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圖 片>

近十年我國春季沙塵天氣減至年均9.2次

2024-07-12 16:06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國網訊(記者韓琳) 今天(7月12日)是“國際防治沙塵暴日”。記者從“國際防治沙塵暴日”研討會上獲悉,近20年來,我國春季沙塵天氣總體上呈現次數減少、強度減弱的趨勢。由1981—2010年均值17次減少到近10年均值9.2次。

“國際防治沙塵暴日”是聯合國大會2023年6月8日通過決議確定設立的,旨在提高世界各國人民對沙塵暴災害和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認識,喚起人們應對沙塵暴災害和防治荒漠化的責任心和緊迫感。

此次研討會以“防治沙塵暴災害,推動綠色發展”為主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執行秘書易卜拉欣·蒂奧作視頻致辭。來自多個部門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圍繞沙塵暴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和應急、沙塵暴國際合作、沙塵物質溯源研究及防治、“三北”科技攻堅等,開展了深入交流與研討。會上還發佈了《聯合防治沙塵倡議書》,呼籲全球、區域與次區域夥伴攜手合作,通過制定戰略、共用資源、籌措資金等手段,共同應對沙塵暴挑戰。

2024年5月15日下午,甘肅省民勤縣,沙塵正起,一片昏黃。(韓琳 攝)

沙塵暴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現象。針對産生沙塵的三個因素—沙塵源、強風力和不穩定的大氣環流,人類目前能作用的主要發力點在於沙塵源治理。在沙塵源區和路徑區種樹種草、建設防護林,可以增加地表植被,防治土地沙化,減少沙源面積,對於減緩沙塵暴發生頻次和強度、降低災害損失具有重要作用。

我國高度重視防沙治沙工作,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法》,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防沙治沙體系。國務院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工作的決定》,國家林草局會同相關部門印發全國防沙治沙規劃,組織開展省級政府防沙治沙目標責任考核。黨的十八大(2012年11月)以來,各地各部門持續加大“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力度,推進科學化、規模化治沙,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務3.31億畝,封禁保護面積2708萬畝,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區生態狀況持續改善,重點工程區林草植被有效恢復。

2024年5月,甘肅省民勤縣的沙地,滿地的草方格。(韓琳 攝)

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發出了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的號召。各地各部門迅速行動,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加強頂層設計,強化統籌協調,創新體制機制,強化要素保障,“三北”工程攻堅戰實現良好開局。

2024年5月14日,寧夏沙坡頭,村民正在扎草方格。(韓琳 攝)

經過長期努力,“三北”工程區累計完成造林4.8億畝,治理退化草原12.8億畝,森林覆蓋率由1978年的5.05%提高到13.84%,退化草原面積由2004年的85%降低到70%左右,重點治理區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沙化土地狀況持續好轉。全國沙化土地面積連續4個監測期持續凈減少,由上世紀末年均擴展515萬畝轉變為目前年均縮減1000萬畝。土地沙化程度持續減輕,重度和極重度比重由2004年的74.1%下降到2019年的62.3%。風沙危害得到抑制。2019年八大沙漠、四大沙地的土壤風蝕總量較2000年下降約40%,“三北”工程區極易起塵和高度起塵土地面積由2012年的48.1%降至40.4%。

同時,我國積極履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持續推進荒漠化防治務實合作。與《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聯合在華建立國際培訓中心和知識管理中心,加強對亞非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技術與項目支援,定期舉辦荒漠化防治管理和技術培訓。先後舉辦9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向世界分享荒漠化防治技術和經驗,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特別是一年來,我國以“三北”工程攻堅戰為行動指南,掛牌成立了中阿乾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國際研究中心和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重點面向東北亞、阿拉伯國家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持續推進荒漠化防治國際合作,支援各國開展政策對話和資訊共用,共同應對沙塵災害天氣,為清潔美麗世界建設貢獻中國力量。(視頻由國家林草局提供)

【責任編輯:韓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