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圖 片>

而今邁步從頭越!8.6萬人中央紅軍長征出發90週年

2024-10-16 09:09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這是位於廣西桂林市全州縣的鳳凰嘴湘江戰役渡口(2021年6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譚克興 攝)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 題:而今邁步從頭越——寫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90週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梅世雄

1934年10月16日至19日,一支8.6萬人的紅色大軍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跨過贛南于都河,開啟偉大的遠征。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出發一個月後,紅二十五軍離開大別山;第二年3月,紅四方面軍西渡嘉陵江;11月,紅二、六軍團(後組成紅二方面軍)撤離湘西,先後開始戰略轉移。

兩年後,4支九死一生的紅軍隊伍,最終匯聚黃土高原,匯聚抗日救亡前線。這場偉大的遠征,有一個不朽的名字:長征。

這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這是一次檢驗真理的偉大遠征,這是一次喚醒民眾的偉大遠征,這是一次開創新局的偉大遠征。

這一驚天動地的革命壯舉,是中國共産黨和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巍峨豐碑。

90年來,充滿理想和獻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氣譜寫的人類史詩——長征,深刻影響著中國,震撼著世界,閃耀著光芒。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向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恢弘願景,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勇往直前,奮進在新的長征路上。

這是位於湖南省桑植縣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紀念館(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蹚出一條道路——

“面對亂雲飛渡、驚濤駭浪,我們黨表現出無所畏懼的偉大實踐精神,表現出浴火重生的偉大創造精神,在血與火中蹚出了一條走向新生、走向勝利的革命道路。”

2024年10月1日,北京。

紅旗招展、花團錦簇的天安門廣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的氣氛莊重熱烈。

秋日長空下,天安門城樓格外巍峨壯美。這座歷經600餘年滄桑風雨的城樓,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屈辱與覺醒,也見證了新中國成立75年來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闖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族復興必由之路。

此時此刻回望90年前那場偉大的遠征,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共産黨率領紅軍從泥濘小路走來,帶領全國人民走向勝利。

長征的勝利,是方向和道路的勝利。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強調,長征的過程,不僅是戰勝敵人、贏得勝利、實現戰略目標的過程,而且是聯繫實際、創新理論、探索革命道路的過程。“面對亂雲飛渡、驚濤駭浪,我們黨表現出無所畏懼的偉大實踐精神,表現出浴火重生的偉大創造精神,在血與火中蹚出了一條走向新生、走向勝利的革命道路。”

這是一條通向真理的道路——

“這座灰白相間的磚木結構二層小樓,見證了我們黨歷史上一次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會址內,高中生志願講解員張瑞凝為遊客認真講解。

在中國革命瀕臨絕境的生死關頭召開的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經過長征,黨和紅軍不是弱了,而是更強了,因為我們黨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找到了指引這條道路的正確理論。長征的勝利,使我們黨進一步認識到,只有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才能把革命事業引向勝利。這是在血的教訓和鬥爭考驗中得出的真理。

這是一條彰顯黨與人民患難與共的道路——

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黨與人民生死相依的歷史。

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老人説,什麼是共産黨?共産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萬里長征是人民群眾一程一程送過來的,革命勝利是老百姓傾其所有支援取得的。”三過雪山草地的老紅軍劉應啟生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這樣説過。

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中國共産黨和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

這是一條探索開創新局的道路——

從東南到西北,從紅土地到黃土地,“紅飄帶”上的每一步都在創造歷史。被國民黨認定“流徙千里、四面受制”的紅軍,走出了一條“向死求生”的新路。

1935年12月27日,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説:“長征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

長征途中,我們黨通過艱苦卓絕的實踐探索,成功把解決生存危機同拯救民族危亡聯繫在一起,把長征的大方向同建立抗日前進陣地聯繫在一起,實現了國內革命戰爭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變,為奪取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進而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從長征的終點出發,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展開了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新畫卷。

回望長征路,可以得出一條根本經驗和啟示,就是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中國人民才能不斷取得勝利,走向光明。

西藏阿裏軍分區普爾楚邊防連秋迪儉革拉哨所官兵在海拔5100米的高原執勤站哨(2024年6月29日攝)。新華社發(戴學武 攝)

