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圖 片>

鏖戰沙海——內蒙古攻堅防沙治沙築牢北疆萬里綠色長城

2024-05-24 07:09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萬物繁茂,夏意漸濃。在橫亙于我國西北、華北、東北地區的內蒙古自治區,一條戰線東西跨度達2000多公里的沙海鏖戰吹響了衝鋒號。

劃線、開溝、壓草方格……在阿拉善盟西部荒漠化綜合治理項目的塔本陶勒蓋嘎查片區,連日來,數百名治沙人員頂著烈日,向又一個治沙1萬畝的目標發起衝鋒。

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去年6月,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在內蒙古召開,會上發出“打一場‘三北’工程攻堅戰”的號召,提出要全力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和科爾沁、渾善達克兩大沙地殲滅戰等三大標誌性戰役。

內蒙古全面貫徹落實座談會精神,今年開年即全面打響攻堅戰,廣大幹群奔赴治沙一線,努力把祖國北疆這道萬里綠色長城構築得更加牢固。

聞令而動 全面攻堅“三大戰役”

內蒙古境內自西向東,分佈有巴丹吉林、騰格裏、烏蘭布和、庫布其等沙漠,以及毛烏素、渾善達克、科爾沁等沙地,是全國防治荒漠化的主戰場之一。

“三北”工程攻堅戰的三大標誌性戰役中,兩大戰役的片區主要位於內蒙古境內。此外,內蒙古還承擔了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的大量治沙任務。為落實好新部署,去年底,自治區專門把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列為重點工程。

為加強組織指揮,內蒙古成立了由自治區黨委書記任組長的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組織編制完成《內蒙古自治區“三北”工程六期規劃(2021-2030年)》和三大標誌性戰役實施方案,全區103個旗縣區均納入實施範圍。

2024年4月27日,在內蒙古阿拉善左旗騰格裏沙漠S315沿線固沙工程現場,治沙工人用稻草在沙漠中扎草方格。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今年入春後,各盟市、旗縣提前謀劃籌備,有力保障了三大標誌性戰役開春即全面打響。

巡護、澆水、補植……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烏蘭布和沙漠東緣防沙治沙項目區,近期農牧民正補種梭梭、檸條。“我們這裡造林窗口期短,必須與時間賽跑。”烏拉特後旗林草局局長蘇俊説。

2024年4月23日,在地處黃河“幾字彎”的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新華林場職工給新栽種的樹木澆水。新華社記者 李雲平 攝

今年以來,烏拉特後旗組織2000多名治沙工人挺進沙地,採取種植喬木、灌木、草和飛播等措施,努力構築截斷烏蘭布和、巴音溫都爾兩大沙漠會合的生態屏障。

今年內蒙古還以三大標誌性戰役實施片區為重點,創新支援農村牧區集體經濟組織承擔防沙治沙任務,推行“以工代賑”,調動廣大農牧民積極參與防沙治沙。

3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又發佈2024年第2號總林長令,對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三大標誌性戰役、實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作出具體部署。自治區黨委、政府領導還兵分十路,分別深入12個盟市的防沙治沙現場,靠前指揮,參戰督戰。

“全區上下在全力推進,努力確保全年完成防沙治沙1730萬畝的目標。”內蒙古自治區林草局副局長陳永泉説。

綠鎖黃龍 治沙一線奮戰正酣

小滿已過,阿拉善左旗即將進入雨季,當地技術人員正在為飛播做準備。“我們這裡地廣人稀,沙丘高大,飛播破解了人工治沙難的問題。”阿左旗林業工作站林木種苗室主任魏健民説。

阿拉善盟位於內蒙古最西部,盤踞在此的騰格裏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烏蘭布和沙漠有連片之憂。阿拉善盟林草局局長圖布新説,一開春,阿拉善盟即全面啟動規劃治沙總面積達621.3萬畝的內蒙古西部荒漠綜合治理項目(二期),目前已有168個作業區開工,累計完成治沙面積340余萬畝。

2024年4月9日,在地處黃河“幾字彎”的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西補隆林業管護中心,人們在進行春季造林(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雲平 攝

內蒙古境內的黃河“幾字彎”區域,涉及阿拉善、巴彥淖爾、鄂爾多斯等7個盟市,沙化土地總面積達2.27億畝,是沙化程度較集中、較重的地區,也是我國北方主要的沙塵源之一。

鄂爾多斯市位於黃河“幾字彎”南岸,毛烏素沙地的大部和庫布其沙漠位於這個市境內。今年,鄂爾多斯市集中資金、資源,集中連片建設庫布其沙漠東段殲滅治理區、毛烏素沙地周邊裸沙治理區等標誌性工程,進一步提高治理區的林草覆蓋率。

