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價大幅波動,中國“銅都”為何能穩中有進?
新華社南昌11月4日電 題:銅價大幅波動,中國“銅都”為何能穩中有進?
新華社記者李勁峰、余賢紅、范帆
江西貴溪——一座沒有銅礦的“銅都”。作為全國最大的銅冶煉基地,全國每10噸電解銅,就有一噸産自這裡。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銅價“大漲大跌”,但貴溪的經濟卻沒有跟著“坐過山車”,而是逆勢上揚,保持穩中有進:
今年前8個月,當地以銅産業為主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7%,比全國同期高出近7個百分點;全市完成銅産品産量302萬噸,其中先進銅功能材料産量142萬噸,佔比近一半。
貴溪的韌性與活力從何而來?
不到40年形成全國最大銅加工基地
貴溪深居內陸,卻形成全國最大的銅加工基地,産品涵蓋銅桿、銅棒、銅線、銅管、銅粉等300多個品類,銅材産量佔全國比重超十分之一。
讓人意外的是,這座小城發展銅産業的歷史,只有不到40年時間。
1985年12月,作為“六五”期間和上海寶鋼同批引進項目之一,貴溪冶煉廠一次性投産取得成功。從第一爐銅水産出起,貴溪這座默默無聞的小縣城和電解銅結下“不解之緣”,並逐步成為全國銅産業鏈最完備的地區之一。
近年來,在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産業變革中,以傳統産業為主導的貴溪,持續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
觀整體:
2023年,貴溪規上銅企實現營業收入2750億元,同比增長17.94%,與5年前相比更是翻了近4倍。銅基新材料産業集群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全市139家規上銅企中,銅功能材料加工企業有68家,産業結構由傳統銅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終端應用方向轉型升級。
看個例:
在貴溪盈信銅業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工人用叉車搬運陽極板(11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傑文 攝
走進貴溪,一家家企業增資擴産的場景令人印象深刻。在江西中力資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一捆捆回收來的廢銅線經過1900攝氏度的高溫熔煉,變成新的陽極板。
公司總經理李健忠説,目前生産線處於滿負荷狀態,訂單已排到年底。今年前三季度的産量同比增加了40%。“今年準備繼續投資2億元,開工金、銀等銅加工伴生稀貴金屬提煉項目,進一步延長生産鏈。”
據貴溪市工信局統計數據,今年前9個月,貴溪市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0家,同比增長20%,全市已有11家銅企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江西省百強民營企業中貴溪佔14家,其中銅企業10家。
發展韌性溯源
受國際形勢、匯率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銅價“忽冷忽熱”,貴溪的銅企非但沒有像過去一樣“感冒生病”,反而逆勢增長。人們不禁好奇:為啥?憑啥?
答案首先看“鏈”。
依託貴溪冶煉廠的大量電解銅原料供應、銅産業技術人才外溢,讓貴溪成為銅加工企業設廠生産的優選之地。
這是江西中易微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工廠(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算成本賬,在本地從貴溪冶煉廠拉銅料加工,能比外地進貨每噸少一、兩百元運輸費。”江西中易微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趙衡介紹,遇上工藝或生産問題,同行也有很多技術顧問支援,“在這裡辦廠,能帶來降低成本、控制風險的直接收益。”
如今,數百家規模不等的銅企,在貴溪集聚形成13條細分産業鏈。産業鏈上下游銜接,當地超450萬噸的銅原料及銅産品年交易量中,90%以上的陽極板、再生銅可以實現本地銷售,幫助企業壓縮庫存快速週轉,降低銅價漲跌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銅價驟跌猛漲,對企業資金鏈衝擊最大。大量銅企集聚,吸引銀行等金融機構依託加工、物流、資金等資訊評估,在貴溪搭建起5家供應鏈服務平臺。
貴溪經開區國有投資控股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業務部部長霍雲超介紹,通過供應鏈服務平臺,銅企最快當天就能獲得貸款。貴溪各家供應鏈服務平臺每年給企業提供的資金支援累計近400億元,緩解銅企貨款資金佔用壓力。