錘鍊一支軍隊——

“長征鍛鍊了人民軍隊,長征磨練了人民軍隊,長征成就了人民軍隊,長征開啟了人民軍隊發展的新起點。”

金秋時節,華山腳下,渭河之濱。

駐守在這裡的陸軍第83集團軍某旅“紅一連”官兵,又一次來到連史館,感悟長征精神,共話強軍使命。

長征途中,開創我軍“支部建在連上”先河的“紅一連”官兵一次次面對生與死、是與非的考驗,始終緊跟黨中央、堅定追隨毛主席。1935年1月遵義會議期間,連隊被指定擔負會議警衛任務,保衛黨中央安全。

連史館裏,珍藏著一個搪瓷斑駁的“紅菜盤”。1935年,毛主席曾用它同連隊官兵一起就餐。

如今,“紅一連”的“紅菜盤”換成了分餐盤,五菜一湯取代了紅米飯南瓜湯,“鐵腳板”變成了新型裝甲裝備。但“紅一連”的紅色基因,始終不變。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指出,長征勝利啟示我們:人民軍隊是革命的依託、民族的希望,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人民軍隊贏得勝利的根本保證。“長征鍛鍊了人民軍隊,長征磨練了人民軍隊,長征成就了人民軍隊,長征開啟了人民軍隊發展的新起點。”

從長征走來的人民軍隊,始終堅持聽黨指揮。

長征路上,紅軍常常面對生死考驗:幾乎每天都有一場戰鬥,隨時會從頭頂落下炸彈,常常面對10倍于己的敵人圍追堵截……血戰湘江後,中央紅軍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至3萬餘人。

“再大的犧牲,也不能阻止我們前進!”從贛南一直征戰到陜北的紅一方面軍一軍團二師四團戰士唐進新生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因為我們有紅色的理想,因為我們有黨的堅強領導。”

正是因為堅持黨的領導,紅軍戰勝了國民黨的圍追堵截,戰勝了惡劣的自然環境,也戰勝了張國燾的分裂主義。

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是人民軍隊完全區別於一切舊軍隊的政治特質和根本優勢。

2014年金秋,習主席親自決策和領導,在古田召開全軍政治工作會議,著眼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從思想上政治上建設軍隊,鄭重提出我軍政治工作的時代主題。

2024年初夏,習主席率領我軍高級幹部來到延安,召開中央軍委政治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貫徹落實新時代政治建軍方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領導人民軍隊以整風精神推進政治整訓,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軍,決心之大前所未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新時代政治建軍取得歷史性成就。

從長征走來的人民軍隊,始終堅持能打勝仗。

“黨所領導的紅軍個個都是英雄漢!”老將軍王定烈生前回憶長征時曾豪邁地説,“前有阻擋,後有追剿,沒有吃的,缺乏彈藥,我們還是保持高昂的鬥志,打了一個又一個勝仗。”

他們搶佔婁山關、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突破天險臘子口……開闢勝利的通道。

今年106歲的老紅軍馬志選,曾三過草地、兩爬雪山,戰爭年代當過主力團團長。他説:“能打勝仗是核心,反映軍隊的根本職能和軍隊建設的根本指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軍隊緊緊扭住備戰打仗不放鬆,堅持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拓展和深化軍事鬥爭準備,加強實戰化軍事訓練,加快提升打贏資訊化戰爭能力。

從長征走來的人民軍隊,始終堅持作風優良。

長征途中,黨的領袖與普通士兵生死相依、情同手足;紅軍指揮員一馬當先,衝鋒在前。擔任過紅一方面軍一軍團政委的聶榮臻生前回憶,紅軍打仗打的是幹部,打的是黨團員。每一仗下來,黨團員傷亡之數,常常佔到傷亡數的25%,甚至50%。紅軍指戰員上下同欲、紀律嚴明,作風頑強、戰無不勝。

“作風優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隊,作風鬆散可以搞垮常勝之師。”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著眼永葆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本色,狠抓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軍,深入糾治“四風”,軍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成效顯著,我軍政治生態實現根本好轉,部隊新風正氣不斷上揚。

新長征路上,人民軍隊正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擔負起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重大責任。

這是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沙洲瑤族村“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舊址拍攝的三位女紅軍和村婦徐解秀同睡過的木床(2020年9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鑄就一種精神——

