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報道>

法潤天府⑤|從法治“壩壩宴”到“道德銀行”,四川探索法治鄉村建設新路徑

2024-09-29 15:14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是社會治理的基本方式。近年來,四川注重全面加強法治建設,尤其在鄉村地區,通過深化法治宣傳教育,普及法律知識,提升村民法治素養,促進了鄉風文明,維護了鄉村和諧穩定,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為擴大法治宣傳在鄉村的到達率,四川選取了部分地區作為法治宣傳教育的示範陣地,以點帶面,逐步實現法治宣傳教育在鄉村全覆蓋。其中,雅安市蘆山縣飛仙關鎮鳳禾村、甘孜州白玉縣贈科鄉依裏村與涼山州昭覺縣解放鄉火普村在鄉村法治宣傳這條賽道上躋身前列,成為鄉村普法的示範陣地。

創新普法路徑 與地方文化深度融合

四川鄉村地區文化底蘊深厚,民俗傳統豐富。特別是彝族、藏族等少數民族聚居的川西地區,注重結合當地的獨特文化和傳統習俗,量身定制普法內容和宣傳方式,避免了法治宣傳教育“一刀切”。

白玉縣贈科鄉依裏村在法治宣傳陣地中巧妙融入當地文化特色,結合漢藏雙語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講解法治知識,確保群眾聽得懂、能用上。為了更加貼近群眾的法治需求,讓法治精神更加深入人心,依裏村還通過村委會廣播、農民夜校、法治文藝演出、法治電影放映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寓教于樂,讓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接受法治教育,提升法治素養。

構建鄉村治理體系 助力鄉風文明轉變

為了進一步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四川鄉村普法陣地建設還特別注重法治服務的延伸和法治實踐的深化,構建起了綜合法治服務體系。

以昭覺縣解放鄉火普村為例,該村在制度建設方面,推行了“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由村裏的長者和法律顧問共同組成法治調解小組,為村民提供面對面的法律諮詢和調解糾紛服務。同時,該村建立了法律援助綠色通道,簡化法律援助的申請流程,確保困難群體能及時獲得法律支援。

農村地區的法治建設不僅要解決基層治理難題,還需著眼于社會風氣的改善與提升。在法治宣傳教育中,昭覺縣解放鄉火普村圍繞控輟保學義務教育、社會治安、禁毒防艾、掃黑除惡、農民工權益保護、計劃生育、土地流轉等與群眾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精心設計宣傳內容。

在宣傳方式上,創新性地將法育與德育相結合,以彝族傳統道德教育經典《瑪牧特依》為基礎編印宣傳資料,並使用彝族文字製作法律法規宣傳資料,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在此基礎上,火普村將法治宣傳與移風易俗相融合,探索設立“道德銀行”“雄鷹基金超市”,成立村移風易俗紅黑榜和積分制評定領導小組,積分評定小組人員嚴格按照程式和加扣分事項,對照評分細則評分值,同時每月按時評定一次,每季度按時匯總、公示、兌現一次積分成果,為全村農戶建立了道德誠信評價體系。

經過不懈努力,火普村的法治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村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本村治安案件為零,無吸販毒人員,艾滋病人員零增長,10年來無刑事案件發生,做到了矛盾糾紛不出村,村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很高。”


【責任編輯:趙娜】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