答案其次看企業。産業鏈上的企業轉型升級,抵禦風險謀求發展。
走進江西雲泰銅業有限公司,剛剛下線的一捆捆圓形成品銅板帶整齊排列,其中最薄的高精度黃銅板帶厚度僅有0.1毫米,幾乎相當於一根頭髮絲的直徑。
看上去纖薄的銅板帶,利潤卻十分“豐厚”。
公司董事長賴士浩説,公司過去從事銅錠粗加工,産品技術門檻低,容易受銅價影響,只能看行情“吃飯”,“有一年銅價大跌,公司甚至面臨生死危機。”
痛定思變中,這家企業瞄準進入高精度銅板帶細分賽道。
江西雲泰銅業有限公司的工人在吊裝銅板帶(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高精度銅板帶是生産液晶螢幕、筆記型電腦等電子産品、精密儀器的關鍵材料,銅板帶更薄,意味著技術難度和應用空間的增加。為此,雲泰銅業引進電子級精度的銅板帶先進生産線,一款産品在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25%。
“相對於銅錠加工,高精度銅板帶生産附加值提升了10多倍,去年企業營收達20.98億元,較2020年翻番。”賴士浩説。
據統計,過去10年來,貴溪規上銅企過半選擇在當地增資擴産,進一步增強當地産業集聚度和行業細分度。
行業在聚力,企業在發力,政府也沒有旁觀。
除了貴溪冶煉廠外,當地銅企還需從海外進口大量再生銅。過去從寧波港轉運至貴溪,每個集裝箱都要在寧波查驗,動輒等待十天半個月。
了解到企業反映的這個痛點後,貴溪政府部門多方爭取,在全國率先開展進口再生金屬原料目的地智慧檢驗監管試點,進口再生銅在寧波只需進行核輻射檢測,便可運到貴溪報關、查驗。
貴溪盈信銅業有限公司行銷總監孫康泉説,直接在貴溪轉關,每噸再生銅成本可節約100元,而企業加工利潤每噸也才200元左右,節省的成本能直接轉化成利潤。
保持憂患不斷創新
當下,銅在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産中應用越來越廣。據統計,一輛純電動新能源汽車,其電池、電機等組件需要用銅約80公斤。銅價屢創新高,銅加工企業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記者在貴溪走訪了解到,盈利主要依靠加工費的銅材行業,由於行業技術的快速迭代應用,每噸加工費能到上萬元的銅材産品,隔兩年就可能降到數百元。因為技術升級不及時,銅加工企業擴張快倒閉也快的現象,在貴溪並不少見。
時刻保持憂患,不斷創新,是銅材加工企業能活下去的必備條件,也是這座傳統工業城市長遠發展所需。
通過持續開展科技攻關,貴溪市銅産業多項生産工藝和技術裝備水準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其中電子級氧化銅粉、高速型鍍層電極絲等新研發産品,打破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實現國産化。
面向未來,數字化轉型也是當地眾多銅企業的共同選擇。
在江西凱安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人通過智慧系統操作生産流程(9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范帆 攝
江西凱安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産銅合金線材、高導銅排棒、高精銅板帶等精密元器件材料的企業。過去,公司在生産過程中的換料、檢測等環節,都靠工人經驗,生産數據也是手工錄入,不僅綜合成本高,分析時還經常出錯,就算發現品質問題也難以追溯。公司負責人李澤表示,有客戶來企業考察時看到傳統的生産工藝,都不放心下訂單。
“不進行數字化轉型,很難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活下來’。”李澤説,企業投入1000多萬元引進智慧生産線和MES管理系統,每台設備都裝有數字化資訊採集介面,運作參數可以在系統內直接查看,偌大的車間只需幾名工人輕觸滑鼠,就能操作全部生産流程。
成效體現在數字上更為直觀:數據準確率提升16%、生産效率提升15%、訂單履行週期加快17%……綜合下來,每年的生産成本降了200多萬元,利潤還增加300多萬元。今年前三季度,這家企業經營收入同比增長14.38%,研發投入增幅超過35%。
越是外部環境承壓,轉型步伐越要提速。
貴溪市委書記陳敏説,目前全市有半數以上的銅企推進裝備和生産智慧化,一個個“數字車間”“智慧工廠”加速建成,成為貴溪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量。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浪潮下,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産業蓬勃興起,對高精銅板帶、電子銅箔、精密銅管等銅基新材料的市場需求日益旺盛,銅産業也迎來重大機遇。
站在新的産業風口,貴溪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