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圖 片>

人大考古文博係教授韓建業:黃河流域彩陶文化在新疆的出現 是新疆納入早期中國文化圈的重要特徵

2024-06-14 13:28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近日,由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大學和喀什大學聯合主辦的“中國新疆的歷史與未來”國際論壇在新疆喀什舉行。本次論壇圍繞中央民族大學考古隊在喀什地區發掘的中國最西端的古代大型地面佛教寺院——莫爾寺遺址的考古成果,旨在以考古、歷史領域的國際交流,推動新疆歷史人文的多元一體研究,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鑒。來自中國、哈薩克、烏茲別克、澳大利亞、埃及、德國、匈牙利、義大利、蒙古國、俄羅斯、美國等國家的專家學者共170余人參加論壇。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係教授、吳玉章學者講席教授韓建業發言 中國網鄭亮攝影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係教授、吳玉章學者講席教授韓建業在“新疆考古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圓桌論壇上分享早期中國文化圈對新疆區域的影響以及早期東西文化交流的學術觀點。

他説,根據考古發現,中國新疆地區在幾萬年之前就有古人類活動。距今五千年左右,在新疆的通天洞遺址就已經發現了來自於西方的小麥以及來自華北等地的小米兩種作物在這裡交匯。這是新疆作為多元交匯區域的一個重要力證。距今四千多年前,新疆進入青銅時代,再往後進入早期鐵器時代,文化和人群從不同的方向進入新疆,與新疆當地人不斷地交往、交流、交融,而且越來越頻繁。

為此,韓建業教授列舉了一個現象,他説:距今四千年左右,中國夏朝時期,在東疆地區的哈密天山北路等墓地發現了來自甘、青地區、黃河流域的彩陶文化,最早的和馬家窯文化的遺存很像,往後天山北路文化的彩陶還是這樣的大譜係,小米等農作物被帶到新疆,意味著至少新疆東部地區已被初步納入早期中國文化圈的範疇。

韓建業教授表示,彩陶在新疆地區的出現和黃河流域有關係,是中國文化圈的一個重要特徵。到了距今3500年以後,新疆地區的彩陶從東疆地區擴展到新疆中天山地區,如吐魯番、烏魯木齊等地,往南擴展到了河徑、河朔等地,中天山、西天山,天山南北全部都出現了彩陶文化。這是新疆在早期中國文化圈內得到進一步發展的重要證據。到了漢代以後,中國文化圈進一步發展壯大,還有很多交融、交匯的事情不斷發生。


【責任編輯:趙娜】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