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畫到國畫長卷——《紅樓夢長卷》作者高藝斌的藝術道路
大連畫家高藝斌以《紅樓夢》為範本,創作長達數千米的國畫巨作,歷經三十余載漫長的歲月,呈現于觀眾面前。這位有著深厚西畫功底的新時代畫家,為什麼轉而選擇傳統繪畫,傾盡半生心血來完成“紅樓夢長卷”這樣複雜艱深的宏大作品?又是什麼樣的精神力量和創作思想支撐他完成這部巨作?
早年創作西畫,在現代繪畫道路上作前行的探索
1979年,高藝斌在大連工藝美術學校學習期間,他如饑似渴地學習素描、色彩、美術史等課程,打下了極為堅實的西畫功底。他系統地自學了西方哲學和藝術理論,創作出大量的水彩、水粉和油畫等西畫作品。
在創作現實主義繪畫的過程中,他開始懷疑和否定傳統繪畫中的經典意識和優雅氣息,認為它脫離了真實的生活,脫離了現代人的內心感受,於是開始抽象畫創作,力圖擯棄具象和庸俗感。在現代繪畫道路上開始前行的探索。在1978-1985年這八年期間,他完成了一千余幅抽象畫。在這些作品中他突出簡潔明瞭的視覺元素,捨棄繁瑣矯飾,旗幟鮮明地反對思想獨斷和僵化,倡導平等自由。
在創作過程中,高藝斌始終保持著對藝術、文化及社會問題的深度思考。在抽象畫創作進入高峰時,高藝斌感覺到自已在現代繪畫的道路上走的很遠了,決心轉向中國傳統文化,在傳統繪畫中尋求創作源頭,這是高藝斌繪畫道路上的一個轉捩點。
轉向中國傳統繪畫,尋找民族文化的靈魂
從1986年起,30歲的高藝斌辭職專攻國畫,經過近十年的沉澱,宏大而深厚的中國文化,徹底使他清醒。
高藝斌學習傳統國畫是從仕女畫開始的,由於他的素描人像、人物速寫有著非常紮實的功底,精於工筆淡彩、工筆重彩,又長期畫水彩、水粉和油畫,對於色彩和水份的把握很好,所以很快掌握了傳統仕女畫的畫法,畫起來得心應手。
他取法漢唐、宋明人物畫法,廣泛汲取古人之長而融會貫通,他的仕女畫充滿古意和水墨氣韻,又具有現代繪畫的生動造型和豐富色彩,他筆下的人物高潔典雅、清新脫俗、神態生動,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高藝斌的山水畫也獨具一格,融西方現代藝術美與中國傳統筆法于一體,打破了一般山水畫中庸清雅的規範。在創作中他把中國畫的用筆、油畫的色彩和詩的境界融合在一起,形成其“大氣開闊,氣象萬千”的鮮明藝術風格。他用色濃重,突出筆力和氣韻,畫風瀟灑大膽,格調高張,氣魄豪放,畫面充滿著挺拔奮進、不屈不撓的進取精神和讚美萬物生靈、呼喚自由的理想追求。
花鳥也是高藝斌創作的重要題材,他汲取前人精髓,融各家之長,形成自已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小寫意風格。他用筆簡逸放縱,色調明麗歡快。畫面生機盎然,富有生活氣息。
線條是中國畫裏面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文人畫,特別講究書法線條入畫,所以學習中國畫必然要進行書法習練,高藝斌在進行中國畫創作的同時,對書法進行了系統的學習和大量的臨習,真、行、草、隸、篆均有不凡造詣。他的人物、山水、花鳥均造詣不凡,人物畫成就尤為突出。
選擇《紅樓夢》作為創作突破口,彰顯民族文化精神
高藝斌在深入學習中國畫和西畫的過程中,完成了大量的藝術作品,經過反覆醞釀,高藝斌決定以古典名著《紅樓夢》作為創作的突破口。
1988年,高藝斌開始著手紅樓夢長卷的創作。整體構思是從幾個方面考量的,首先是恢宏大氣的構架、長卷包含了120回場景畫面,並穿插詩詞曲賦,以各種書體來題寫,並鈴印三千余方,總長數千米。其二是內容儘量充實詳盡,畫卷圍繞原著故事情節展開,共繪有1000余場景畫面,既有大場景的再現,如“元春省親”、“初入大觀園”、“秦可卿葬禮”等;也有小場景的描畫,如”甄士隱夢中識通靈”、“寶玉秦鐘相會”、“賈環賭錢”等。三是力求人物刻畫準確到位、筆法豐富多樣。 如香菱學詩,畫她捧著書貼在臉上,在院中踱來踱去,茶飯不思,表情執著。冷子興,是從他的古董行職業展開勾畫。他的眼上、手上、嘴上功夫要表現出來。著裝闊氣,具有商人的恭和舉止。
高藝斌立足於傳統中國畫,熔詩、書、畫、印為一體,用豐富多彩的國畫語言再現了《紅樓夢》的不朽風貌。高藝斌早年擅長西畫,有很好的西畫功底和藝術修養,後轉攻國畫並成長為具有書畫印全面修養的藝術大家,這使得他能夠站在更高的視角去解讀中國文化,創作新時代的作品。他希望通過這樣一幅有深度的巨幅作品來弘揚民族文化、彰顯民族精神。
高藝斌“紅樓夢長卷”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