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圖 片>

中國醫師節 | 醫生強光亮:迎擊癌症“第一殺手”給患者一道希望之光

2024-08-19 16:41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肺癌,是全球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是癌症中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在我國,肺癌同樣高居癌症發病率與死亡率的首位。在患者與癌症“戰鬥”之際,除了醫學手段的幫助,積極樂觀的心態亦是治愈疾病的“良藥”。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胸外科,有這樣一位幫助患者迎擊癌症的“鬥士”:在患者面前,他積極陽光,始終帶著和煦春風般的微笑,為患者帶來治愈的希望;在同事眼中,他則是傳道授業的良師。他就是北醫三院胸外科的帶頭人——強光亮,一位有態度、有溫度的仁心醫者。

如何儘早發現肺癌隱患?如何在治療過程中減輕患者痛苦?治療後如何幫助患者儘快康復?這些問題是強光亮和他的團隊每日要面對的考驗。每次查房時,他都耐心與患者及家屬溝通,詳盡地提供治療方案。他用溫暖的話語激勵患者,讓他們擁有戰勝病魔的信心。

強光亮相信早期篩查是肺癌治療的曙光。他説:“近年來,肺癌患者數量看似增加,實則是因為體檢普及與健康意識的提升,肺癌得以更早發現。過去,肺癌往往在中晚期才被診斷,治療難度大,效果有限。而如今,早期肺癌通過手術治療後,治愈率極高。”此外,他還表示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創新藥物的應用,使得中晚期患者也能通過精準治療獲得較好的生活品質,並延長生命,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實現腫瘤的徹底清除。

除了日常工作,強光亮和團隊還經常通過網路與患者交流。他認為,網路診療方便快捷,患者通過上傳病情資料讓主治醫生做出預判,告知患者是否在現階段需要到院就醫,既節省了時間和金錢,又減少了病人的舟車勞頓。強光亮還計劃帶領團隊編寫一本科普書籍,向公眾普及胸外科知識,指導大家如何正確觀察肺結節發展情況、住院前後有何注意事項,以及術後恢復與復查要注意的要點。

作為北醫三院的肺癌專家,他每週僅有的兩天門診時間遠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加號成為他的門診常態。為了儘量多的滿足患者的就診需求,強光亮和他的團隊會提前線上分析病情,確認需要儘快手術的患者,可以在指定的時間到醫院加號就診,原本只看20個號的專家門診,常常接診50至60名患者。

“我們通常下午5點下班,但幾乎每個門診日,都要在夜色中才能離開門診樓。”強光亮感慨道,“儘管身體疲憊,但能夠為更多患者解決問題,心裏還是非常滿足的。”此外,他和團隊醫生還定期在北醫三院延慶醫院、北醫三院秦皇島醫院胸外科出診和手術,為更多癌症患者提供治療。

過硬的手術技術是優秀外科醫生的必備技能。強光亮一週有三個手術日,每天需要進行4到5台手術,一年下來要進行六七百台手術。從常規肺外科手術到複雜手術,他和同事們不斷總結改進,努力降低患者的手術痛苦,提升手術效果。他們不僅在全國率先開展胸腔鏡微創手術,還成為北京市較早開展機器人輔助手術的單位之一。

今年2月,強光亮在機器人輔助手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他為一位肺腫瘤患者成功實施了北京地區首例單孔機器人輔助肺葉切除術。而傳統的機器人輔助手術通常需要3到4個切口。這臺手術僅僅歷時105分鐘,全部通過單孔操作完成。術後3天,患者順利拔管出院,目前恢復良好。如今,單孔機器人輔助肺葉切除術已成為北醫三院胸外科的常規治療手段。(北醫三院 供圖)

強光亮自稱在手術上有“強迫症”,他極力追求手術的完美。除了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他還喜歡研究他人的手術視頻,反覆觀看,以備與同行交流切磋。

作為與癌症對抗的醫生,醫患溝通是強光亮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他認為,醫生和患者應該像同一個戰壕的戰友,共同面對癌症這一敵人。醫生和家屬的目標一致,都是為了治愈疾病,但許多矛盾往往源於對預期結果的誤解和前期溝通的不充分。要解決這些矛盾,首先醫生要理解患者的需求,同時也希望患者理解醫生。只有相互理解、彼此包容,才能戰勝疾病,取得最佳治療效果。

什麼樣的醫生才是好醫生?強光亮分享了他的標準。首先要具備過硬的技術,以工匠之心去面對每一台手術。其次要有人文關懷,醫生不僅只是手術的執行者,還要通過言語和行動給予患者關愛,提升治療效果。最後要不斷創新突破,總結經驗教訓,讓治療更加合理化。只有不墨守成規,具有“冒險”精神,敢於對現狀不滿,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在強光亮的辦公桌上方,“醫者仁心”四個字被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出身醫學世家的他從入行那天起,便不悔走上這條風雨兼程的從醫之路。“醫學是一門科學,我們是這門科學的踐行者,要做到盡職盡責。同時,還要學會與患者共同面對疾病,全力幫助他們擺脫病痛!”強光亮説道。正是這種信念不斷激勵著他,為肺癌患者帶去“希望之光”,成為患者們的“仁心使者”。

( 圖 / 文:趙娜 鄭亮)

【責任編輯:鄭亮】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