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外交·心相近丨中塞“鐵桿”友誼之路越走越寬
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對塞爾維亞進行國事訪問之際,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五星紅旗和塞爾維亞國旗在城市主要道路上沿街排列,被稱為“貝爾格萊德西大門”的建築格內克斯塔上懸挂起巨幅五星紅旗,“習主席,歡迎您”“熱烈歡迎尊敬的中國朋友”等標語格外醒目……
這是5月5日拍攝的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格內克斯塔上懸挂的巨幅五星紅旗。
近年來,中塞關係持續高位運作,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內涵日益豐富,務實合作成果豐碩,兩國和兩國人民友好紐帶越來越緊密。作為歷經風雨、患難與共的“鐵桿朋友”,中塞友誼之路越走越寬廣。
快速通達之路
在中塞兩國企業的共同努力下,雙邊務實合作不斷取得新成果。無論是已經通車運營的高鐵線路,還是正在緊鑼密鼓推進的現代化高速公路和大橋,兩國務實合作為塞爾維亞打造更快速、更便捷的交通網路持續作出貢獻。
2022年2月,習近平主席在北京會見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時指出,雙方要加強戰略對接,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推進匈塞鐵路、諾維薩德—魯馬快速路等合作項目取得積極進展,持續發揮河鋼斯梅戴雷沃鋼廠、紫金博爾銅礦等項目經濟社會效益,將中塞傳統友好轉化為更多務實合作成果。
春末夏初,在匈塞鐵路塞爾維亞境內諾維薩德至蘇博蒂察段(諾蘇段)的鋪軌現場,工作人員正把五段鐵軌焊接成一根總長250米的鐵軌。面積不大的焊接房裏,火花四濺,幾分鐘就完成了兩段鐵軌的焊接。隨後,工作人員用相關設備進行仔細打磨,確保連接處平整光滑、無縫對接。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種大型鐵路焊軌作業在塞爾維亞並不多見。不少當地企業專程趕到匈塞鐵路施工營地參觀學習,非常欽佩中國企業的技術水準。對中國的大型專業鋪軌機、接觸網懸挂系統等設備和技術,當地企業都表現出了濃厚興趣。
項目方説,在匈塞鐵路建設過程中,技術和裝備的“中國元素”經受住了複雜運作環境的考驗,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眾出行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運輸服務。
4月25日,在塞爾維亞北部城市巴奇卡托波拉,匈塞鐵路項目施工人員進行軌道合龍作業。
匈塞鐵路塞爾維亞境內從首都貝爾格萊德至第二大城市諾維薩德的鐵路(貝諾段)2022年開始正式運營,全程通行時間30多分鐘,推動塞爾維亞進入“高鐵時代”。兩年多來,這段鐵路讓不少當地民眾過上了幸福的“雙城生活”。
匈塞鐵路塞方總工程師米蘭·巴諾維奇見證了貝諾段從項目啟動到部分通行運營的全過程。巴諾維奇説,此前,由於鐵路設施老化,列車不僅速度慢,晚點延誤也是常事。如今,匈塞鐵路貝諾段把時速從以前最高的每小時40至50公里提升到每小時200公里,實現了質的跨越。
不只是鐵路,中國企業還在塞爾維亞參與建設了E763高速公路路段、澤蒙—博爾察跨多瑙河大橋。它們是中國企業在歐洲承建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和第一座橋梁。“中國建造”助力塞爾維亞建起一條條快速通達之路。
鮮花盛開之路
“這不是修圖!”——在塞爾維亞紫金博爾銅業有限公司(簡稱“塞紫銅”)冶煉廠,塞籍員工克裏斯蒂安回憶説,幾年前,前來投資的紫金礦業集團曾向他們展示中國礦山運營圖片。當地人對圖片中的鮮花和綠樹將信將疑,有人甚至認為圖片是用軟體“修”出來的。
4月11日,在塞爾維亞東部博爾市,塞爾維亞紫金博爾銅業有限公司冶煉廠的員工在廠區內交談。
十幾年前,擁有上百年採礦歷史的城市博爾陷入困境。當地礦山企業因技術滯後、管理缺位而瀕臨破産。作為老舊重工業基地,這裡空氣中甚至瀰漫著刺鼻的氣味和粉塵。
2018年,中國企業收購銅礦,引入新技術和管理方式改變當地礦山的面貌,通過引入光伏、風電,恢復生態植被,打造“綠色礦山”。克裏斯蒂安和工友們終於明白,原來現代化的礦區的確充滿綠色和希望。
冶煉廠旁,一片綻放的鬱金香田,在湛藍的天空下顯得格外艷麗。
4月11日,在塞爾維亞東部博爾市,塞爾維亞紫金博爾銅業有限公司冶煉廠內鬱金香盛開。
