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圖 片>

紅色沃土鑄忠誠 勠力同心共強軍——武警龍岩支隊上杭中隊根植紅色沃土、服務駐地建設記事

2024-10-04 09:14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古田小火炬”為遊客義務講解 江秀平攝

    九月的古田,山巒含黛、層林盡染,在古田會議會址,一群遊客正圍觀一名身穿橄欖綠的“帥氣小夥”,那是武警龍岩支隊上杭中隊“古田小火炬”講解員正在給遊客進行義務講解。

傳承血脈寫榮光

        “1929年12月,彪炳史冊的古田會議在此召開,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根本原則”,在新兵下隊後,上杭中隊指導員呂佳輝再次把“下隊第一課”放在古田會議會址。

        中隊充分運用駐地豐富的紅色資源,在新兵下隊時形成“六個一”傳統,第一個儀式教育在古田會議會址、上的第一課是《古田會議鑄軍魂》、吃的第一餐飯是“紅軍餐”、讀的第一本書是《古田會議永放光芒》、唱的第一首歌是《一個英明的主張》、看的第一部影視劇是《紅色搖籃》。

        “古田豐富的紅色資源滋養著我們,在潛移默化中,大家也喜歡上學習紅色文化。”在會址旁聽完指導員的授課後,新兵黎龍雄有感而發。

        在古田會議會址裏,指導員呂佳輝指著手裏的《中國共産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給官兵們介紹古田會議召開的經過,帶領官兵重溫當年會議召開的盛況。

        “蘇區幹部好作風,自帶乾糧去辦公,日著草鞋幹革命,夜打燈籠訪貧農”。這首名為《蘇區幹部好作風》的山歌,唱出了當年蘇區共産黨人的優良作風和艱苦奮鬥精神,激勵著中隊官兵奮發向上,拼搏進取。

        “我要向蘇區幹部學習,立足本職崗位,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把平凡的工作中做到不平凡。”在中隊組織的“新時代奮鬥觀”大討論中,中士林泳霖向大家分享他的奮鬥觀。

        在“新時代奮鬥觀”大討論活動中,中隊官兵還走進才溪鄉調查紀念館開展參觀見學、與古田會議紀念館和古田消防救援站聯合開展“向典型致敬”活動,進一步深化官兵認識、增進認同。

        中隊黨支部始終把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為緊抓自身建設的目標,堅持從思想上端正官兵根本態度,一代又一代帶兵人在培塑正確的奮鬥觀上做功攢勁。

        成長在紅色搖籃,奉獻在將軍之鄉。近年來,中隊共培養了16名“古田小火炬”講解員,5名考生如願考上軍校,涌現出了“武警部隊十佳軍嫂”莊菁菁、福建省道德模範劉俊煌、總隊優秀政治教員呂佳輝等一大批先進典型。

因勢利導育新人

        “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後,古田會議的時代價值進一步彰顯,古田的歷史地位進一步凸顯。”古田會議紀念館館長黃光禮説道。“2014年以來,全國各地的黨政機關、部隊院校等紛紛到古田開展紅色教育,100多家企事業單位把紀念館作為共建培訓教育基地。近10年來,古田鎮景區累計接待遊客近2000萬人次,帶動實現旅遊綜合收入超60億元,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呂佳輝被近年來古田鎮旅遊業的飛速發展深深觸動,他深知這是時代賦予古田鎮的機遇;同時,他還在思考著“我們能否借鑒地方單位在紅色景點建立教學點的模式,與紅色場館簽訂共建協議呢?能否請他們為中隊培養一支‘古田小火炬’講解員隊伍呢?”回去後,呂佳輝主動與支隊和上杭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聯繫,溝通協調此事,並很快便收到了答覆。

        “古田會議紀念館負責人非常贊同這個做法,他們可以派人為中隊組織講解員培訓。”上杭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負責人陳桃鳳説道。

        “現在我們所處的是當年開會的現場,會場佈置簡樸、熱烈、莊重……”“李逸聰同學,在講解中,我們要做到眼神交流、手勢指向和語言內容同步到位。”這是古田會議紀念館幫助中隊培訓講解員的一幕。

        講解員培訓的這段時間是枯燥而艱辛的,他們每天給自己定下目標,反覆背記講解稿。隨著不間斷的練習和考核,“古田小火炬”們都已持證上崗,開始為官兵和群眾講解,他們的熱情細緻,得到了群眾的認可。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紅色講解員李逸聰,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古田會議會址。聆聽革命故事,感悟光輝歷程......”李逸聰每逢節假日就會到上杭的各大紅色景點義務講解,一撥又一撥的遊客被他流利的語言、自然的笑容、標準的手勢所吸引,遊客們凝神聆聽,讚嘆不已。

        截至目前,古田會議紀念館已經為中隊培養出了16名講解員,一個個身著橄欖綠的講解員成為了古田會議會址內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中隊與古田會議紀念館、才溪鄉調查紀念館等場館簽訂共建協議,在場館內設立教學聯繫點,通過主動走出去和熱情引進來相結合的方式,讓官兵在會議現場、戰鬥遺址等地接受沉浸式的教學,在情景再現中進一步鑄牢官兵聽黨指揮、獻身強軍實踐的思想根基。

