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圖 片>

中國科學技術館首部沉浸式戲劇《華夏之光—文明的燭火》盛大開演

2024-09-27 16:32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國網訊 金秋十月,舉國同慶。中國科學技術館攜手中國煤礦文工團,精心籌備的原創沉浸式戲劇《華夏之光—文明的燭火》在中國科技館震撼首演,以一場視聽盛宴獻禮祖國七十五華誕。

該劇以浩瀚宇宙中的天關客星與蟹狀星雲之間的神秘聯繫為開篇,巧妙地將觀眾的視線從遙遠星空拉回到華夏大地,通過古今兩大科學巨構——宋代水運儀象臺與現代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拉索)的遙相呼應,構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科學發展畫卷。劇中,北宋時期的偉大天文學家蘇頌等先賢與當代科技工作者跨越時空的交流,不僅展現了中國古代科學特別是天文學領域的輝煌成就,更深刻揭示了華夏文明開放包容、勇於探索的文明特質及其對世界文明發展的深遠影響,讓華夏文明始終璀璨奪目、熠熠生輝。

(作者:黃宇婕 中國科學技術館 )

《華夏之光—文明的燭火》包括沉浸式遊園劇和沉浸式舞臺劇兩部分,該劇打破時間與空間的界限,構建起一座連接歷史與現實的文化橋梁。

“説書人”帶領觀眾徜徉在華夏之光展廳,開啟了一場跨越千年的追光之旅。中國網 楊楠攝影

沉浸式遊園劇依託中國科技館“華夏之光”展廳,以富含濃厚歷史文化氣息的中國古代科技展品為實景,營造沉浸式錶演空間,給觀眾打造時空交錯、亦真亦幻、移步觀劇的感官體驗。

“穿越”千年的蘇頌與當代大學生跨時空對話。中國網 楊楠攝影

水運儀象臺裏“復活”的報時小人和科技輔導員並肩破解科學之謎。中國網 楊楠攝影

北宋的楊惟德和美國天文學家哈勃因“天關客星”和“蟹狀星雲”夢幻聯動。中國網 楊楠攝影

水運儀象臺裏“復活”的報時小人和科技輔導員並肩破解科學之謎、“穿越”千年的蘇頌與當代大學生跨時空對話、北宋的楊惟德和美國天文學家哈勃因“天關客星”和“蟹狀星雲”夢幻聯動……“説書人”帶領觀眾徜徉在華夏之光展廳,開啟了一場跨越千年的追光之旅,點燃古今中外文明對碰的思想火花。

演出地點:中國科技館華夏之光展廳

演出時間:2024年9月27日-9月29日 每日上午10:00-11:00

                 2024年10月1日-10月6日 每日上午9:30-10:30

舞臺劇以當代視角切入,跨越古今對話,故事在沉浸式觀演中創新呈現……

年輕記者齊觀深度參與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的建設報道,見證了“拉索”捕獲來自“蟹狀星雲”超高能光子信號的歷史性時刻。中國網 楊楠攝影

這次“捕獲”,觸發了一場時空穿越之旅。齊觀來到北宋,親歷蘇頌等科學家對“天關客星”的觀測與記錄。中國網 楊楠攝影

古今對望,科學家追光而遇,沐光而行。中國網 楊楠攝影

蘇頌堅持科學精神,力排眾議,為觀測浩瀚宇宙,探索未知,推動“水運儀象臺”的研製。中國網 楊楠攝影

沉浸式舞臺劇則將多媒體舞臺延伸至觀眾席,觀眾能夠以360度視角觀看劇中人物的細膩表演,震撼感受北宋天文學家首次記錄“天關客星”,目睹蘇頌攻堅克難,匯聚各方人才鑄就水運儀象臺的過程;身臨其境般領略當代科技工作者們披肝瀝膽帶領團隊建成世界最大、靈敏度最高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的科學壯舉……該劇巧妙運用聲、光、電、舞、美、化等多種藝術手段,營造出既古典又現代的獨特氛圍,讓觀眾在享受視覺與聽覺雙重盛宴的同時,深刻理解科學精神的傳承與發展,感受當代科技工作者萬眾一心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堅定信念。

演出時間:2024年9月27日-10月6日 每晚19:30-20:45

演出地點:中國科技館206多功能廳

《華夏之光—文明的燭火》是中國科學技術館首部原創沉浸式戲劇,是科學、文化、藝術深度融合的一次大膽探索。它不僅融貫古今中外的科學傳承,弘揚了科學家精神,更實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科普工作開闢了新的表達方式和傳播路徑。該劇的推出標誌著中國科技館在科學文化和科學教育領域的又一重要突破,旨在通過跨界合作與升維創新,打破傳統科技館的界限,讓科學以更加生動、直觀、互動的方式走進公眾視野,激發全社會對科學的熱愛與探索欲。

讓我們相約中國科技館,共同見證這場科學與文化的璀璨盛宴,感受華夏文明的無限魅力與力量!演出資訊已在“中國數字科技館”公眾號上發佈,敬請廣大觀眾走入中國科學技術館享視覺盛宴,品科學文化精髓,喜迎國慶華誕。

【責任編輯:楊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