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圖 片>

被「青海」狠狠驚艷到!

2024-06-21 13:24

來源:央視新聞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世界屋脊 山宗水源

千山堆繡 百川織錦

聞名世界的可可西裏

穿越時空的唐蕃古道

中國最大內陸鹹水湖青海湖

藏著潑天富貴的柴達木盆地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此處留下跨越千年的印記

這裡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

更是地球的一片凈土

白雲翻滾牛羊成群

這裡有西北的雄渾粗獷

油菜花的金黃、祁連山的蒼翠

茶卡鹽湖的潔白

這裡是大自然打翻的調色盤

這裡就是大美青海

01

青海·緣起一座湖

雄踞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省,她的名字中的“海”源自青海湖。

煙波浩渺的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被稱為“陸心之海”,水域如海遼闊,湖水鹹味如海。

△深居內陸的青海湖沒有直接通往海洋的出口,湖水蒸發後,礦物質和鹽分逐漸積累,使湖水變鹹。另外,青藏高原氣候乾燥、蒸發量大,加劇了鹽分積累。

當青海湖邊油菜花綻放,水鳥飛舞,牛羊漫步,讓這裡有了最明艷的黃和最純粹的藍,每一幀都像是一幅油畫。

在當地油菜花盛花期(每年的6至8月間),這裡會舉辦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頂級國際性公路自行車賽。

青海湖內有一種特有的魚類——湟魚,因無法在含鹽含鹼的水域中産卵,每年夏季,需要洄遊到淡水環境中繁衍生命,清澈的水面泛起粼粼的波光,水面下魚群浩蕩,場面蔚為壯觀。

△到了8月,湟魚會重新回到青海湖。

02

西寧·涼爽一座城

青海省會西寧寓意“西陲永寧”,這座高原之城是絲綢之路、唐蕃古道、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也是青藏鐵路的起點。

△青海西寧

西寧坐落在湟水谷地,因海拔高,空氣濕度不大,這裡夏季平均氣溫17℃至19℃,宜人的氣候成為消夏避暑勝地,有“中國夏都”之稱,哪怕是三伏天,待在室內和樹蔭下也很清涼。

西寧有一座青藏高原上的大型綜合動物園——西寧野生動物園,有兔猻、荒漠貓、雪山之王雪豹等,吸引了無數“吸貓”愛好者前來打卡。

珍稀的野生動物在這裡備受萬千寵愛,不僅收穫了全國各地的粉絲,甚至圍繞它們有一系列有趣的連續劇。

△兔猻。西寧野生動物園又名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是高原野生動物的救護基地。

作為青藏高原最大城市,西寧正通過迴圈、節約、減碳的綠色發展,走出一條獨特的轉型升級路徑。

03

打翻的調色盤·鹽湖

青海省湖泊眾多,星羅棋佈。大大小小的湖泊,讓青海多了幾分明麗與柔情。

由於氣候乾旱,湖水蒸發量大於補給量,青海發育出許多鹽湖,被譽為“鹽的世界”。

柴達木盆地的察爾汗鹽湖,長期經受風吹日曬,高濃度滷水中分解出鋰、鎂、鉀等元素,結成鹽鐘乳,形成豐富多彩的鹽喀斯特地貌。作為中國最大的鹽湖,察爾汗鹽湖各類鹽資源總儲量達600億噸,是我國最大的鉀肥生産基地。

大柴旦翡翠湖原是鹽湖採礦區,當太陽照在湖面上時,湖中色彩極為豐富,湖面上的每一塊綠都那麼純正,而且泛著光澤。

△翡翠湖

柴達木盆地內的東臺吉乃爾湖,湖水在陽光的照耀下呈現出藍色調,大片的潔白鹽地如同奶油冰激淩融化,神奇而艷麗。

茶卡藏語意為“鹽池”,無數遊人來到茶卡鹽湖,為了看青藏高原上湛藍的天空,更是為了看與天同色的“天空之鏡”。

△茶卡鹽湖

青海海拔較高,大氣比較稀薄,夜晚更容易清晰地看到星空。茶卡鹽湖同時還是“夜空之鏡”,當銀河與湖水中的倒影連在一起,畫面夢幻又璀璨。

鹽不僅可以吃,還可以做鹽雕。茶卡鹽湖的鹽雕,構成了一片戶外鹽雕藝術群。

△茶卡鹽湖景區內鹽雕

04

絕美公路

在青海的交通路網中,熱愛自駕的你絕不容錯過這幾段公路。

被網友稱為“此生必駕的G315國道”起于西寧,一路上都是壯美的極致風光。

△G315國道U型公路

馳騁在G315國道上,一眼望去仿佛直指蒼穹的天路,把大西北的壯闊呈現得淋漓盡致。

△G315國道小柴旦湖附近,可見一條乾涸的紅色河床,被稱為“大地之血”。

G315國道把西臺吉乃爾湖一分為二,一邊是綠色,一邊是藍色,成就了經典的“雙色公路”。

青海互助縣的十二盤坡因有十二個拐彎而得名。蜿蜒曲折的公路盤踞山間,宛若遊龍,騰躍于錦繡大地之上。

05

生命禁區·可可西裏

青海的可可西裏因氣候寒冷多變,空氣稀薄,被稱為“生命的禁區”,而這片土地上也從不缺少奇跡。

野牦牛自由奔跑,高山禿鷲在空中飛過,狼群在伺機覓食……可可西裏簡直就是珍稀野生動物的樂園。

藏羚羊是可可西裏的明星,也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種。藏羚羊成群結隊集體遷徙,是屬於青藏高原的奇觀。