        “上杭一中!這可真是太好了!”2023年8月1日,在建軍節這個特殊的日子,李逸聰和戰友們拿著上杭縣中考考生小陳送來的特殊禮物“上杭一中錄取通知書”爭相傳看。

        小陳是中隊資助的一名家庭困難的學生,父親打工時摔傷左腿造成殘疾,全家就靠母親微薄的收入維持生計。家庭的困境,讓成績優異的小陳多次産生放棄學業的念頭。

        “不能讓這麼優秀的學生因為家庭困難上不起學。”中隊官兵了解情況後,主動和小陳結成幫扶對子,為她辦理了一張“助學卡”,每月定時給她匯款作為生活費用。

        “孩子能有今天多虧了你們……”這天一大早,小陳一家人拿著雞蛋和花生來到中隊感謝官兵。

        “我們只是盡了點微薄之力,小陳同學能考上重點中學,主要靠她自己努力,我們都替她高興……”大家和小陳一家人聊了起來,小陳母親更是緊緊拉住官兵們的手久久不願鬆開。

        自2012年,中隊自發成立了“愛心基金”,把自製的“愛心基金”捐款箱懸挂在營區顯著位置,提倡中隊官兵將平時零碎的紙鈔硬幣捐助出來,所籌資金用於捐資助學。

        “中隊官兵非常支援駐地教育事業,他們長期和4名條件較差的學生結對幫扶,每個月都會將官兵捐獻的錢送到學生手中。”副校長溫金娥説道。

        十餘年間,從捐款箱到“助學卡”,一茬又一茬的官兵慷慨解囊,奉獻愛心,累計捐款達5萬元,先後有25個困難家庭接受中隊資助,幫助35名貧困失學兒童重返校園。

上杭中隊官兵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王永欣攝

雙向奔赴同發展

        上杭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雙擁工作,近年來,上杭縣先後成功創建省級雙擁模範縣“四連冠”、全國雙擁模範縣“三連冠”,雙擁模範縣已經成為上杭縣一張含金量極高的“城市名片”。

        在上杭中隊門口有一條很寬闊的大馬路,當地叫它“雙擁路”,在“雙擁路”上,還有一個公交站,叫做“武警中隊公交站”。

        “通過中隊保存的資料來看,門口原來是一條泥濘的鄉村小路”,在上杭中隊的榮譽室,還保存著這張當時未修公路之前的老照片。

        中隊位於郊區,離城裏還有一段距離,每次部隊執行任務或者居住在附近的群眾來回,都會因為交通不便、道路難行而犯愁。時任中隊主官從部隊長遠發展和解決人民群眾困難角度出發,及時向縣委縣政府反映了這一情況。

        上杭縣組成臨時工作組來到現地了解情況,進行建設論證,並用最快的速度投入近2000萬元把路修好了。

        “上杭縣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離不開武警中隊官兵的保駕護航。”上杭縣雙擁辦負責人曹昌星説道。

上杭中隊官兵參與搶險救援 公佩翔攝

        今年6月,受持續強降雨影響,上杭縣多地發生山體滑坡、內澇等災情。災情就是命令,救援刻不容緩!中隊接到當地政府救援請求,中隊長周徐聰立即帶領11名官兵挺進受災嚴重的上杭縣中都鎮,在得知一處倒塌房屋內埋著兩名老人,指揮員在確定老人位置後,迅速判定情況,指揮救援。

        “當時沒想到那麼多,駐地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這麼關心我們,他們有困難了,我們肯定要上。”在借助挖掘機把3名救援人員送到倒塌房屋頂,緩慢清理障礙物後,中隊長周徐聰讓兩名戰士在外面接應,他利用建築物的縫隙爬進了倒塌房屋內部。

        “堅持住、不要怕,武警已經來了”,一名老爺爺正焦急的呼喊著被倒下門框和衣櫃壓在下面不能動彈的老奶奶。中隊長周徐聰將壓在老人身上的重物移開後,一手用力將衣櫃抬起一角,一手將老人家從底下抱出。隨後,將兩名老人依次用手向上托舉,與在外面的兩名同志協力把老人抬到屋頂。

        中隊官兵用身體作“護欄”,把老人家穩穩地固定在挖掘機上,借助挖掘機將兩名老人最終轉移到早已準備好的醫療區域。

        受災現場,暴雨不斷,情況複雜,武警官兵們身體多處被鋼筋刮傷,泥水沾滿全身,卻絲毫感覺不到苦累疼。

        上杭中隊始終把駐地當成家,在駐地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援下,一茬茬官兵精武強能,紮根崗位建功立業,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先後完成多項急難險重任務,起到了社會安全穩定的壓艙石作用,當地群眾稱讚他們為“杭川衛士”。(朱斌賓 田棟 劉華勳)

【責任編輯:董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