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 | 打造生態修復保護“沂蒙樣板” 系統治理讓紅色老區再現“綠水青山”
臨沂市委常委、副書記戚軍在第55個“世界地球日”主場活動致辭仲介紹近年來臨沂生態文明建設發生的變化。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截至2023年,全市空氣、水環境品質改善幅度位居全省前列,土壤安全總體保持穩定;林地面積位居全省第1位;沂蒙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高品質推進;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成為金字招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成為全市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4月22日,臨沂市委常委、副書記戚軍在第55個“世界地球日”主場活動致辭中向來賓展示了近年來臨沂生態文明建設發生的變化。
這些年臨沂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做了哪些工作?如何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過程中構建“臨沂模式”?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沂蒙老區,看看這裡如何實現生態環境的舊貌換新顏。
沂蒙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分佈圖。臨沂市山水辦 供圖
新工程讓老區生態煥新顏
沂蒙山區域位於國家生態安全戰略大江大河(黃河、淮河)重要水系骨架內,是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但長久以來沂蒙山區域內都存在森林生態系統退化、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水土流失、礦區土地損毀、河流生態徑流不足、水環境品質待提升等生態環境問題。2021年,臨沂市成功申報實施沂蒙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該工程是全國“十四五”第一批公佈的10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之一,建設週期為 2021年-2023 年。工程總體劃分“水源涵養生態修復區、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區、水安全與水生態修復區”3 個修復區域,以及森林提質主體修復單元、世界地質公園保護與修復單元、水源地保護與生態修復單元等8 個主體修復單元,構建從源到匯的“一河、三區、八單元”生態保護與修復格局。
沂南縣西高莊片區是水土保持治理提升的典型修復工程之一。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建立生態修復“臨沂模式”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對臨沂來説是全新的課題,當地通過統籌謀劃、以點帶面、從源到匯保障生態安全。在工程實施過程中,臨沂市堅持“由單一領域重點整治向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轉變、由短期産生時效向長期保障成效轉變、由注重探索嘗試向深入總結理論模式轉變”,走出了“系統修復、自然修復、多元結合”的生態修復道路。
位於沂南縣岸堤鎮王山峪片區生態修復工程堅持系統生態修復模式,實現以流域修復為主線,上游下游聯動治理,山上山下一體化修復。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在對生態環境進行系統修復的過程中,當地以沂河為主線,圍繞水源涵養不足、水土流失、水污染與水生態等問題佈局生態修復單元。在上游實施污染滅源治理、提升植被覆蓋率涵養水土,確保源頭水質安全;中游大力水土保持;下游大力開展水質凈化、河道水環境整治,確保蘇魯交接斷面水質達標,整體修復提升流域生態環境。
沂南縣孫祖鎮西高莊片區水土保持治理提升項目片區按注重生態環保、自然修復為主、生態經濟效益兼顧的原則進行修復。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臨沂將覆綠作為自然修復方面的主要發力點,實施荒山造林,著力提升森林品質。通過修復工程改善原有森林結構,營造了健康、多彩的復層林、異齡林、混交林,提升了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面對北方枯水季節河流生態徑流水量不足的問題,臨沂市採取建設沿河小微濕地及必要溢流堰等攔蓄措施調蓄徑流。在攔截沉積上游泥沙、減低洪水對河底沖刷的同時,為水鳥提供了棲息地,有效改善了河流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
蒙陰縣銀麥河生態治理工程使河水可穩定達到Ⅲ類水質標準。流域林草覆蓋率達到 26%,新增挺水、沉水、灌木植物品種20余種,實現排澇行洪、生態環境、文化社會等效益和諧統一。圖為治理前後對比。臨沂市山水辦 供圖
在修復過程中,臨沂市注重區域自然要素、地方産業和人居環境的結合,打造“科學工程”“普惠工程”和“民心工程”。積極探索區域內“整山、保水、育林、治田”模式,提升生態治理實效。鼓勵推行“以工代賑”,引導群眾了解工程、支援工程、參與工程,讓群眾從生態環境提升中切實受益。
沂南縣孫祖鎮西高莊片區水土保持治理提升項目將大面積荒草地或低質農田整治為優質農田,通過種植小米及其他經濟作物增加收入。當地村民表示,土地整治後可實現年增收4000多元。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打造生態修復保護“沂蒙樣板”
沂蒙山區域山水工程實施後,區域內實現退化公益林修復與森林品質提升1萬餘公頃、生物多樣性保護近30萬公頃、生態覆綠665余公頃、水土流失治理3.5萬公頃,使臨沂市植被覆蓋率、碳匯增量及生態服務功能穩步提升。當地構建了“紅色文化+綠色發展”新體系,推進“生態修復+鄉村振興”發展模式,使其特色産業走向規模化、集約化,提升了整體效益。先後出現沂南縣東汶河流域水土保持項目、沂水縣退化公益林修復與森林品質提升工程、費縣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等一批示範工程,打造了生態修復保護“沂蒙樣板”。
費縣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堅持以自然修復為主、生態經濟效益兼顧的原則進行,因地制宜解決區域生態問題。治理後實現耕地面積明顯增加、耕地品質有效提高、生産條件全面改善,後續農民收入將持續增加。臨沂市山水辦 供圖
沂水縣退化公益林修復與森林品質提升工程片區按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的思路進行。通過項目實施,當地構建起穩定、健康、優質的森林生態系統。項目區域綠化彩化效果將帶動森林康養、生態旅遊等産業發展,助推美麗鄉村建設。臨沂市山水辦 供圖
今天,經過系統生態治理的沂蒙老區已經荒山變綠林。未來,這份成績斐然的“沂蒙樣板”將會助力更多地方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品質發展,努力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