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圖 片>

從碧海銀灘到金山銀山 “廈門實踐”描繪美麗中國畫卷

2024-06-13 16:57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生態環境優美的筼筜湖,成為廈門高顏值生態花園城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範。圖為航拍筼筜湖景觀。吳偉 攝


中國網訊 (記者倫曉璇)“海在城中、城在海上”,鷺城廈門以豐富多彩的風景名勝和相互映襯的山色海景造就了獨特的海濱城市景觀。作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實踐地,30多年來,廈門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以筼筜湖綜合治理為引領,堅持陸海統籌、河海聯動,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廈門實踐”。

在廈門島的中西部,縱貫著一條玉帶般的水體——筼筜湖。36年來,這片水域發生了從“筼筜惱火”到“筼筜夜景”的生態蝶變,見證著廈門實現人海和諧、城灣共生的生動實踐。

筼筜湖舊稱筼筜港,與海相通,面積達 10 平方公里。20世紀 70 年代初,圍海造田、築堤圍湖,使筼筜港變成一座相對封閉的僅留下 1.6 平方公里水面的潟湖,改稱筼筜湖。20 世紀 80 年代,隨著湖區周邊高強度的建設開發及人口的快速增加,筼筜湖承受的環境壓力越來越大,筼筜湖 1.6 平方公里水域面積需承擔市區 37 平方公里流域的泄洪排澇,每逢雨季,匯水面積內的各種污染都對湖區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即使在晴天,湖區周邊相連的大小排洪溝帶來的點源污染仍不時影響湖區水質。筼筜湖湖區垃圾成堆、雜草叢生、污水四溢、水體黑臭、魚蝦絕跡,生態嚴重惡化。

1988 年 3 月 30 日,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綜合治理筼筜湖”專題會議,打響筼筜湖治理大硬仗。以此為起點,廈門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始終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提出的“依法治湖、截污處理、清淤築岸、搞活水體、美化環境”20 字方針,逐步探索出一條符合廈門市生態文明建設的筼筜湖生態修復治理之路。從 1984 年至 2016 年,廈門市已完成四期筼筜湖綜合治理,並已基本完成第五期綜合治理工作,實現了從點到面、從水下到岸上、從單一治理到聯合共治的轉變。

如今,筼筜湖區水質顯著改善,水體復氧能力增強,生物多樣性不斷增加,近年來共發現 63 種游泳生物、浮游植物 7 門 12 種、底棲生物 3 門 14 種,還有粗皮鲀、中華鱟等珍稀保護動物。湖心島種植秋茄、白骨壤、紅海欖等品種紅樹林約 2.6 萬平方米,實現湖區生態景觀和防汛固堤有機統一。筼筜湖生態島等區域已劃定為白鷺自然保護小區,累計發現 15 目 37 科 88 種的鳥類在此棲息繁衍,是難得一見的市中心濕地公園和動植物保護區。

曾經的“臭水湖”已變為碧波盪漾、白鷺翱翔、繁花似錦的“城市綠肺”和“城市會客廳”。昔日“筼筜漁火”,幻化成今日更加璀璨耀眼的“筼筜夜色”。生態環境優美的筼筜湖,已成為廈門高顏值生態花園城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範。

從筼筜湖到廈門全域,從生態樣板到“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綠色發展理念已貫穿到廈門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站在高處俯瞰位於廈門島東北部的五緣灣,海岸線向遠方蜿蜒綿亙,由五座大橋組成的五緣灣大橋巍巍矗立,橋下不斷有帆船和遊艇穿行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

而過去的五緣灣,曾經是曬鹽場、養殖場、垃圾場,自然生態系統破壞嚴重,一度被認為是不適合居住的地方。20 多年來,廈門市委、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提出的筼筜湖綜合治理理念和方向,充分發揮濱海資源優勢,全力啟動五緣灣生態修復和綜合開發工作,打造人海和諧的“城市新客廳”。

廈門市積極開展海域養殖清退、內灣清淤、退塘還海、外灣清礁疏浚,實施綠化提升工程,累計退地還海約 100 公頃,構築環灣護岸 8 公里,五緣灣平均水深增加約 5.5 米,納潮量增加約 500 萬立方米,海洋生態系統得到了恢復。同時,還建成了約 99 公頃的濕地公園,包含迷宮、天鵝湖、五通燈塔公園、8 公里環灣休閒步道、1 公里長的沙灘,種植有 6116 平方米紅樹林,成為廈門市罕見的集濕地、海灣和珍稀動植物等多種自然資源於一身的親海休閒生態空間。

如今,五緣灣濕地公園已成為廈門最大的濕地生態公園之一。昔日的“爛潮灘”,經過生態修復,搖身一變成為親海休閒“城市新客廳”。生態綜合整治的深入開展,在還碧海藍天的同時,還帶來了城市發展新空間。立足生態優勢與産業定位,五緣灣的遊艇産業也應運而生。

2007年,五緣灣帆船港正式啟用,五緣灣遊艇港,配套設施完善,是我國規模最大、最成熟的遊艇港之一。如今,歷經17年的建設、培育與發展,廈門立足良好的區位優勢和國際化定位,大力發展遊艇旅遊産業,快速發展成為國內重要的遊艇産業基地、遊艇休閒旅遊目的地和遊艇展會賽事舉辦地,初步建立起以遊艇旅遊服務業為龍頭、以遊艇製造業為基礎、以遊艇配套業為支撐的完整産業鏈。

20 多年來,廈門大力傳承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在廈門工作期間開創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奮力推動碧海銀灘持續轉化為金山銀山,昔日“爛潮灘”蝶變為“新客廳”,成為美麗中國建設的典範。而“廈門實踐”也為破解海灣型城市生態治理這一世界性課題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曾經的筼筜湖湖區雜草叢生、污水四溢,生態嚴重惡化。圖為筼筜湖治理前資料圖。

如今,筼筜湖區水質顯著改善,水體復氧能力增強,生物多樣性不斷增加,筜湖生態島等區域已劃定為白鷺自然保護小區。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筼筜湖,已經成為了廈門一張靚麗的明信片,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面。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筼筜湖,已經成為了廈門一張靚麗的明信片,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面。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經過綜合治理的筼筜湖湖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已經成為‘鳥類天堂’。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站在高處俯瞰位於廈門島東北部的五緣灣,海岸線向遠方蜿蜒綿亙,由五座大橋組成的五緣灣大橋巍巍矗立,橋下不斷有帆船和遊艇穿行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站在高處俯瞰位於廈門島東北部的五緣灣,海岸線向遠方蜿蜒綿亙,由五座大橋組成的五緣灣大橋巍巍矗立,橋下不斷有帆船和遊艇穿行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2007年,五緣灣帆船港正式啟用,五緣灣遊艇港配套設施完善,是我國規模最大、最成熟的遊艇港之一。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如今,歷經17年的建設、培育與發展,廈門立足良好的區位優勢和國際化定位,大力發展遊艇旅遊産業,快速發展成為國內重要的遊艇産業基地、遊艇休閒旅遊目的地和遊艇展會賽事舉辦地,初步建立起以遊艇旅遊服務業為龍頭、以遊艇製造業為基礎、以遊艇配套業為支撐的完整産業鏈。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在五緣灣濕地公園,遊客觀賞黑天鵝。五緣灣濕地公園已成為廈門最大的濕地生態公園之一。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圖為生活在五緣灣濕地公園的黑天鵝。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責任編輯:倫曉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