“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留給我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中國共産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

江西于都,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

2024年10月11日至13日,第四屆中國大學生國旗護衛隊展示賽總決賽在這裡舉行。

“展示賽與‘重走長征路’相結合,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有力抓手,是弘揚‘長征精神’的有效載體。”中國學生體育聯合會大學國防體育分會副秘書長、北京科技大學武裝部副部長王小寧説,將國旗文化融合長征歷史、長征精神,是一次精神火炬的接力、一堂行走的思想政治課。

長征,是漫漫長夜中的一次艱難跋涉,更是中國精神的一次光明書寫。長征標注了人類精神的新高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強調,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留給我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中國共産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

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不論我們的事業發展到哪一步,不論我們取得了多大成就,我們都要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在新的長征路上繼續奮勇前進。

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

彎彎曲曲的長征路,是一條浸透了鮮血的犧牲之路,更是一條新生之路。在紅一方面軍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犧牲。

“為什麼我們最終能走完長征並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呢?這是因為有堅定的信仰!”曾三過草地的原南京軍區司令員向守志生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紅軍將士懂得,我們的奮鬥是為了推翻人壓迫人的制度,建立起人民當家做主的政權。”

4支長征大軍,出發時總人數為20.6萬,沿途補充兵力1.7萬,到長征結束僅剩5.7萬人,有不少於16.6萬名紅軍將士戰死或失散在長征途中。

革命理想高於天,再大的犧牲,也不能阻止紅軍將士前進的腳步。

長征勝利啟示我們: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90年來,一代代中華兒女賡續長征精神,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奮鬥。

不久前,記者跟隨邊防官兵登上海拔5100米的西藏阿裏軍分區普爾楚邊防連秋迪儉革拉哨所。在 “黨旗山”下,邊防官兵發出鏗鏘誓言——

“請黨和人民放心,我們誓用生命捍衛守護,絕不把領土守小了,絕不把主權守丟了!”在官兵心目中,“黨旗山”早已成為一處精神高地、信仰聖地。

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獨山鎮一處自建的小院內,106歲的老紅軍胡正先正在讀書看報。這位12歲參加革命、親歷過長征的“紅小鬼”,祖上三代都是篾匠。

“為黨的事業奮鬥,吃再多苦我都不怕!”一輩子都在傳承弘揚長征精神的胡正先説,從行軍打仗、學習識字到參加紅軍無線電培訓成長為“紅色聽風者”屢立戰功,他做好了犧牲一切的準備。

艱苦卓絕的長征路,留下的是這樣一組驚人的數字:紅一方面軍翻越山脈18座,其中5座經年被積雪覆蓋,跨過大河24條,歷經11個省份行程二萬五千里;紅二方面軍行程約一萬九千里,攻佔縣城92座;紅四方面軍行程一萬里,其中有的部隊三過縱橫數百里的水草地;紅二十五軍行程近一萬里。進行重要戰役戰鬥600余次,僅師以上規模的戰鬥就有120余次,幾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戰……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長征歷時之長、規模之大、行程之遠、環境之險惡、戰鬥之慘烈,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戰爭史乃至人類文明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

“要革命就會有犧牲,紅軍官兵都有這樣的覺悟。”擔任過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的蕭克將軍曾這樣告訴記者。

90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不斷推進革命、建設、改革偉大事業,進行了一次又一次波瀾壯闊的偉大長征。

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長征路上,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是闖關奪隘的制勝法寶。1935年1月,遵義會議否定了“靠鉛筆指揮的戰略家”,喚回了“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等機動靈活戰略戰術,開啟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傳奇歷程。長征的勝利,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勝利。從自主決定仗怎麼打、路怎麼走,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我們黨始終以唯物辯證的科學精神、無私無畏的博大胸懷不斷堅持真理、修正錯誤,與時俱進地推動社會歷史發展。

90年來,中國共産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奪取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偉大勝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闊步新時代。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進入新時代,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正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發憤圖強、奮發有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新的長征路上續寫新的篇章、創造新的輝煌!

陸軍第83集團軍某旅“紅一連”指導員鄭紀文為官兵講述連隊傳家寶“紅菜盤”背後的故事(2021年6月13日攝)。新華社發(姜東坡 攝)

【責任編輯:楊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