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圖 片>

地鐵建設還路於民 武侯祠站退圍面積約1.3萬平方米

2024-08-14 10:00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正值暑假旅遊高峰期,為迅速恢復道路通行,成都軌道交通10號線三期武侯祠站沿街圍擋順利拆除、還路於民,實現退圍總長度約1000米、退圍面積13500平方米,武侯祠大街交通恢復暢通,為周邊商鋪、遊客、市民提供便捷通行道路,也為站點後續機電施工打下堅實基礎。

圍一點、幹一點,建設者換邊52次、拆打圍擋642次

由成都軌道集團建設、中鐵城投總承包、中鐵北京工程局承建的成都軌道交通10號線三期武侯祠站,主體全長533米,標準段寬度20.9米、基坑深26.7米,為地下三層設計,共設置11個出入口、5個安全出口及3組風亭。

成都軌道交通10號線三期項目負責人表示,武侯祠站施工段位於武侯區的交通密集區域,周邊分佈著武侯祠、錦裏等眾多景點以及一二環路等城市主幹道,地下管網複雜、建築物密集,施工場地極為有限。建設者們通過“螞蟻搬家”的施工策略,克服重重困難,推進工程進度。2023年5月,提前66天實現盾構全線貫通,2023年10月,提前82天實現主體結構封頂,隨後全面轉入附屬結構施工階段。

在圍擋設置中,建設團隊以“退無可退”的決心,緊貼基坑擋土墻設置圍擋,盡可能地縮小施工範圍,將困難留給自己、便利帶給市民。

(退圍前後對比)

在打圍過程中,建設團隊採用“蓋挖、半蓋挖順做法”進行施工,以“圍一點、幹一點、恢復一點”的動態打圍措施,用“螞蟻搬家”的堅韌,一點點地在最小施工範圍內完成土建施工,確保基坑挖到哪就打圍到哪,最大限度縮減打圍面積。四年間,52次的大小路口換邊與642次的圍擋拆裝,是建設者們對城市生活細膩地體察與尊重,是對每一個通行者耐心地傾聽與理解。

在退圍還道階段,建設團隊以“分塊退圍、分區域恢復道路”的精心佈局,與各相關單位的緊密協作,保障市民通行的順暢。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在退圍期間投入超過60名施工人員,僅用一個晚上就快速拆除了覆蓋武侯祠橫街至通祠路約400米路段的圍擋,讓城市功能得以迅速恢復。”

(武侯祠站退圍後)

目前正值暑假旅遊高峰期,圍擋的拆除如同夏日的清風,為錦裏及武侯祠景區周邊注入一絲暢快與活力。武侯祠大街漢室博物酒店的胡女士表示,“圍擋的快速拆除對商業經營帶來了積極作用,期待地鐵的開通進一步提升周邊區域的商業價值,吸引更多人流和商流。”居民李女士對退圍還道工程的完成給予了理解和支援,“地鐵線路的完善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選擇,雖然施工期間帶來了一定的不便,但相信未來會更加方便。”

建設“加速度”,民生優先保障雙贏

自2020年5月破土動工以來,成都軌道集團與施工單位緊密合作,始終把民生福祉放在首位,通過科學規劃與精細管理,全力推進城市重點工程項目建設。

項目啟動前,建設團隊前瞻規劃、深入考量武侯祠大街周邊景區、旅遊商業、學校、居民區等特殊環境,對車站與道路設計進行優化升級,車站設置11個出入口與5個安全出口,全面滿足各類人群的出行需求。

(武侯祠站蓋挖頂板結構施工)

在施工過程中,面對220千伏高壓大斷面電力隧道縱穿車站的挑戰,建設團隊在不遷改管線的前提下,實施220千伏電力隧道原位懸吊保護的創新措施,這一舉措在成都地鐵建設中尚屬首次,保障了周邊街道社區的供電穩定。此外,建設團隊不斷探索創新,已獲得13項國家專利及3項省部級以上工法認證,包括《一種施工降水井水位觀測裝置》《一種提高盾構法隧道成型管片品質的連接裝置》等創新成果,顯著提升了施工品質和效率,為項目的順利推進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武侯祠站蓋挖頂板結構施工)

在環境保護和社區和諧方面,建設團隊採取了多項措施。10號線三期項目負責人介紹,“我們在圍擋上設置固定噴淋、高空噴淋、霧炮機、裸土覆蓋密目網,在基坑上設置防塵天幕等措施,有效控制揚塵;在臨近居民區設置隔音屏障、夜間使用低噪音設備,並定期監督噪音分貝,積極與社區和居民保持良好溝通,及時通報施工情況,最大限度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目前,武侯祠站建設進度正按計劃穩步進行,車站主體結構已封頂,附屬結構完成80%,正進行內部裝修和設備安裝階段,不久後將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務,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與民生福祉雙提升。

200米無柱式景觀段,全面呈現三國文化IP

為加速推動武侯祠景區旅遊經濟圈的繁榮發展,成都軌道集團以高標準、高品質推動軌道與城市深度融合,整合地鐵空間資源,強化城市文化特色,助力“三城三都”品牌建設,滿足市民多元化審美情趣和精神需求。

作為成都軌道交通10號線三期的重點藝術站,武侯祠站精心規劃,整合文化資源、突出特色空間營造,站內打造了一個長達200米的無柱式景觀段,巧妙地將現代建築藝術與三國文化IP相結合,展現四川成都的歷史底蘊和現代風貌。“站內裝飾融入了諸葛亮、蜀漢英雄事跡等天府文化的場景元素和故事,設置了觀光平臺,讓乘客在享受便捷出行的同時,也能沉浸式感受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10號線三期項目負責人表示。

(無柱式景觀設計)

從地下到地面,地鐵站串聯一條條穿梭不息的“交通脈搏”,刷新市民出行“幸福指數”,助力城市活力涌動。在建設者們的不懈努力下,不久的將來,一座集現代化與特色文化于一體的地鐵站將出現在市民的期待中,為城市注入新鮮活力與魅力。

【責任編輯:楊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