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風拂綠海南州——青海省海南州“生態立州 農牧業穩州 清潔能源強州”實踐見聞
中國網訊(記者 王一辰)古老的青藏高原東部有一個充滿詩意,引人遐想的地方叫海南。在這塊四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厚重而震撼人心的歷史。進入新時代,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四十多萬幹部群眾在“生態立州、農牧業穩州、清潔能源強州”戰略的引領下,加快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推進泛共和盆地綠色崛起,聚力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新海南。今日海南州,該是怎樣的一番新氣象?
近日,由中共海南藏族自治州委宣傳部等單位主辦的“高品質發展看海南州調研採訪活動”如期舉行。來自相關領域的專家和國內近30家媒體的記者編輯聚焦海南州,且看——勁風拂綠海南州。
夏日的青海,藍天碧水,綠茵如毯,生機盎然。
聖潔海南、凈秀同德、多彩貴南、山水貴德,活力涌動,亮點頻現。
6月24日至29日,“高品質發展看海南州調研採訪活動”成員上高原,下盆地,訪古城,看牧場,到車間,走田頭 ......感受發展活力、自然之美與人文之厚,見證這塊土地上的嬗變,觸摸新時代的澎湃脈動。
高天流雲聖湖美
據《人民日報》2024年7月10日報道:“記者從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獲悉,監測顯示,2023年,青海湖流域水資源總量為33.02億立方米,與多年平均總量相比偏多29.3%;積雪面積較上年減小27.81%,較近10年平均面積增大22.05%;草地植被平均覆蓋度達65.70%。同時,以青海湖流域為主要棲息地的極度瀕危物種普氏原羚種群數量由保護初期的300余只增加到全年均值3488隻;水鳥種群數量總體呈明顯上升趨勢,全年統計總量達60.6萬餘只;珍稀物種青海湖裸鯉總尾數約5.55億尾,總資源量為11.41萬噸,是2002年的44倍”。這些鮮活的數據,為高水準生態保護支撐青海湖高品質發展提供了生動注解,也為慕名“大美青海”而來的人們流連忘返所印證。
青海湖流域是我國西部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水氣迴圈通道,是青海省“兩屏三區”生態安全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青藏高原東北部生態安全和我國西北部大環境生態平衡的重要水體,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保障東部農業區生態安全的天然屏障,是高原生物基因庫、國際候鳥遷徙通道的重要節點,生態地位十分重要。海南州多措並舉,探索走好具有青海湖特色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品質發展之路。
在青海湖生態考題中,海南州積極答卷。以科技創新支撐、生態保護與治理提升、生態農牧業綠色發展、生態文化旅遊惠民、新經濟增長點培育五大行動為抓手,互促互進,奮力破題。生態保護、國家公園創建取得新進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優先保護河湖濕地生態系統及珍稀特有物種棲息地,提出建設“國際湖泊濕地型國家公園建設樣板區、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示範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範區”的發展目標,創新實施相關措施,初步構建起與國家公園相適應“管理局—管理分局—保護站”三級管理體系;深化聯農帶農,示範區建設取得更多實效;開展宣傳引導,廣泛傳播青海湖生態文化,把全媒體多渠道宣傳作為講好青海湖故事、傳播好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途徑,切實提升青海湖國家公園品牌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
前行之路任重道遠,創新創造精彩無限。青海省及海南州紮實做好國家公園創建各項工作,統籌推進青海湖流域系統保護,加強協作服務示範區創建,助推深化生態理念交融共促,牢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自然觀、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整體系統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良好生態環境是普惠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觀,從“共保共護”中探索“共治”,從“多方共建”中凝聚“共識”,共同走活“一盤棋”,共同守護好“碧波盪漾的青海湖”。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們一定要像愛護眼睛一樣守護好海南的綠水青山,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風光秀麗、鳥語花香的美好家園”!這段寫在海南州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話語令人振奮。在調研採訪中,筆者感受到美好的願景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産業鋪展奔富路
