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紅岩 | 一台坐過牢的印刷機
國家一級文物《新華日報》印刷機。中國網 楊楠攝影
中國網訊 9月6日下午,參加“青春紅岩”網上主題宣傳活動的媒體記者們來到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展廳中央一台銹跡斑駁的印刷機牢牢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據講解員介紹,這是館內的一級文物——《新華日報》印刷機,在抗戰艱難的烽火歲月裏,共出版了3231期報紙。這位久經沙場的“老戰士”,不僅受過傷,還坐過牢。
受傷是怎麼回事呢?坐牢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1939年,
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內的《新華日報》。中國網 楊楠攝影
皖南事變後,周恩來同志親筆所題寫的“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題詞也正是由這臺印刷機及時地印刷出來,讓全國人民看到了真相。
《新華日報》印刷機T字型修補痕跡。中國網 楊楠攝影
因為印刷任務繁重,印刷機常常需要24小時連續工作。當時,國民黨搞破壞,經常斷電,這對一台高速運轉的機器造成了非常大的損耗,其中的一次停電破壞,給印刷機左前腿造成了一道裂痕,為了挽救這臺印刷機,工人們買來了厚鐵皮和鐵釘對它進行了修補,就留下了這樣一道T字形的修補痕跡。
1947年2月,國民黨當局無理地查封了《新華日報》。這臺印刷機被扣押在重慶南岸區的一個監獄當中。直到兩年後重慶解放,軍管會清查監獄時,才解救了這名“老戰士”。
重慶解放後,中共重慶市委將印刷機運回市中區,為市委、市政府專門印刷文件,後又轉交市計劃委員會印刷廠,直到1985年7月才正式退休。退休後的印刷機被撥交重慶紅岩革命紀念館,成為鎮館之寶,並一直在陳列室中展出。值得一提的是,若是給機器通上電,這臺印刷機依舊是可以正常運轉的。
如今,這臺印刷機雖已不再印刷,但作為《新華日報》的功臣及歷史的見證者,它默默地佇立在紅岩革命紀念館中,無聲而又形象地講述著那段風雨如磐的革命鬥爭歲月和真實歷史,激勵我們傳承紅岩精神,勇挑時代擔當。(楊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