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蒲江鐵牛村:首招募100個全球合夥人 駐村三年由她來講述
鐵牛村的未來村民:你好呀,我是村民寧寧,今天是我從城市搬到鄉村,不僅在這裡生活,更是用一份全新的事業,參與鐵牛村生態共建的第3年零136天,如果你來過村裏,我們應該見過,我是那個最常出現的“鄉村導遊”。
駐村3年多,我和鐵牛村一起迎接了數萬人的來訪,也收穫了很多聲音和好奇。
從剛進村,就一直有老村民問我們:
你們是不是都財富自由了、提前下鄉養老的?
你們到底在這幹啥呢?
也不停的有外來參訪的人問我們:
你們為什麼放下大城市的生活來鄉村?
是什麼把你們聚到一起的?
而在鄉村越久,我們也開始追問:
鄉村到底是誰的鄉村?
應該由誰來建設鄉村?
鄉村建設好了為誰服務?
如果你來過村裏,可能已經從不同村民的講述中獲得了一部分答案。
但如果你還沒有答案,邀請你聽聽一位從大廠回到鄉村的青年,與你分享的自我梳理和剖析,對於正處在相同探索期的你,也許會有意義。
跟隨阿裏上市2年後辭職,在間隔年的平常生活裏找到“自由”
2011年我大學畢業進入阿里巴巴工作,正趕上移動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那幾年,那時的工作,讓我親眼見證並參與創造了一個個奇跡般的消費數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起初的成就感開始變得虛幻,我意識到平臺的光環不等同於真正的自己。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敲鐘上市的那一天,所有人穿了一件“夢想還是有的,萬一實現了呢”的T恤。
我也在心裏自問自己:“寧寧,你心中的夢想到底什麼?”
2016年7月,我離開了阿裏。我很感激在阿裏的經歷,它讓我相信:只要努力,普通人的夢想也能實現。
隨後我踏上了間隔年的旅程,期待在旅途中弄明白:什麼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旅居、穿行美國西海岸,去到墨西哥、古巴……
在繼續往南美洲旅行時,我停住了腳步。一路上認識了不同國籍不同年齡段的“年輕人”,他們和我一樣不斷在尋找……
而相比這些路上的同行者,我更加羨慕當地人的生活狀態,也生出了“回家”的渴望——我想要在一個地方紮根、建立我自己的生活秩序。
渴望創業改變世界,卻在困境中身心分離,越陷越深
回國後開始尋求職業轉型,熱愛海洋的我被一個創業項目點燃了——用造成海洋污染的一次性塑膠做衣服 ,並以此啟發年輕人踐行可持續生活。
項目運作第 2 年跟可口可樂中國聯名推出系列包款;
第 3 年登上快樂大本營;
第 4 年登上Apple“改變世界的她們”廣告片,獲得快公司 FastCompany商業最具創意人物 100 ……
直到那一記適時而來的警鐘敲響:我得了免疫系統疾病,反覆住進重症病房,還吃了一年的激素;我和最愛我的媽媽不斷爆發爭吵,我和原本志同道合的創業夥伴充滿張力……被迫停下來的我,這才願意好好檢視自己:為何做著熱愛的事業,還把生活過得這麼“不可持續”。
我終於願意承認:世界並不需要我來改變,需要改變的是我自己。
回到鐵牛村,向土地和夥伴們學習好好生活
在身心再次週期性陷入谷底時,我又開始了新的找尋。那時候我有兩位好朋友已經在鐵牛村駐村,我想看看他們在做什麼。
2020年10月,我第一次來到村裏,迎接我的是被“空投”在村裏的兩位應屆生。
在上海時內向疏遠的年輕人,化身熱情四射的鄉村小導遊,開著小電驢招呼我逛村子、為我介紹他們的“家”:他們親手改造閒置的日間照料中心,組裝高低床;
他們一起居住、輪值做飯、每個人廚藝大漲;
站在他倆剛畫了一夜還沒完成的墻面展前:我第一次聽説了一群駐村的城市青年“要從親手種柑橘開始、改善一方水土”的夢想,讓同樣在做生態環保創業的我內心澎湃。
2021 年5月,鐵牛村第一次醜美生活節,我原本只是來擺攤散心,卻享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待遇——新村民組成的義工團隊,不時來送茶送水,我才被提醒到原來我渴了,到了飯點有人替我守攤,讓我能去餐廳好好吃飯……
有了他們的照顧和提醒——停一停、充充電,擺攤再忙,也全程覺得能量滿滿、幸福感滿滿!