行走海南州,猶如置身天然調色板。大地草木蔥蘢,生機無限;黃河蜿蜒奔流,晝夜不息;牧場滿目青青,牛羊自在。會“飛”的三文魚、草原上的“黑珍珠”、致富的“光伏羊”為高原盆地帶來動感與活力。海南州依靠天然資源和技術賦能,邁向現代化農牧業發展之路,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樣板區發展基礎更為堅實,前景更加廣闊。做好做足品種培育、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産,做大做強高原“天路飄香”區域公用品牌,構建草畜肥迴圈、種養加結合、産供銷一體的農牧業全産業鏈,進一步提升綠色有機農畜産品供給能力。打造千頭萬隻牦牛藏羊標準化生産基地47個、草畜配套生態牧場16個、萬畝青稞油菜和飼草種植基地11個,認證有機草場3843萬畝。貴德縣獲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貴南成功創建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同德現代畜牧科技産業示範園、共和活畜交易市場和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建成運作,民澤生態水殖有限公司榮獲第五屆中國品質獎提名獎,高原牦牛下江南、藏羊進京等農畜産品推介活動成效顯著。全力以赴重轉型促升級,現代産業體系更加健全。
同德縣現代畜牧科技産業示範園,運用現代生物技術成果,助推牦牛、藏羊良種選育、良種胚胎的工廠化生産研究和飼草新品種試驗推廣,標準化良種繁育基地、擴繁基地、養殖基地,小農戶、大群體,小規模、大生産模式,為實現畜牧業規模擴展和品質效益同步推進提供了支撐。園區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為區域現代農業發展構建科技整合創新的平臺,逐步實現園區生産功能、示範功能、生態功能,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農牧業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
黑藏羊被譽為草原上的“黑珍珠”。貴南縣委縣政府以黨建助推特色産業發展為抓手,以形成貴南特有的黑藏羊産業為目標,形成保種養殖協會+示範村+合作社的發展模式和“企業+合作社+牧戶+基地”的産業鏈。通過開展黑藏羊高效養殖技術指導和培訓,進一步提升農牧民對黑藏羊高效養殖技術的應用水準。實現黑藏羊“保種擴繁,提質增效”、兩年三胎及黑藏羊常年均衡生産任務目標,使貴南縣黑藏羊全産業鏈得到健康融合發展。
共和縣域內的龍羊峽,被農業農村部等八部門認定為第三批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創新應用數字漁業取得成效。龍羊峽特色小鎮逐步構建起“農牧漁旅”四足鼎立的發展新格局。目前,龍羊峽三文魚在國産三文魚市場上的佔有率已超過50%,産品暢銷國內外。
從“黃色哀愁”到點沙成金。半個多世紀,幾代治沙人,書寫了荒漠到綠洲的傳奇。共和縣沙珠玉鄉的治沙歷史展覽館記錄著感人的歷史。共和盆地塔拉灘北部邊緣,曾經的沙漠從沙珠玉河谷呈3條帶狀由西北向東南延伸,和塔拉灘甚至與黃河南岸的木格灘相連。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海南州必然要擔負起保護青藏高原東北部生態安全的重要水系和控制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的這一重任。自1996年來,貴南縣累計投資超過17.5億元,先後實施三北防護林、防沙治沙示範區、退耕還林還草、三江源二期生態保護建設等一大批生態骨幹工程,共治理沙漠化面積221萬畝,黑土灘治理25萬畝,林草鼠蟲害防治834.1萬畝,建成木格灘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和魯倉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在黃沙頭及木格灘周邊築起長達300多公里的“沙漠綠色長城”,取得明顯的生態、社會、經濟效益,助推了地方經濟發展。 如今的沙珠玉已成為青海乃至全國的高寒乾旱沙區治沙防沙示範樣板之一。而今,海南州正接力打好三大標誌性戰役,以塔拉灘、木格灘、切吉灘為重點,保護好現有森林、草原和沙生植被,特別加大農田防護林更新改造、低質低效林提質增效,建立固沙治沙用沙示範點,構建青藏高原固沙阻沙生態屏障。全州上下正聚力打造生態文明高地,進一步加強自然資源保護修復和合理利用,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同時發展沙産業,研發新産品,形成荒漠化治理與綠色産業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海南州把保護治理作為重中之重,在打造生態文明高地上取得新成效。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保護好“綠水青山”,守護好“金山銀山”。
“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青海省的生態安全地位、國土安全地位、資源能源安全地位顯得更加重要;清潔能源産業按照加快構建規劃、政策、基地、項目、企業‘五位一體’格局推進,更好推動國家清潔能源産業高地建設。按照既定的目標,推進泛共和盆地綠色崛起,聚力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新海南”。
