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報道>

法潤天府⑧|融法于景,以文潤法 四川繪就法治“風景線”

2024-11-27 13:46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是法治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八五”普法啟動以來,四川把法治文化陣地建設作為提升公民法治素養、推進法治化進程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多層次推動法治文化主題公園(廣場)建設,充分利用公園、廣場、文化建築等公共空間,增添形式多樣的普法載體,將法治理念和法律條文轉化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內容和形式,讓廣大群眾“出門有法、抬頭見法、休閒學法”,使法治文化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中不斷增強影響力、滲透力和感染力。

與此同時,借助法治陣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宣傳、法治文化活動,引導群眾學法、守法,切實讓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根植百姓心中,讓學法、守法、用法成為市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準則。法治宣傳活動與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進一步強化了民眾對法治的認知與實踐。

景法融合

打造家門口的法治陣地

法治文化公園是推動法治建設與城市建設有機融合的具體行動,是普及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的重要平臺。2023年12月4日,宜賓市首個憲法主題公園開園。宜賓市憲法公園由原先的人民公園改建而成,其建設的主旨在於“人民公園學憲法,學好憲法為人民”。

憲法公園緊緊圍繞“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五方面進行規劃佈局,設置現行憲法簡介、憲法樹、法治文化長廊、憲法宣傳書角等法治文化景觀,是四川省面積最大、內容最豐富、功能最完善的憲法主題公園。豐富的景觀設置,為民眾提供了全方位學習憲法的場所,從視覺到知識的獲取都能得到滿足。

為了將“無形”的法治文化融于“有形”的城市空間,四川法治文化公園的建設打破傳統公園的框架,將法治文化與地域特徵、地理環境、地方文化相融合,打造出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法治陣地。

峨邊彝族自治縣法治文化公園立足峨邊實際情況及資源優勢,打造出既具有民族風情又富含法治元素的景觀;劍閣縣下寺鎮法治文化公園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十二生肖”為創作背景,將法治宣傳教育與公園設施有機結合在一起;米易縣法治廉政文化公園把法治文化元素與原有河濱公園的環境綠化、基礎設施相融合,賦予公園新的文化生命力……法治文化公園以“法”為基調,以“景”為載體,成功打造出廣大市民家門口的法治陣地。

文法融合

文化傳承與普法並行

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蘊含的法治思想內容豐富、博大精深。四川以“文”賦能,將法治陣地延伸至博物館等文化建築,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法治賦予更強的吸引力、影響力。

三蘇祠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的故居,承載著深厚文化底蘊。“三蘇”文化既有巨大的文學藝術成就,同樣蘊含了豐富的法治理念,其貫穿于“三蘇”奏議、政論、詩詞、歌賦、散文、書信,以及他人記述之中,覆蓋立法、執法、司法等方面,在中國法治歷史中影響廣泛。

三蘇法治文化內涵是法治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寶貴資源。為更好地推動三蘇法治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三蘇祠博物館內設有法治宣傳教育基地,通過原文引用、釋義闡釋、法治故事解讀等多種方式講述三蘇法治故事,展示法治文化脈絡,傳播三蘇法治聲音。遊客在遊覽三蘇祠的同時,也能深刻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和文化的魅力。

通過將法治文化與城市建設、歷史文化建築深度融合,四川省探索出獨具特色的普法路徑:與紅色文化相融合,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依託紅色法治文化資源,積極打造法治文化宣傳前沿陣地,大力開展紅色法治文化宣傳普及活動;與傳統文化相融合,孝德鎮年畫村法治廣場充分挖掘本地年畫資源,把法治理念、清正廉潔與綿竹年畫元素相融合,傳播法治精神,傳頌德孝文化……“文”與“法”多元化融合,讓四川法治文化建設呈現出多元化、豐富化的發展態勢。

【責任編輯:趙娜】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