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圖 片>

四川南充嘉陵:“新農人”引領“興農路”

2024-11-19 17:29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四川南充市嘉陵區始終將“三農”工作視為發展的基石,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積極探索構建人才入鄉“新農人”試點工作。即從2024年起,連續3年,面向全區19個鄉鎮及2個涉農街道(西興和都尉)重點培育扶持100名以上帶動能力強、示範引領好的“新農人”。

“新農人”正以其全新的價值取向、先進的發展理念以及創新的科技手段,為農村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和活力,更為廣大農民樹立了榜樣和標桿。通過“新農人”的引領和帶動,嘉陵區正沿著“興農路”穩步前行,書寫著鄉村振興的壯麗篇章。

瞳畫山谷露營地。何萌攝

鄉村農産品加工能人任興普:制定臘肉製作標準傳承非遺文化

作為嘉陵區璀璨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鳳埡山手工土豬臘肉不僅是川東北地區聲名遠播的地方特産,更是一張熠熠生輝的文化名片。其色澤金黃,柏枝的香氣撲鼻,距今已傳承百年。

“我們的臘肉精選農戶糧食飼養10個月以上的土豬,採用傳統的‘七八九’古法工藝製作而成,味道肥而不膩、純臘鮮香。”談及鳳埡山手工土豬臘肉的獨特之處,當代傳承人之一任興普自豪地介紹,“我們在傳承古法的基礎上,還制定了‘三度標準’,即溫度、濕度和鹹度,恰到好處的‘三度’保證了臘肉的品質和味道的穩定性、持久性。”為進一步提升生産效率,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品牌,任興普及其團隊引入了現代企業生産管理體系,註冊成立了四川鳳埡山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規範化、標準化生産基地,實現了産品的規範化和規模化生産。

從過去的散戶製作到現在的集中化手工製作,在新的製作方式中仍保留了傳統的古法工藝,新與舊的巧妙結合,使得鳳埡山手工土豬臘肉在適應市場變化的同時,依舊保持著那份獨特的韻味與品質,成為了川東北地區極具代表性的臘肉品牌。如今,四川鳳埡山食品有限公司平均每年製作臘肉6萬多斤,累計為30余人分享和傳授臘肉技術,帶動了當地20戶家庭冬季從事臘肉加工和銷售,引領鄉親們共同踏上了致富路。憑藉著對非遺文化的傳承發揚,2024年9月,任興普成功入選嘉陵區“鄉村農産品加工能人”人才庫。

今年來,嘉陵區圍繞現代農業發展實際,以服務産業為立足點,以滿足農民需求為核心,以提升培育品質效能為關鍵,探索推進“新農人”改革試點,在全區鄉鎮(涉農街道)中,著力培育一批善經營、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新農人”隊伍,為助力嘉陵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新農人’隊伍涵蓋鄉村種植能人、鄉村養殖能人、鄉村農旅能人、鄉村農機能人、鄉村農産品加工能人和鄉村行銷能人六大類別,目前已入庫63人。”區高端人才服務中心主任蒲鵬表示,“已初步建立起嘉陵鄉村能人登記庫,對入庫能人進行跟蹤培養,同時將實行動態管理,及時增減對象。”

鄉村農旅能人劉秋紅:農旅融合帶動相關産業蓬勃發展

從成南高速大通出口駛出,沿途是宛如畫卷般鋪展的鄉村風光,只需驅車約10分鐘,便可抵達位於嘉陵區大通鎮車水灣村的瞳畫山谷露營地。

“‘瞳’寓意著用眼睛去親身感知這個世界的美好,‘畫’則是心靈深處所描繪的那幅理想畫卷,我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能夠將這份美好願景變為現實。”南充市瞳畫山谷露營地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秋紅介紹。

2022年11月,劉秋紅創辦了瞳畫山谷露營地。它集鄉村運動休閒、農業觀光體驗、親子娛樂於一體,種植有柚子樹1600棵、向日葵5畝、蔬菜10畝等,還有一個魚塘養殖了約1萬條魚和小龍蝦。在這裡,遊客可以體驗帳篷露營、圍爐煮茶、燒烤以及蔬果採摘等10余種特色項目。

“瞳畫山谷同時帶動了周圍草莓園、柚子林、魚塘的經濟效益,這些産業帶動了附近兩個村婦女的就業,日常工作人員有10余人,平均每人每月通過務工可增收4000元左右。”劉秋紅説。

劉秋紅還將目光聚焦到大通當地的美食文化,通過深度挖掘市級非遺項目大通熱涼粉,將其製作過程發展為一項特色研學項目。孩子們不僅能親手體驗製作過程,還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感受其魅力。

“自從瞳畫山谷旅遊發展起來後,回家工作的村民越來越多了,村裏也變得越來越熱鬧了!”在露營地工作的村民何莉將這些變化看在眼裏,心中止不住地高興。

作為嘉陵區鄉村農旅能人之一,劉秋紅深知學習的重要性。在她看來,“新農人”應該起到帶頭作用,而學習則是提升自我的關鍵。因此,她不斷充實自己,考取了中小學研學旅行高級指導師專業人才技能培訓證書,並正在為成為四川省農旅融合指導員而努力。

“‘新農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我們將不斷夯實農文旅融合發展的人才基礎,推動鄉村振興事業不斷向前發展。”嘉陵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鄉村養殖能人韓兵:養魚實現智慧化成本更低産量更高

11月14日,在位於嘉陵區李渡鎮的南充市綠動生態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養殖基地,嘉陵區鄉村養殖能人韓兵通過手機操作機器,為魚塘精準增氧。隨著他輕輕一點手機螢幕,魚塘的投料、增氧系統便迅速響應,完成了既定的任務。

“在區農業農村局的悉心指導下,我們合作社運用物聯網技術,借助自動投餌機定值定量、定時定位地投喂,節約了飼料成本,實現了養殖水體的自動化管理。”韓兵介紹。

在市消防部門服役14年後,韓兵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毅然帶領退役戰友回到家鄉嘉陵區,投身於養殖産業,致力於建設美麗新農村。他成立專合社,流轉60畝水塘及附屬用地,用於大口鯰、花鰱、草魚等商品魚養殖,採用了全自動化增氧、投料、監控等高科技養殖技術進行精細化養殖。目前,存塘約有各種魚類共10萬斤,預計年産各種成魚20萬斤左右,帶動20余人就業,年創産值300余萬元。

“智慧養魚系統的應用,大幅度提升了魚塘的生産效率和監測水準,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完善這套系統,讓養魚更加智慧化、數字化。”在科技的賦能下,與傳統養殖技術相比,魚塘的産量提高了3至4倍。

在嘉陵區,像韓兵這樣帶著先進科學技術投身於農業發展的“新農人”還有很多,他們用智慧和汗水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為了更好地支援“新農人”的發展,嘉陵區依託市區鄉村振興人才發展聯盟人才服務團開展定點服務,將優先安排相關扶持項目,提供創業培訓、創業指導、金融服務等支援,以及政策、管理、法律、會計等相關諮詢服務;協助有成熟項目的能人辦理工商註冊、稅務登記以及其他相關事宜。還將提供提高信用貸款額度、降低貸款利率等優惠服務,並鼓勵鄉村能人牽頭組織開展各類技能大賽、直播帶貨等活動,進一步激發鄉村經濟的活力與潛力。

【責任編輯:李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