在東北老工業基地 體驗新時代紡織品從“織造”變“智造”
吉林化纖紗線生産線。中國網 趙娜攝影
衣食住行關乎民生。為了解決百姓的穿衣問題,1954年前後,百廢待興的新中國決定創建化纖工業。松花江畔的吉林化纖就是當時在全國建設的14個粘膠化纖企業之一,是當時解決人民穿衣問題的中堅力量之一。
1959年掛牌,1960年3400噸粘膠短纖維生産線開工建設,1964年正式竣工投産,從為了解決國人的穿衣問題而建設,到如今傳統紡織材料全球領先;從只有單一粘膠短纖維産品到如今六百多個品種持續放量,纖維産能突破100萬噸;從服務本地客戶到客戶廣布國內二十多個省、市及亞、歐、美、非的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廠,成長為新材料碳纖維産能全國第一的領軍企業。
現如今,吉林化纖已碩果纍纍,公司擁有人造絲産能9萬噸/年,佔全球的30%;晴綸纖維産能53萬噸/年,佔全球的40%;竹纖維産能15萬噸/年,佔全球的90%;碳纖維産業鏈産能23萬噸/年,人造絲、晴綸、竹纖維産能全球領先,碳纖維産業鏈産能全國領先,是全球最大的竹纖維、晴綸纖維、人造絲生産基地,全國最大的碳纖維原絲、碳絲生産基地。入選為全國“創建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範企業”。
古有絲綢連四海,今有吉纖通五洲。順著時間的指針,吉林化纖始終堅定向前,發展的腳步從未停歇。而今正以“為人類低碳生活提供綠色材料”及“做先進材料領先者,創世界一流專精特新企業”的使命願景,引領著中國紡織工業從“織造”向“智造” 不斷升級。
人造絲是吉林化纖歷史最悠久的傳統板塊,卻在科技創新中不斷創造新的增長極。吉林化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提升人造絲生産技術、品質、産能,成為全球人造絲行業的佼佼者。中國網 趙娜攝影
1998年,吉林化纖歷經3年時間,6萬噸晴綸項目建成投産,成功開發出晴綸絲束系列産品,填補國內空白。20多年來,吉林化纖不斷為晴綸産品注入科技元素,形成獨有的生産工藝配方和技術優勢。中國網 趙娜攝影
吉林化纖晴綸毛條服飾成品展示。中國網 趙娜攝影
採用吉林化纖人造絲生産的喬絨産品展示。吉林化纖的人造絲也被譽為“絲中之王”,“白山”牌人造絲榮獲“全國用戶滿意産品”和“中國名牌産品”稱號。中國網 趙娜攝影
採用吉林化纖晴綸纖維製造的毛絨玩具。中國網 趙娜攝影
借助晴綸纖維和碳纖維的生産技術優勢,吉林化纖致力於以中華之絨,替代德絨,傾力打造了全新的“華絨”産品。華絨産品涵蓋A系列細旦抗起球纖維、S系列細旦柔軟型纖維以及F系列細旦蓬鬆型纖維等細旦棉紡産品,以及抗菌防螨、遠紅外等一系列功能性産品,代表著吉林化纖最核心的技術、最高端的産品,擁有完善的認證管理體系。中國網 趙娜攝影
2003年,憑藉多年普通短纖維生産技術和經驗,吉纖人通過反覆試驗,第一次在5噸竹漿粕中生産出900千克竹纖維。吉林化纖成為世界上第一家利用可再生竹資源製造新型纖維的企業,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並憑藉此産品榮獲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2005年,吉林化纖牽頭成立“天竹聯盟”,成員從最初的24家發展到300家,包括七匹狼、三槍、ZARA等國內外知名品牌都是聯盟成員,帶動了全産業鏈的互利共贏。目前,吉林化纖竹纖維産能達到15萬噸,佔全球的90%。中國網 趙娜攝影
吉林化纖天竹聯盟産品展示。中國網 趙娜攝影
吉林化纖利用生産晴綸纖維的成功經驗,從2008年開始,經過刻苦鑽研,自主研發的濕法二步法T300級聚丙烯晴基碳纖維原絲工業化生産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2012年隨著年産5000噸碳纖維原絲項目的落成,開創了我國碳纖維原絲規模化生産的先河。目前,吉林化纖碳纖維産品包括1K—50K全品類,碳纖維産業鏈産能23萬噸,成為全國最大、全球單線效率最高、規格牌號最全的碳纖維生産基地。中國網 趙娜攝影
採用吉林化纖碳纖維原材料生産加工的碳纖維製品展示。中國網 趙娜攝影
採用吉林化纖碳纖維原材料生産加工的碳纖維製品展示。中國網 趙娜攝影
吉林化纖現有國家專利154項,起草國家及行業標準16項。據了解,近10年,吉林化纖每兩年召開一次創新大會,重獎重大創新成果,累計獎勵金額近千萬元,培養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帶頭人30余人,實現創效32億元。中國網 趙娜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