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艙為何要"晝伏夜出"?太空種菜有何驚喜發現?神十七乘組分享在軌故事
中國網訊(記者 楊佳 通訊員 佔康)2024年7月5日下午,神舟十七號航太員乘組湯洪波、唐勝傑、江新林從太空返回兩月後,在中國航太員中心與媒體和公眾正式見面。
據介紹,神舟十七號乘組返回後相繼完成隔離恢復、療養恢復階段各項工作,已全面轉入恢復觀察階段。目前,在中國航太員科研訓練中心科研保障團隊的精心守護和照料下,神舟十七號乘組身心狀態良好,體重穩定在飛行前水準,各項醫學檢查結果正常,肌肉力量、耐力和運動心肺功能基本恢復到飛行前水準。在完成恢復期各項工作、進行恢復健康評估總結後,3名航太員將轉入正常訓練工作。
神舟十七號航太員乘組在現場分享了太空駐留階段的經歷和體會。
2024年7月5日下午,神舟十七號航太員乘組航太員湯洪波在中國航太員中心分享太空駐留階段的經歷。中國網 楊佳攝影
指令長湯洪波曾經作為首批執行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的航太員乘組成員,親歷了“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的歷史時刻。時隔2年,他又成為重返“天宮”第一人,見證了中國空間站建設的中國速度和中國力量,他也刷新了我國航太員在軌駐留紀錄。湯洪波堅定地説,“在軌飛行的時間不管長或短,都是任務的需要,後續,還是要一如既往地加強學習,堅持訓練,爭取多飛、多做貢獻。”
湯洪波帶領乘組進行兩次出艙活動,修復被空間碎片擊中受損的太陽翼。經過兩次出艙維修後,太陽翼發電性能狀態正常,這是我國首次完成了在軌航太器艙外設施維修任務,為空間站長期安全、穩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湯洪波在回憶出艙活動時的場景時,風趣地將其比作“晝伏夜出,白天巡視和等待,晚上出來幹活 ”。這是由於太陽翼在陽光照射下會産生電流,影響航太員作業安全。航太員只能在陰影區進行維修作業,在陽照區時進行巡檢、拍照。
2024年7月5日下午,神舟十七號航太員乘組航太員唐勝傑在中國航太員中心分享太空駐留階段的經歷。中國網 楊佳攝影
航太員唐勝傑是目前執行空間站任務中最年輕的航太員,不到34歲就實現了他的首次太空之旅,成為有著“敦煌飛天”神話傳説的甘肅省首位航太員。
“第一次執行太空飛行任務,我的感覺是充實的、幸福的,同時也是充滿挑戰的。”唐勝傑説,“圓滿完成了既定任務,我感到很有成就感。”
“太空菜園”種植了生菜、櫻桃番茄等多種蔬菜品種。在他們精心照料下,這些蔬菜都長勢喜人。“比如給生菜種子外麵包裹上一種特殊的材料,不僅能讓小種子體積變大,更方便夾取,也不影響種子的萌出和發芽。同時,我們會經常拍照和記錄菜園的生長情況,並和地面及時溝通,調整補水和光照量。”唐勝傑分享了太空種菜的經驗。
2024年7月5日下午,神舟十七號航太員乘組航太員江新林在中國航太員中心分享太空駐留階段的經歷。中國網 楊佳 攝影
航太員江新林曾經駕駛過坦克,開過戰鬥機,如今又駕乘過飛船進入太空。網友説他從“貝塔”變成“舒克”,又變成航太員。江新林講述了他精心準備首次出艙任務的經歷,兩位隊友毫無保留地傳授出艙經驗,手把手地進行指導;地面工作人員配合他們反覆在軌演練。“只有準備到位,才能幹得明白。經過紮實的訓練,出艙當天,我的內心非常平靜。”
神舟十七號乘組在中國空間站駐留187天,刷新了乘組在軌時間的紀錄,被網友稱為“最長太空出差乘組”。江新林回顧了他們如何應對中長期駐留帶來的心理挑戰——“長時間枯燥封閉的太空生活,尤其是進行到中期時,也會偶爾有煩躁難熬的感覺。”但具有飛行經驗的指令長始終積極給他們創造活潑輕鬆的生活氛圍,一發現他們情緒不高時,便給大家加油打氣。“每天在高強度的工作結束後,來一場酣暢淋漓的運動,別提多解壓了。”“跟家人每週通一次視頻電話,給同事、親人打打電話,以及地麵糰隊全天候的支援陪伴,讓我們感覺並不孤單。”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號乘組搭乘飛船奔赴中國空間站。在軌飛行187天期間,乘組先後進行了2次出艙活動,完成中國首次艙外維修任務,開展了84項空間應用在軌實(試)驗,順利完成各項既定任務,于2024年4月30日安全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