人類活動與藏羚羊足跡的重疊,並沒有改變它們的遷徙路線。藏羚羊小心地穿越公路,保護站的工作人員將車輛攔下,眾人在一旁耐心等候,讓藏羚羊的遷徙之路暢通無阻。

06

中華水塔·三江源

三江源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源地,是名副其實的中華水塔。青海南部的三江源國家公園是我國最大的國家公園。

在三江源,水是最重要的,雪峰和冰川消融後,形成蜿蜒穿行在山脈間的江河溪流。在唐古拉山、巴顏喀拉山與崑崙山東段之間,是黃河、長江、瀾滄江的源頭所在地。

△青海尖扎段黃河

鄂陵湖與扎陵湖位於黃河源區的青海瑪多縣,被並稱為“姊妹湖”,古時這兩個湖被稱為“柏海”。

特殊的高原環境成了野生動物的樂土,包括雪豹、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驢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以及藏狐、兔猻、猞猁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三江源國家公園裏的藏狐

07

聚寶盆·柴達木盆地

作為我國四大盆地之一的柴達木盆地,藏著無數“驚天財寶”。黃燦燦的金礦、白色的鹽、黑色的石油、紅色的枸杞……柴達木的“寶貝”五彩繽紛。

柴達木盆地有豐富的油氣資源,發展潛力巨大。

△青海油田抽油機開採作業

柴達木盆地農區地勢開闊平坦,水、土、光熱條件都很好。“柴達木有奇寶,枸杞藜麥牛羊跑”,特殊的土地也孕育出荒漠中的“紅寶石”——枸杞。

△晾曬枸杞

08

奇景在青海

青海地形複雜,地貌多樣。

△玉珠峰是崑崙山東段最高峰。

海北州祁連縣卓爾山屬於丹霞地貌,由紅色的砂岩、礫岩組成。站在卓爾山頂,視野極度開闊,處處美景,宛如仙境。

△祁連縣牛心山風光

祁連山是甘肅和青海之間的界山,祁連山南坡的雪山融水是柴達木北緣城鎮和綠洲的生命之源,還是青海湖的水之源。

△祁連山谷

雅丹地貌在青海分佈面積極廣,這是西北地區最常見的地貌景觀之一。

如果地球上存在類似火星的自然景觀,那麼俄博梁一定榜上有名,在這裡,你會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深深震撼到。

世界上已發現的雅丹地貌絕大多數存在於乾旱的區域,但在臺吉乃爾湖區,卻有一個“水上雅丹”。

△烏素特雅丹地質公園,魔幻而神秘。

海西州茫崖市“冷湖火星營地”是國內首個火星模擬基地,被無數網友稱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茫崖市有一個形如巨眼的艾肯泉,泉眼如同沸騰的開水,不斷翻滾上涌,泉眼周圍硫黃礦物質長期沉澱,形成斑斕的紅褐色圓圈,從高空俯瞰像極了脈絡清晰的眼睛,被稱為“大地之眼”。

09

在那遙遠的地方·金銀灘

許多人是從一首歌開始了解青海的。

音樂家王洛賓到青海金銀灘采風,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在那遙遠的地方》。

西寧西北部的海北州金銀灘草原,在鮮花盛開的時節,宛若被斑斕的地毯覆蓋。

金銀灘上見證了一段重要的歷史。這裡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的誕生地,被稱為“原子城”。

當年參與研製工作的人員隱姓埋名,來到遙遠的青海,在高寒缺氧,甚至是食物短缺的情況下,成功推動了祖國的核事業發展。

10

厚重文化

青海被譽為“彩陶王國”,其中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居於諸遠古文化之冠。

△青海海東市樂都區柳灣出土的裸體浮雕彩陶壺,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在青海等地,有一種民歌叫“花兒”,純凈悠揚的歌聲,唱的是各族群眾的美好生活。在青海,沒有什麼事是一首花兒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唱兩首。

△藝人製作堆繡藝術品

唐蕃古道是我國古代一條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中原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的必經之路。唐蕃古道近一半以上路段在青海境內,這條道更是一條承載了漢藏交好、文化傳播的大道。