2024年3月28日,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阿古拉鎮,治沙工人在科爾沁沙地裏打草方格。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網格固沙、種植、補植、澆水、管護……在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毛烏素沙地上風口阻隔帶等治沙片區,23支治沙隊伍各司其職,參與的農牧民和外來務工人員達1300多人。

鄂托克前旗地處蒙陜寧三省區交界處,為啃下毛烏素沙地治理“硬骨頭”,3月以來,該旗動員幹部群眾參與治沙會戰。鄂托克前旗委書記王羽強説,今年全旗計劃治沙25萬畝,現已完成“工程固沙+灌草”結合治沙9.3萬畝,人工種植檸條7.5萬畝。

運乾草、壓沙障、挖坑栽苗……在科爾沁沙地赤峰市翁牛特旗東北部沙地綜合治理示範區,人們正搶抓好墑情,在沙丘迎風坡上植樹。

科爾沁沙地總面積約7760萬畝,是我國四大沙地之中面積最大的,主要分佈在內蒙古通遼市、赤峰市等盟市境內。

翁牛特旗林草局局長劉環宇説,翁牛特旗是赤峰市境內沙地分佈最廣、面積最大、沙化最重、治理最難的地區。今年以來,當地依託穿沙道路對沙地實施分割治理,既改善了沙區交通條件,又提高了治沙成效。

在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巴彥呼交嘎查其白線防沙治沙項目區,穿沙公路將沙地切割,沙丘被逐步固定(2024年5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內蒙古林草局局長王肇晟説,今年以來,全區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自西向東、由南向北推進防沙治沙大會戰,現已完成治沙面積604萬畝,是去年同期的近4倍。

治用一體 誓讓沙海變“綠海”

陽光照耀,在沙丘和藍天白雲的映襯下,一排排深藍色的太陽能電池板格外醒目。站在庫布其沙漠風光大基地光伏治沙項目區的沙丘上眺望,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

這是2024年5月15日拍攝的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沙地“雙百萬畝”綜合治理工程努古斯臺項目區,沙地上綠意盎然(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通過應用第三代立體生態光伏治沙技術,板下可種植四翅濱藜、苜蓿、甘草等灌木、牧草和藥材,沙地綠化率可達95%,全面建成後可養殖2萬隻羊、3萬隻雞。”在內蒙古庫布其光氫治沙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施工現場,該公司副總工程師杜洪光告訴記者,該項目佔地10萬畝,全面建成後,年均可發電41億千瓦時。

沙漠、沙地地廣人稀,蘊藏著巨大的風能、太陽能資源。內蒙古自治區“跳出治沙看治沙”,實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統籌推進增綠、增能、增收,力求取得“1+1>2”的效果。

這是2024年5月16日拍攝的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烏蘭布和沙漠光伏基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雲平 攝

鄂爾多斯市副市長額登畢力格表示,鄂爾多斯市統籌生態保護和新能源開發,集中連片打造庫布其北緣鎖邊林帶、庫布其腹地風沙路徑阻隔帶,毛烏素上風口阻隔帶、下風口阻沙帶,庫布其沙漠“光伏長城”和毛烏素沙地風電光伏“一廊多點”等標誌性工程,全年計劃完成沙化土地治理500萬畝。

“光伏板可以遮陰,減少水分蒸發。板間空地上種上鄉土草和果樹,既能固沙,又能生産牲畜飼料和藥材、水果。”在烏蘭布和沙漠85萬千瓦“光伏+生態治理”項目現場,磴口縣防沙治沙局副局長何文強介紹説,該項目的光伏板間距為12米、板下高度為1.8米,空間足夠灌木、草等植物生長,建成後草方格中將種植梭梭等耐旱植物,並在此基礎上發展肉蓯蓉等特色種植、養殖項目,從而實現生態建設、新能源開發、特色産業發展共贏。

2024年3月12日,治沙工人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境內的烏蘭布和沙漠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基地壓制草方格。新華社記者 李雲平 攝

烏蘭布和沙漠總面積1500多萬畝,沙漠治理將大規模採用“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治沙改土、帶動鄉村振興”四位一體産業發展模式,努力把沙海變為“綠海”。

這是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沙地“雙百萬畝”綜合治理工程努古斯臺項目區拍攝的風力發電機組(2024年5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據介紹,通過實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今年內蒙古新能源裝機預計將達到2727萬千瓦、配套完成沙化土地治理230萬畝,力爭到2030年全區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項目新能源裝機達到1.19億千瓦,綜合治理沙化土地1151萬畝,助力在新能源領域再造一個“工業內蒙古”。

文字記者:劉偉、任會斌、李雲平、王雪冰

海報設計:劉思錄

編輯:劉心惠、郝靜、徐金泉 、戚文娟、劉蓮芬、馬晶、王浩程、郭潔宇

統籌:何雨欣、黃小希


【責任編輯:倫曉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