在那天晚上的音樂會上,我的發小范范突然上臺為我演唱了她駐村以後寫給我的一首歌,讓我把當下所有緊張和不確定都放下。
我內心有了一個強烈的聲音:
也許鐵牛村是能讓我“身心合一”的地方。
2 個月後,相信只有“先照顧好自己”才能“可持續”的我,從上海搬來了鐵牛村,紮下了根。
從工作很忙,到生活很忙,我在鐵牛村被深深治愈
剛來社區的第一個月,每天早起和夥伴們一起喝早茶,上午要去社區民宿尬舞別院打掃房間,下午還要和一位資深建築師一起,做我一點經驗也沒有的空間改造策劃,晚上學習給所有夥伴們煮茶,一個月中還有3天輪值,給社區所有人做飯。
來社區第二個月,參與組織策劃“十一低碳生活節”,我們把活動做進了10個村民家的院子裏,邀請來了40+活動體驗共創方,招募了200+ 志願者,吸引了6000+來村的遊客。
其實回村之前,我就知道迎接我的不是躺平式的身心療愈,但如此充實的工作和生活節奏也依舊讓我應接不暇,我跟朋友笑談:“以前工作太忙,沒有時間生活,現在生活太忙,都快沒時間工作了!”
但我驚奇地發現,過往以為要早起1小時寫PPT的我,卻在寧靜地喝了半小時晨茶後,事半功倍,能量滿滿地半小時完成工作!
在過往被DDL追趕著沒有喘息,不斷産生矛盾,甚至捲進情緒漩渦的我,變得更快地走出低谷,走出疲憊,走出情緒。
是什麼改變了?
環境和周邊的人
在鐵牛村,工作和生活不再是對立的兩面,不論多忙,廚房裏總有人準時準備好餐食,如果沒有時間來吃,總有人關心留飯。
我也開始在廚房學習做飯,為社區的夥伴們準備一頓早餐,即便第一年我只是學會了切菜……在一點一滴真實的生活裏,我感到了安心。因為背後有整個社區的托舉和養育,有社區多年紮實實踐的完整生活體系的支撐。
土地帶給了我們最紮實的踏實感。
當第一次觀察捧在手裏的蚯蚓土,我聞到了最新鮮的“松茸湯”的味道。
當第一次站在柑橘樹下剝開剛剛離開枝頭的果子,我品嘗到了什麼才是真正的“鮮活”。
駐村第一年,我就被村裏的生活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深深治愈了。
雖然現在的我依然不是很擅長種地和做飯,我也依然有時會遲到或者忘記時間……但完全不同的是,我越來越快的開始內省和轉念,我開始真正熱愛生活,我不再對立生活和工作的關係。我也相信有很多人在深深愛著我……
我的生命和一片土地、一個村莊,一群鮮活的人緊緊連在一起,這讓我獲得了從未有過的安定和踏實。
從9畝到40畝,腳踏實地改善一方水土
2020年,在鄉村振興的大浪潮下,曾任明月村總規劃師的施國平老師,受邀擔任鐵牛村總規劃師,隨之有更多城市年輕人來到鐵牛村,成為“阿柑青年”,也帶動了新時代“上山下鄉”浪潮。
但當我們住進了2/3土地都種植柑橘的鐵牛村,我們才第一次看見:曾經在超市、水果攤上買到的漂亮柑橘一年要打幾次農藥。
