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護,為後代計!福建安溪尚卿鄉:強化耕地保護,端牢百姓飯碗
漫步福建安溪尚卿11月的鄉間田野,放眼望去,金燦燦的水稻長勢喜人,微風拂過,顆粒飽滿的稻穗隨風擺動,陣陣稻香撲鼻而來。稻田阡陌縱橫,金色稻海翻滾,豐收的氣息瀰漫著整個尚卿。
豐收的畫卷背後,是尚卿鄉嚴守耕地“保護線”、護好良田端牢百姓飯碗的“硬核”支撐,它讓鄉村振興有了更具像化的模樣。近年來,尚卿鄉全力以赴穩定糧食播種面積,通過及時發放耕地地力補貼、實際種糧一次性補貼、為群眾購買水稻保險等措施,有效穩定了糧食播種面積,穩穩端牢百姓飯碗。
堅守底線 千方百計拓展糧食播種空間
土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只有守住耕地,才能端牢飯碗。加強耕地用途管制,遏制耕地“非農化”和基本農田“非糧化”,是守牢糧食安全底線、挖掘耕地生産潛力的重要舉措。
尚卿鄉深知,每一寸土地都承載著糧食的希望。為了穩定糧食播種面積,鄉政府認真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嚴守耕地紅線,加強耕地用途管制,採取一系列切實措施,其中包括及時發放耕地地力補貼和實際種糧一次性補貼,為農民購買水稻保險等,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嚴禁各類毀糧行為發生。2023年,尚卿鄉開展了兩個補充耕地項目,新增耕地超過百畝,耕地恢復超五百畝。自2021年以來,整治撂荒地超過千畝,所有新增耕地均被高效用於糧食種植。灶坑村的“佐卿梯田”“黑中紅米”等品牌,正是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的結晶,灶坑村整治撂荒地超過兩百畝。尚卿鄉嚴肅打擊耕地“非農化”行為,通過壓緊鄉、村兩級責任鏈條,自2023年以來整改銷號衛片圖斑超兩百宗,以鐵腕手段保護耕地。
科技賦能 多管齊下提升糧食作物産量
縱觀全國各地穩産增量情況,背後都離不開新技術、新裝備、新理念的支援。當前,科技正在為多産糧、産好糧提供支撐,也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尚卿鄉也不例外。近年來,尚卿鄉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堅持科技興農、科技興糧,依託科技、人才優勢,通過完善農田水利設施、持續改善土壤、推廣使用有機肥、試種新品種糧食作物等有力有效措施,多管齊下提升糧食作物産量。
“我鄉鼓勵科山等村種植豆類糧食作物,通過固氮方式改善土壤品質,同時完成了糧食生産任務。鼓勵灶坑持續探索水稻新品種種植,先後種植晶紅優秀52、神農優紅絲苗等品種,均取得了豐收。這些新品種不僅保證産量,還具備較高經濟附加值。同時,試種新品種,如黃嶺村試種紫兩優737、灶美村試種水果玉米等,也取得了較為成功的成果。”尚卿鄉相關負責人表示。
糧食生産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對廣大農民來説,提高糧食産量很關鍵。尚卿鄉在做好“良田”的基礎上,從源頭上推進種業創新,良田配良種,讓糧食豐收更有底氣。
創新機制 想方設法提升糧食種植意願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豐收的背後,是全鄉農民的辛勤勞作,也離不開尚卿鄉創新機制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的作用。
尚卿鄉不斷探索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機制、新模式,通過建立糧食生産家庭農場,推動了適度規模化經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如,科山村將退茶還耕恢復出來的耕地交由種糧大戶耕作,通過提供耕作機械和優質糧食品種,支援種糧大戶發展,有效利用了退茶還耕的土地資源,被評選為典型案例。黃嶺村通過村企合作模式,利用國心綠谷景區的優勢,為農戶提供紫兩優737等優質種子,並通過強村公司回購和銷售的方式,確保了農戶的收益,這種包銷機制消除了種糧銷售的不確定性,極大地調動了農戶的種糧積極性。灶坑村的福建安溪永晟農業專業合作社,作為糧食生産社會化服務的典範,不僅提供了全面的農業生産服務,還在農閒期間參與農村基礎設施維護和小型工程建設,確保了隊伍的穩定性和經濟效益。
“必須把關係十幾億人吃飯大事的耕地保護好,絕不能有閃失。”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耕地保護,殷殷囑託,聲聲在耳,尚卿鄉始終牢記,“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躬耕不輟,繁茂其華。接下來,尚卿鄉將繼續扛牢耕地保護責任,嚴守耕地紅線,探索更多耕地保護與使用新舉措,不斷完善監管網路,守護每寸糧田,端牢百姓飯碗。(供稿人:黃娜玲 陳燦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