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全球智庫峰會:加強國際經濟金融政策協調 維護全球增長的平衡性與穩定性
7月4日下午,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第八屆全球智庫峰會——“國際經濟金融政策協調 維護全球增長的平衡性與穩定性”平行圓桌會。來自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印尼、南非等多國智庫專家和政府前高官,就新形勢下推進全球國際經濟金融協調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研討。
國經中心副理事長胡曉煉在引導性發言中指出,加強國際經濟金融政策協調是維護全球增長的平衡性與穩定性的重要基石。本世紀前20年是國際經濟金融協調的“黃金時期”,金融監管《巴塞爾協議Ⅲ》和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等成果,促進了全球經濟金融的繁榮穩定。2020年以來國際經濟金融政策協調遭遇諸多挑戰。新形勢下應深化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認識,聚焦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強化在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貿易投資環境優化、科技創新合作、綠色低碳轉型等領域協調合作。要關注各方利益並全面評估主要國家重大經濟金融政策變動造成的國際影響。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表決權。
巴西應用經濟研究所主席執行顧問謝拉•克裏斯蒂娜•托倫迪諾•巴爾博薩表示,當前國際機構面臨重大挑戰,需要加強國際合作維護全球經濟穩定與平衡,應進一步增強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在國際機構中的廣泛代表性,以體現各方面的意見和利益,避免機構僵化,提高透明度。
墨西哥前駐華大使何塞·路易斯·貝爾納爾表示,當前全球協調機制面臨地緣政治風險、供應鏈重構、新地區聯盟和中美系統性競爭等多重挑戰,未來加強國際協調機制改革,最重要的是要有共同的政治意願。
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表示,全球正從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體系向以地緣為基礎的國際體系轉變,特別是一些國家動輒將規則武器化,對國際協調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當前要進一步發揮G20機製作用,探索在金磚機制上融入經濟和金融協調機制,推動清邁倡議在RCEP中發揮更大作用。
印度尼西亞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約瑟•達姆利指出,宏觀政策溢出不僅要關注貨幣財政政策的溢出,當前還要關注勞動力市場、土地利用、減排等政策的溢出效應,美歐等將政策強加於人不可接受。
南非約翰內斯堡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孟大為強調,現行國際機制既昂貴又低效,需要改進更好體現發展中國家訴求。印度國際經濟關係研究委員會教授阿皮塔•穆克赫爾吉用數據説明中國、印度等國在全球治理的代表權沒有很好體現,南南合作尚缺乏應有的平臺,發展中國家集體聲音有待加強。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指出,國內失衡是國際失衡的重要根源,美國把自身國內失衡原因轉嫁外部,造成了全球協調困難。中國開放合作政策將推動創造全球更多的公共品,應對氣候變化和人工智慧是兩國可以合作重要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