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圖 片>

“螢火蟲”之光,照亮這間“陋室講堂”

2024-09-10 07:48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我希望我的最後一口氣,是在講臺上呼出去的。”

在一次訪談中,葉連平老人用洪亮的聲音説出這句直抵人心的話。

2023年6月29日,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卜陳村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葉連平在給孩子們免費上英語課。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今年97歲的葉連平家住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卜陳村,是我們持續關注報道的鄉村退休教師。

2000年,退休後的葉連平做出一個決定,開辦家庭課堂,義務為留守兒童補課,之後規模擴大為“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2023年9月8日,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葉連平將門鎖上,準備回家吃晚飯。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本應該安享晚年的葉連平,為何如此折騰,免費給孩子們上課?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踏上了尋訪之路。

2019年7月30日,我們來到和縣烏江鎮卜陳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葉老師剛結束一天的教學工作。看到我們拿著採訪設備,葉老師連忙擺手想把我們趕走。“怎麼又來媒體了!”他喃喃道,“我還有好多工作要做,備課、板書,沒有時間浪費。”那段日子,得知葉連平入選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不時有記者前來採訪,來得多了,葉老師將其視為一種“煩惱”。

2019年7月30日,葉連平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教室裏為第二天的英語課準備板書。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為了盡可能不打擾葉老師的正常教學和生活,我們秉持“笨功夫”原則,跟隨他的作息,從清晨到日暮,以靜觀的方式記錄葉老師普通的一天。

夏日清晨,葉連平老人簡單洗漱過後便開始準備自己的早餐,兩包速食麵倒在鍋裏,雞蛋也不捨得加。

臨近7點,陸續有學生步入教室,每個孩子都會向葉連平打招呼:“葉老師好!”葉老師微笑著,一一回禮。

課前,葉老師還會將教室裏一台座機電話的聽筒放到旁邊,他不希望電話鈴聲影響課堂。

在英語課上,老人發音標準、思維清晰、板書工整,孩子們聽課時也十分專注。

2023年9月9日,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葉連平在上課前將座機電話的聽筒放到一邊,以免電話鈴聲影響授課。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幾天時間的蹲守拍攝,葉老師好像對我們沒那麼排斥了,並且同意接受訪談。聊天中,我們將疑問拋出:“您為孩子做這些事,為了什麼?”

葉連平老人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簡單有力地説道:“因為你不是我。”

多年來,葉連平獲得了“中國好人”“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優秀共産黨員”等稱號。面對榮譽,他説自己只不過是做了一名教師應該做、可以做、必須做好的事情。

2022年7月21日,葉連平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教室裏為英語課準備板書。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今年8月27日,新學期開學前夕,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葉連平為當地40名新入職教師上了一堂名為“陋室講堂”的入職第一課,用親身經歷勉勵他們廉潔從教。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銘》為唐朝詩人劉禹錫所作,而其筆下的“陋室”所在地就位於和縣。穿越千年,葉老師所居住的舊平房和他開辦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也如同“陋室”,見證著葉連平躬身耕耘、甘於奉獻的時光。

2019年7月30日傍晚,葉連平在家裏吃晚飯。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在葉老師的家中、教室裏,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不少“老物件”——用了三十幾年的茶缸、穿了幾十年的T恤衫、廢舊羽毛球拍製成的教鞭、書頁殘破的字典……

這是2023年9月8日拍攝的葉連平使用多年的教鞭和粉筆盒。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葉連平無兒無女,過著極為儉樸的生活,對孩子們卻十分慷慨。2012年,葉連平同烏江鎮政府、卜陳學校三方籌款6萬元,成立了和縣烏江愛心助教協會暨葉連平獎學金,已經連續發放13年,為400多名農村孩子累計發放獎學金40余萬元。

2023年9月17日,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卜陳學校,葉連平老師和獲獎學生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葉連平的師者螢火匯聚起如炬光芒:葉連平的學生中不少成為教師,受他的感染,許多大學生志願者假期來到“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支教,當地甚至全國的鄉村教師以葉老師為范,育人不輟……

2022年7月21日,葉連平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教室裏和前來支教的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螢火支教團的志願者交流講課心得。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教室的墻上寫著“鄉村永不熄滅的燭光”。葉老師卻説,蠟燭的光很亮,而他能照亮的地方有限,自己充其量就是一隻微光閃爍的螢火蟲。

如今,葉老師的身形日漸瘦削,背脊也開始佝僂,甚至要坐著才能給學生上完一節完整的課。葉老師對我們説,他要把最後的時間都留給孩子們。

2023年9月9日,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葉連平在準備上午的授課。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2024年9月5日,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葉連平在準備週末的授課。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2019年7月31日,葉連平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教室裏欣賞學生剛剛送給自己的摺紙禮物。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猶記得暑假裏,葉老師在課間收到孩子送的摺紙蝴蝶結,捏在手裏,不停翻看,笑得像個孩子。不起眼的“螢火蟲”,在純粹的堅守中,照亮著鄉村孩子的夢想。

記者:張端、黃博涵


【責任編輯:劉楨珂】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