一家當地媒體走訪冶煉廠後這樣報道:冶煉廠核心區域的花田象徵著博爾的“再工業化”,中國企業給博爾帶來了世界級標準和現代冶金技術,兌現了建設更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博爾的承諾。在當地人眼中,這些鬱金香就是“改變世界的花”。
今天的博爾,天藍水清,曾經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回來了,來自塞爾維亞其他地區甚至周邊國家的大學生、工程師、産業工人也來了。這座城市又恢復了活力。
在塞紫銅環保與生態部工作的伊瓦納是博爾的“礦三代”,一家人都在礦區工作。“這裡曾經到處是垃圾,但現在一切都變了。中國企業讓我們夢想成真。”伊瓦納感慨道。
在視察博爾銅礦項目後,武契奇總統表示,紫金在塞爾維亞投資以來,礦産資源納稅增加三倍。紫金已成為塞爾維亞最大出口商之一,為塞爾維亞經濟和就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這是河鋼集團塞爾維亞斯梅戴雷沃鋼廠廠區。
被改變的不僅是博爾,在斯梅戴雷沃,擁有百年曆史的鋼廠也因為中國河鋼集團的到來發生變化。隨著改造現有設施和建設新設施,曾經空氣污染嚴重的鋼廠區域如今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比歐盟標準更低。鋼廠裏常常可以看到盛開的南歐紫荊花,這座歷史悠久的重工業基地有了新的模樣。
從博爾的鬱金香,到斯梅戴雷沃的南歐紫荊花,中塞務實合作走出一條鮮花盛開的綠色之路,不斷為雙邊關係增添新的色彩。
心心相印之路
5月初正值塞爾維亞勞動節和復活節小長假。假日期間,在貝爾格萊德附近的小鎮澤蒙,拉扎爾·薩瓦蒂奇小學五年級學生萊娜和小夥伴來到集市擺攤,完成她們的社會實踐課作業。兩個女孩子銷售的産品是毛線手工編織的小動物,其中最顯眼的就是一隻大熊貓。
萊娜説,她非常喜歡大熊貓憨態可掬的樣子,如果有機會去中國旅遊,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大熊貓。她説,在學校裏,老師多次講到塞爾維亞和中國的友好關係歷史,這讓她和同學們對遙遠的中國充滿好感和好奇。
“歡迎中國領導人來塞爾維亞,也歡迎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來這裡旅遊!”萊娜得知習近平主席即將對塞爾維亞進行國事訪問後激動地説。
“朋友是時間的果實。”正如這句塞爾維亞諺語所説,近年來,中塞兩國民眾經貿、文化往來密切,不斷豐富充實著傳統友誼的內涵,大家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在貝爾格萊德市中心的米哈伊洛大公街和小鎮澤蒙的廣場周邊,路牌上有中文標識;在歷史悠久的貝爾格萊德動物園外墻上,由馬賽克拼出的動物圖形中也有大熊貓的身影。
這是4月28日拍攝的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街頭的藝術畫。
常年在米哈伊洛大公街上賣畫的藝術家薩利奇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會選擇來貝爾格萊德及周邊地區度假。讓他驚訝的是,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對塞爾維亞的文化歷史並不陌生,還會與他討論在中國足球俱樂部工作的塞爾維亞教練和球員。
“塞爾維亞人和中國人有共同的經歷和傳統友誼,我們心連心、在一起!”薩利奇説。
4月9日,在位於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塞中友誼廣場的中國文化中心內,一名塞爾維亞漢語老師正在給當地學生授課。
塞爾維亞國際政治經濟研究所“一帶一路”地區研究主任卡塔琳娜·扎基奇説,她注意到越來越多的塞爾維亞年輕人開始使用來自中國的社交媒體軟體、喜歡吃中國菜、買中國貨、想要學習中文。塞爾維亞和中國互免簽證、互通直航,更是讓兩國民眾間的交流更便捷、了解更深入、成效更顯著。
談及塞中兩國關係的未來,扎基奇充滿信心。她説,塞中兩國在基礎設施、能源等領域的合作已經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兩國務實合作將在電子商務和數字經濟等新領域不斷拓展,塞中關係必將提升到新的高度。
總策劃:袁炳忠
策劃:倪四義 班瑋 田帆
監製:馮俊揚 尚軍 韓墨
統籌:閆珺岩 徐海靜 孫浩
記者:宿亮 蔣國鵬 石中玉 鄭開君 張遠 林浩
視頻:鄭開君 宿亮 王迪邇 史霄萌 繆曉娟 吳魯 彭卓
編輯:陳杉 張代蕾 趙嫣 喬繼紅 董龍江 包雪琳
攝影:宿亮 王韡 鄭開君 任鵬飛 李穎
新華社國際部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