從城市到鄉村,想要生態健康生活的我們,反而更強烈地感受到乾淨的空氣、水和食物是多麼稀缺。
我們租下了一個15畝的林盤,有一片果園,一個荷塘和一個餐廳。
我們親手嘗試當地人不相信的不用農藥、化肥、除草劑的種植方式。
我們創立了“醜美阿柑”這個品牌,並立下了“做透一顆柑橘 改善一方水土”的願景。
我們成立了一個生態産業實驗室:
從承包9畝果園做小規模實驗,到帶領10多戶果農一起生態種植。
從第一瓶果醬的研發,到近20種阿柑自研周邊産品誕生,我們和在地企業合作了米花糖,也和上海的巧克力潮牌一起做了獲得世界銀獎的巧克力。
我們讓果園變樂園,還開了一家傳遞健康飲食理念的鐵牛媽媽的餐廳。
組織了各種主題體驗的阿柑週末、一年四季百人壩壩宴、聲勢浩大的生活節採摘節……讓幾萬人來到了這個鄉村。
慢慢的,耙耙柑對於鐵牛村來説,不再只是一個經濟作物,更是成為了鐵牛村可持續生態的具象化,成為了鐵牛村的精神icon。
北上廣深80+新村民在地紮根,長出了阿柑生態社區
2023年4月22日地球日,阿柑生態社區正式成立。
在地紮根4年,鐵牛村也長出了好幾家公司:
·最早受邀規劃鐵牛村,我們成立了“麥昆塔建築規劃院”
·以生態農業為基礎,我們成立了鐵牛村生態産業發展與運營公司“醜美生活”
·還有帶給村民更豐富的文化教育資源的在地公益機構“雨萌公益基金”
·和村集體合作成立了共同承接旅遊研學、發動果農加入生態種植的村企聯合體“醜美鐵牛”.....
.這些鄉村新業態的背後,是鐵牛村幾十個來自北上廣深的新村民。
在他鄉建故鄉,這些曾經的城市人,在鐵牛村賦予了自己全新的生命標簽:
有旅美博士媽媽:帶著孩子一起擁抱鄉村,成為了公益基金的主理人,還帶著孩子發起了“阿柑少年”公益項目,去到哈佛演講;
有北京網紅餐廳老闆:從種植端開始,研發阿柑家族産品,開拓城市生態消費市場,成為鐵牛村醜美阿柑CEO;
有入職不久的城市白領:在聽了一期播客後打包行李來村,堆肥、種菜、喂狗、幫村民們賣柑子……凡事親力親為,現在是“村支書的親侄女”;
有城市白領和公務員組成的小家庭:遍尋一份可以親耕的田園生活,女兒田田在鐵牛村出生……社區的夥伴構成越來越多樣,每一個階段生活體系的迭代,都在考慮用什麼方式更促進彼此的連結。
新村民和老村民的融合也越來越自然,更多人有了共同的夢想:
過往是新村民的商業記者:來村後和老村民一起研究村史,總結模式,一起撰寫村志,激發了更多青年人來到鐵牛村;
過往連續創業的品牌設計師:來到村裏從頭學起,和村裏的媽媽一起經營一家鄉村蔬食餐廳;
現在接待了數萬人的醜美生活館:也是新村民和當地手藝人一起,改造閒置村委會物業而來;
西來鎮的宋傑副書記:經常介紹自己是大家的服務員,對外介紹鐵牛村的種種都如數家珍;
鐵牛村的徐書記和徐家兄弟:也加入了40畝生態果園種植……
鐵牛村為什麼能留住人?