11

青海美食

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在青海交匯,奠定了這裡的飲食主基調:牛羊肉和大碳水。

青海草場屬於天然鹽鹼地草場,再加上羊的生長週期長、運動量大等因素,羊肉肉質細嫩,烹飪起來容易入味。來到青海一定要甩開腮幫子,美美地吃肉。

善吃羊的青海人練就了無數種吃羊大法,但炕鍋羊排這道美味,只有青海才有。

帶骨的羊肉切成條,在清水中加鹽煮熟,一大盤手抓羊肉層層疊疊端上來,肥而不膻、質嫩軟滑,吃到最後嘴油手滑,這盤肉盡顯西北人的豪邁與粗獷。

吃完羊肉,鹵羊蹄、烤羊蹄、清水羊蹄、黃燜羊蹄、胡辣羊蹄、麻辣羊蹄、水晶羊蹄,花式的羊蹄吃法,只有在青海才能見識到。

青海的羊雜湯、牛雜湯香醇濃厚。每天一大早,西寧大街上就擠滿了排隊等著喝湯的人,熱衷此味的本地人端著碗,蹲在地上吸溜吸溜喝起來了,就一個字,香!

羊肉清東加酸菜熬成滾滾的湯底,來青海一定要熱騰騰吃一頓青海土火鍋。

饃饃、餅和面是青海的主食,花卷、饅頭、油香等在這裡都叫饃饃。

狗澆尿是一種青海的地道麵食,表皮澄黃,一口下去甜香柔軟。

尕(gǎ)麵片是青海人的鄉愁。搟好的面切成長條,揪成指甲蓋大小的麵片,煮熟後配羊肉與蔬菜,可以做成炒麵,也可以做成湯麵。

青海人早晚少不了一碗牦牛酸奶。

青海人還有一種消暑神食甜醅子,用莜麥或青稞發酵而成,盛夏裏來上一口,清心提神,渾身通暢。

12

有趣的青海話

青海話屬於中原官話秦隴片的一支,包容了眾多方言的成分,承載著厚重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不管男女老少,講話都帶著一股爽利之氣,這是他們的豪爽和灑脫。

初來青海,不少方言會讓你摸不著頭腦,但細聽解釋,你會大讚妙啊!

點擊音頻,來學青海話↓

有趣的青海話

00:00

01:45

這是一段青海河湟地區流傳的童謠:“骨節兒骨節兒噹噹(‘骨節兒’是一種本地人兒時玩的骨頭做的玩具),貓兒跳到缸上,缸扒到,水倒掉,貓兒姐姐來料,烙饃饃。”

童謠大意是:貓兒跳到缸上,缸被扒倒,水都被倒掉,貓兒變成一個小姐姐,給你做饃饃吃。

青海人把“我”稱為“腦”,“我們”稱為“腦們”,“他們”稱為“家們”,“女孩”叫作“丫特”,“男孩”叫作“尕娃”。青海方言裏“極好”叫作“攢勁”,比如:“矮油,內個誰誰誰家的尕娃可攢勁了!”“明白”叫“瓦清”,比如:“腦再説一次,你瓦清了嗎?”去別人家做客,拎著大包小包的禮物,對方會説:“來就來撒,包包擔擔的提上些抓裏著!”“你不要再折騰人了”叫:“你再把鬧嫑抓治啊!”外地人聽青海話會覺得十分有趣,每句話説出口都像是在賣萌。

在青海,有一種厲害叫“歹”,有一種直爽叫“幹散”,有一種速度叫“拉展”,有一種膽量叫“蝎子”,有一種滿足叫“滿福”,有一種心情叫“扇風”,有一種突然叫“猛砸砸”,“自己”叫“果家”,“小孩兒”叫“尕雜兒”。

想聽地道的青海話,歡迎你來大美青海!

△西寧中心廣場

13

飛躍的青海

每年7月初油菜花盛開,一望無際的金黃油菜花在青海大地開放,壯闊無邊。不僅在於顏色的金黃,菜籽油和菜花蜜更是青海人的財富來源之一。

△“門源油,天下流”,門源縣數十萬畝油菜花讓這裡成了一個“金盆地”。

青海地處中緯度地帶,太陽輻射強度大,光照時間長。從“光伏發電”到“光伏製造”,如今青海推進光伏産業佈局“千億級”産業集群,開展招商工作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優秀的企業“紮根”高原。

△青海海西州德令哈光熱電站

柴達木屬狹長形開闊盆地,這裡的全年風能可用時間在5000小時以上。在柴達木,金色的風沙化身為綠色的能源,不僅吹出規模巨大的雅丹地貌群,也吹亮千家萬戶的漫漫長夜。

△柴達木的風力發電廠

△青海龍羊峽大壩

資源富集,物産豐饒的青海,立足高原特有資源稟賦,聚力打造産業“四地”:世界級鹽湖産業基地,國家清潔能源産業高地,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和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

△西寧站,是青藏高原最大鐵路樞紐。

古老神奇的人文魅力傳承千年,歷久彌新。創新開放的時代元素應時而動,蓄勢而發。大美青海,潛力無窮。


【責任編輯:倫曉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