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圖 片>

“擂臺比種”給農民選好種——遼寧秋收一線見聞

2024-11-07 07:39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新華社瀋陽11月6日電 題:“擂臺比種”給農民選好種——遼寧秋收一線見聞

新華社記者武江民

好種子怎樣推廣到農民中去?記者在遼寧秋收一線採訪了解到,一些種糧大戶和育種機構在田間擺擂臺,開展種子大比拼,邀請農民“看穗選種”“看棒選種”。

今年秋天,瀋陽市蘇家屯區的千畝高標準農田迎來豐收,44個水稻新品種集中測産、展示。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邀請200多個稻農參觀,專家們一邊忙著測産,一邊給稻農講解不同品種的特性。

在瀋陽市蘇家屯區千畝高標準農田,稻農跟著水稻專家在田間選種。(受訪者供圖)

水稻研究所所長鄭文靜告訴記者,培育一個水稻新品種通常要6到8年,要實現大面積推廣,時間或許要更久。一方面農民用慣了老品種,短時間很難接受新品種。另一方面售種企業看重銷量,而新品種推廣需要花費時間、精力。“有時候我們育種人員看著好種子沒人認,也心疼。”鄭文靜説。

測産現場,鄭文靜被稻農們圍成一圈,現場選稻,諮詢下單。來自開原市興隆臺村的種糧大戶張權元當天就選中了幾個新品種,準備來年春天種植。“這些種糧大戶對小農戶的帶動作用強。”鄭文靜説。

在鐵嶺縣張莊玉米新品種推廣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玉國常年承包一塊千畝試驗田,給10余家科研院所培育新品種作試驗基地。每年,趙玉國都辦一場“玉米大賽”,幾十個玉米品種“擂臺比武”,讓農民當裁判。大夥拿著玉米棒子比形狀、比大小、比粒數,品種如何,一目了然。

趙玉國説,農民種地選品種,一看品質二看配套服務。一些新品種雖好,但種植技術要求高,售種企業如果只賣種子不教技術,好品種難以高産,久而久之農民自然不認可。

近年來,趙玉國建起農技培訓室,辦起“農民之家”。每年春天,趙玉國白天在田間地頭做示範,晚上還要給農民“開小灶”,答疑解難。

在鐵嶺縣蔡牛鎮,農民到張莊玉米新品種推廣專業合作社學習玉米選種。新華社記者楊青 攝

遼寧省農業農村廳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遼寧省已選育玉米品種2931個、水稻品種617個、大豆品種403個。今年,遼寧省農業農村廳組織遴選了農業主導品種114個、主推技術108項,舉辦近百次展示示範觀摩會,加快良種推廣速度。

在遼陽縣河欄鎮,當地農技人員不僅根據土質為農民推薦玉米品種,還當起了顧問,秋收後還舉辦“糧王大賽”。“村裏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農技人員的電話,種地有啥問題,隨時就能解決。”上麻屯村村民沈麗傑説,農技人員推薦的新品種既抗倒伏還抗旱,這兩年雨水充足,玉米畝産連攀新高。

【責任編輯:楊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