有人説是:集體愛的氛圍,和個體的生命成長。
奧地利哲學家、教育家魯道夫施泰納博士説:
“當群體的精神在個體的靈魂中映現出來,同時,個體的美德在群體中鮮活起來,健康的社群生活就會建立。”
關於這段話,我在阿柑生態社區找到了最好的印證。
從渴望成功到渴望生活 ,鐵牛村成為了更多人的“心之所向”
過去幾年,有很多城市裏的家人和朋友頻繁往返鄉村,和我們共建生活和工作系統;
我們召集了數千柑爸柑媽,他們生活在全國、甚至世界各地,在用消費的力量,支援這份生態事業的共建;
還有很多共建企業用共同研發、渠道共用、消費採購等具體行動,推動著這樣一份生態變革……
更讓人振奮的是,村裏今年還落成了由政府投資 3000多萬給到人才下鄉創業的“人才公園”和“鄉村大書房”,為未來更多年輕人來到鐵牛村創業、並留下來生活提供了更多想像空間,這段故事也將由螢幕前的你一起續寫。
歷經10年,理想中的鐵牛村應該成為什麼樣?
在鐵牛村的整體生態規劃裏,我們希望用10年時間實現整村生態化改造。
在這個願景裏,2030年,鐵牛村將成為:
生態可持續密度最高的村
全村9900畝生態化目標,由 1000 名共建村民、10000名柑爸柑媽 、千千萬萬的生態消費者、聯合鐵牛村在地新老村民共同推進。
可持續生活行動者最多的村
無論身處城市還是鄉村,都能“就地改變和實現自己想要的人生”,同時健康且快樂!
“生活即學校”無邊界學習的村
沒有天花板的生態果園和社區生活都是課堂,這裡沒有老師,我們向老村民、共建人、孩子去學習。
全球和在地混合共生的村
在這裡你可以同時體驗最鄉土的採摘節和最先鋒的藝術展、還有圍繞柑橘創造的各種食物的長桌宴。
年輕人心目中真正回得去的鄉村
這裡建起了為最好的品牌供給原材料的柑橘加工廠,讓更多年輕人能待得住的數字遊民聯合辦公和文創街區。
全身心參與服務者最多的村
為鐵牛村帶來新朋友、提供豐富的精神消費産品、注入新業態、共建新鄉村生活方式、共同發起新鄉村振興項目……
每個夢想的達成都需要扎紮實實的具體行動,也需要更多人齊心協力。
在2024年的尾巴,我們希望尋找更深度連結共創的夥伴們,一起共創「鐵牛村 · 阿柑2030計劃」,我們將共同成為這個計劃的「全球合夥人」。
首批招募100名“全球合夥人”,共建“鐵牛村·阿柑2030計劃”
什麼是全球合夥人?
從2023年4月22日地球日,“阿柑生態社區”正式成立。
“社區”不僅服務於在地生活的村民,也服務於更多想要跟鄉村和這群人發生連結,共用同一種生活方式的人。
我們經常會被問到:
除了産品消費,還可以怎樣更深入地參與鐵牛村的共建?
除了參加主題活動,回村還能以什麼方式體驗社區“真實”的日常?
而在村裏體驗到的“起居有常·飲食有節”,回到城市生活中又該怎麼繼續踐行呢?
除了在心中好好珍惜真愛社區的大家,我們也在思考:
還有什麼樣的通道可以更好地深度聯結?
有哪些專業力量和豐富業態能助力鐵牛村發展的可能性?
駐村以來,不少想要複製鐵牛村模式的參訪團,看到最後總説,這裡無法複製,因為這群人無法複製;
但我們相信,人不能複製,方法和路徑是可以複製的,想要活出更健康快樂可持續狀態的追求是可以複製的。
為此,「鐵牛村·阿柑2030計劃」正式啟動。我們將開放1000個全球合夥人名額,共建共用一個可持續的鄉村。
我們也會第一次,通過閉門線上發佈會的形式,和大家發佈、共創這個計劃。(供稿方:蒲江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