近年來,海南州堅持以清潔能源産業高品質發展積極培育新經濟增長點,建成世界上裝機容量最大的光伏發電園區、水光互補電站,最大的光伏實證基地,最大的單體光伏電站和最大的分佈式調相機群,水、風、光、地熱、儲能清潔能源格局加速形成。堅持生態保護與新能源建設和諧發展,實現生態、生産、生活“三生共贏”。
海南州結合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的優勢,確立“特色興村、産業富民”的發展理念,充分利用地處青藏高原南部,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和有機土壤特點,建成露天蔬菜、糧食作物等五大産業基地,實現高原冷涼蔬菜規模化種植,並形成育苗、種植、養殖和深加工産業鏈條。同時,依託自然資源優勢,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探索農文旅體融合發展之路,逐步形成自然景觀欣賞、戶外踏青露營、民族風情體驗、農家美食品鑒、鄉村度假休閒為一體的全域旅遊産業鏈條,帶動當地各族村民就業增收。
山宗水源故事新
近年來,海南州文旅工作取得新成效,文旅産業邁上新賽道。州圖書館被評定為國家一級圖書館,州藏文化産業園、數字圖書館、民族博物館建成運作,“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特色更加鮮明。人們充分感受“多、重、美、好”,徜徉湖光山色,領略多元交融、盡享時光美好。新石器時代的宗日文化遺址和文成公主進藏和親等歷史人文經典,深厚的文化遺跡遺址,傳承久遠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歌舞、説唱、藏繡、民族手工藝製作等特色鮮明、異彩紛呈的民族民間文化與自然之美、和諧之美相得益彰。
海南州貴德縣先後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國家衛生縣城、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中國最美縣域、中國夏季休閒百佳縣市等榮譽。貴德縣充分挖掘和保護各類歷史文化資源,合理保護利用古城,營造全民參與文化遺産保護的良好氛圍。貴德古城是青海省乃至西北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城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同德縣宗日文化遺址景區位於同德縣巴溝鄉班多村,主要依託黃河流域,依山傍水,氣候宜人,是宗日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出土了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中首次發現的骨叉和“國寶之冠”的舞蹈紋盆及二人抬紋盆。
貴德國家地質公園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區,以自然地貌景觀和地址遺跡為主要特徵,輔以多樣生態景觀和豐富人文景觀的綜合性地質公園。作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産保護地、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中小學生研學教育基地,景區引導當地村民參與公園發展建設,逐步構建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發展新格局,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海南州在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先行區建設中發力,深融青海省旅遊發展格局中,做好青海省首屆生態旅遊發展大會服務保障工作,加快環湖南岸6處景觀點提檔升級,持續強化旅遊亂象整治,規範周邊旅遊經營活動,提升旅遊服務水準,用實際行動守護好青海旅遊的“金字招牌”;穩步推進貴德“清清黃河”、龍羊峽兩個5A級景區創評工作,實施好總投資1.9億元的共和遊客服務中心等新續建項目,加大拉脊山、宗日遺址、恰恰灣等景區景點宣傳推介力度,培育發展生態觀光、高原康養、冰雪旅遊,加快構建全域全季全時旅遊發展新格局;加強非遺項目系統保護傳承,加快黃河、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海南段建設,充分挖掘黃河文化、宗日文化等特色資源,健全完善文化産業和市場體系,為繁榮發展海南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提供堅強保障。以推動文體旅深度融合發展為目標,提升1000萬元州級生態旅遊發展補助資金使用效益,積極扶持民族歌舞演藝、民俗活動觀賞等特色文旅産業,大力開發服飾、藏繡、石雕等文創産品;分時段、分區域謀劃全年各類節慶活動,舉辦好全州第七屆少數民族運動會、第二屆“鄉村振興杯”超級射箭賽、青海足協“冠軍盃”足球賽及環湖地區賽馬、民歌比賽、農牧民運動會等特色文體旅活動,“季季有主題、月月有亮點、周周有活動、處處開盛花”已經成為海南州農文體旅的新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