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圖 片>

首批《海洋數據開放共用目錄》和“海洋雲”平臺正式發佈 助力海洋數字化轉型

2024-06-08 13:59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2024年6月8日,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司長王華發佈《海洋數據開放共用目錄》與海洋雲平臺(國家海洋大數據服務平臺)。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中國網訊 2024年6月8日,在第16個世界海洋日暨第17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上,自然資源部面向全社會公開發佈首批《海洋數據開放共用目錄》和全國首個國家海洋大數據服務平臺(海洋雲)。

海洋數據是國家重要戰略資源,是加快建設數字中國和海洋強國、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合作的重要基礎。海洋數據的開放共用是增強海洋經濟發展新動能、支撐自然資源精準治理、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必然要求,對於推進海洋大數據技術融合、業務融合、資訊融合,推動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自然資源協同管理和社會公益服務,具有重要保障作用。為進一步發揮海洋數據要素賦能保障效果,加強海洋數據整合服務,統一海洋數據共用流通技術標準,提升海洋數據産品應用品質,自然資源部組織國家海洋資訊中心研發了《海洋數據開放共用目錄》和海洋雲。

《海洋數據開放共用目錄》包括海洋7大學科、83類要素。自然資源部供圖

本次發佈的《海洋數據開放共用目錄》,是對我國自主獲取海洋數據、自主研發海洋資訊産品和全球海洋環境數據的整編整合。目錄的內容包括海洋7大學科、83類要素,一是中國海洋站、浮標、岸基雷達、志願船、斷面觀測和近海海洋綜合調查標準數據集。二是中國近海環境統計分析産品,中國海平面變化和氣候變化專題産品,全球和西北太平洋區域海洋實況分析、海洋再分析和海洋環境圖集等産品。三是基於全球Argo等多源數據,通過排重整合、融合分析和精細化品質控制等處理形成的全球海洋溫鹽、水位、氣象、生物、化學、水深地形、底質和地球物理等整合數據集。總體上,國內來源數據時間範圍從1942年至今,國際數據從1662年至今,空間覆蓋我國近岸近海、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等全球海域。

《海洋數據開放共用目錄》具有數據類型豐富、時空範圍廣、時效性強、成譜係化等特點。所有數據都經過精細化處理和深加工,更新頻率最高達到分鐘級,涵蓋標準數據集、整合數據集和統計分析、實況分析、再分析産品,以及圖集圖件和專題報告等多層級,可以面向海洋經濟發展、海洋防災減災、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海洋教育和科學研究等領域,為涉海部委、沿海地方、科研院校、涉海企業和社會公眾等用戶,提供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服務。

海洋雲是國家級海洋數據和資訊産品線上服務平臺。自然資源部供圖

海洋雲是國家級海洋數據和資訊産品線上服務平臺,構建了國家全球海洋立體觀測網數據線上匯聚、涉海部門海洋資訊互聯互通、公益數據産品整合服務、國際海洋資訊資料交換合作的一站式平臺。海洋雲以國家海洋觀測調查的海洋大數據資源為基礎,保證上雲數據科學可靠、時空連續;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網際網路等先進資訊技術,實現數據和模型方法上鏈服務;通過平臺共建、資源共用、産品整合、平臺挂載、資源連結等方式,保持雲上數據資源的動態更新和生命力;打造數據安全防護體系,全力保障海洋雲數據和系統的安全。海洋雲提供海洋數據免費下載、依申請使用、線上計算分析和數據産品特色定制等服務,極大地提升用戶享受數據服務的便利度和權威性,滿足各類用戶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

《海洋數據開放共用目錄》和海洋雲由國家海洋資訊中心技術支援建設運作。該中心是自然資源部直屬事業單位,負責國家海洋大數據資源體系建設與共用服務,持續建立健全邏輯統一、協同聯動的國家海洋大數據治理體系,代表國家履行海洋領域數據共用國際義務,持續推動“數字海洋”到“智慧海洋”的跨越,為海洋經濟、海洋管理、公益服務和海洋安全提供海洋資訊的業務保障、技術支撐與服務。

《海洋數據開放共用目錄》和海洋雲的上線運作,將為全社會提供科學權威的海洋數據服務。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海洋數據開放共用目錄》和海洋雲的上線運作,將為全社會提供科學權威的海洋數據服務,有力推進海洋數字化轉型,創新海洋資訊互聯互通、深度融合、智慧應用的新思路新模式。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進一步聚焦新形勢下海洋數據要素保障的新要求,完善海洋數據分類分級、海洋數據要素流通等規章制度與標準規範,加強安全沙箱、智慧合約等新技術應用,動態更新海洋數據共用目錄和海洋雲系統功能,持續推動和加強海洋數據開放共用,為海洋新質生産力賦能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和海洋強國建設提供更大助力。

【責任編輯:楊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