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海洋熱浪預報産品”正式業務化運作
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以下簡稱“預報中心”)自主研發的“中國海海洋熱浪預報産品”于2024年5月12日正式業務化運作,該産品是我國海洋熱浪的首個預報産品,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相關産品即日起可通過預報中心官網查詢(https://www.nmefc.cn)。
海洋熱浪是海洋中的異常暖水事件,當海洋溫度高於當地的季節閾值並持續五天以上,視為“海洋熱浪”事件發生,它可發生在大洋的任意海域,任意季節。時間尺度上可以持續幾天至幾個月的時間,覆蓋的區域可由幾公里延伸至上千公里,嚴重的海洋熱浪事件會對海洋環境、海洋生態和海洋漁業等造成極具破壞性的影響。近年來,澳大利亞大堡礁海域發生了多次由於海洋熱浪造成的大規模珊瑚白化事件,超過八成的珊瑚發生嚴重的白化並且可能永遠無法完全復原;2018我國黃渤海海域發生的海洋熱浪事件,造成了近岸大量養殖海參的死亡,經濟損失達數十億元。
預報中心2023年底成功研發了中國海海洋熱浪周預報産品並開始業務化試運作,包括海洋熱浪強度和海洋熱浪等級,採用準實時海溫觀測融合數據進行海洋熱浪監測,通過業務化海溫智慧網格預報産品製作發佈海洋熱浪預報。該産品能夠及時準確預報海洋熱浪事件的發生發展及其影響範圍和強度,可以為政府決策部門科學應對極端海洋熱浪事件提供關鍵數據和決策服務。海洋管理部門及漁業從業者可根據預報結果及時採取合理措施減輕經濟損失,並降低海洋熱浪對海洋生態系統的破壞程度。
海洋熱浪預報也是當前國際科學界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據悉,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屆聯合國“海洋十年”區域會議暨第十一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西太平洋分委會(WESTPAC)海洋科學大會上,預報中心海洋熱浪團隊負責人作為熱浪分會聯合召集人主持了海洋熱浪的科學分會,與會專家和學者圍繞西北太平洋海域海洋熱浪分佈特徵、發展機理、與氣候變化的關係和對海洋生態影響等方面進行了充分的學術交流。
未來預報中心將拓展該産品的時空分佈,發佈更長時間尺度、覆蓋全球的海洋熱浪監測預報産品,與法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南韓及東南亞國家的專家形成聯合工作組定期研討海洋熱浪的可預報性及其影響和減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