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圖 片>

國際岩溶研究中心發佈《全球岩溶科技創新合作倡議書》

2024-04-24 23:56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岩溶研究中心“岩溶與氣候變化” 國際培訓班開幕式召開

中國網訊(記者韓琳)  在近日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岩溶研究中心“岩溶與氣候變化”國際培訓班開幕式上,國際岩溶研究中心發佈了全球岩溶科技創新合作倡議。此倡議對於在全球範圍內推動廣泛合作共用,共繪岩溶科技創新未來藍圖具有重要意義。來自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斯洛伐克、塞爾維亞、土耳其、印度尼⻄亞和中國的學者共同簽署了倡議書。

本次培訓班開幕式暨中國-斯洛維尼亞(中 國-中東歐國家)岩溶科技創新合作半月行開幕式,被列入中關村論壇主要活動之一,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同‘新’結”(China-CEEC InnoShare)2024年首場活動。活動主題為“共用、共進、共應對;共商、共行、共發展”, 期望通過合作解決共同面臨的氣候變化背景下岩溶區資源環境問題。

會場。(韓琳 攝)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夏澤翰、 斯洛維尼亞共和國駐華大使蘇嵐、自然資源部 國際合作司(海洋權益司)副司⻓范黎、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主任高翔、國際岩溶研究中心主任彭軒明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來自克羅埃西亞駐華使館參贊Bisera Fabrio女士等20個國家的40多名駐華使節以及專家學者出席開幕式。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岩溶地質研究所副所⻓趙小明主持開幕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夏澤翰致辭。(韓琳 攝)

斯洛維尼亞共和國駐華大使蘇嵐致辭。(韓琳 攝)

夏澤翰、蘇嵐在致辭中強調,此次活動對於加強全球岩溶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利用及探索岩溶碳匯技術研發新路徑具有重要作用,對於促進各國科技界互知互信,共同應對時代挑戰 也具有建設性意義;希望更好地實踐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落實共商共建共用原則,通過共同努力,以岩溶地質領域國際合作交流為抓手,助力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

自然資源部 國際合作司(海洋權益司)副司⻓范黎致辭。(韓琳 攝)

范黎指出,推動地球科學進步,促進氣候變化背景下岩溶區可持續發展需要各國科學家的共同努力;此次活動能夠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鞏固與發展提供積極助力,希望通過多雙邊合作及各類國際平臺,為各國或地區可持續發展提供地質科技支撐力量。

高翔表示,加強岩溶碳迴圈及其環境效應研究,既能助力全球岩溶生態環境保護,也能為人類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減排、碳中和提供創新路徑,起到一舉兩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各國岩溶科技工作者加強協同攻關與國際合作,不斷開創人類生態文明新境界、共同開啟全球岩溶區治理新進程。

國際岩溶研究中心主任彭軒明致辭。(韓琳 攝)

彭軒明提到,在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的支援下,國際岩溶研究中心主持實施了 “‘一帶一路’重點區岩溶地質調查與編圖”等多個國際地質調查項目,正在實施的全球岩溶監 測站網建設、岩溶關鍵帶對比研究在相關參與國的支援下取得積極進展,促成了中國-斯洛維尼亞岩溶地質“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順利獲批;希望將中-斯洛維尼亞岩溶地質合作打造 成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及其他“一帶一路”典型岩溶國家之間的合作範式,共同推進全球域岩溶科技的創新與發展。

開幕式上,國際岩溶研究中心發佈《全球岩溶科技創新合作倡議書》,希望通過岩溶關鍵帶與氣候變化研究、岩溶水資源開發與保護、岩溶地質災害預警與防治、岩溶地質遺跡保護以及岩溶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合作研究,共同實現岩溶科技創新發展,共同推進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各國代表簽署倡議書。(韓琳 攝)

國際岩溶研究中心、中國-斯洛維尼亞岩溶地質“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分別向外籍專家頒發聘書,希望通過推動國際合作團隊建設,培養岩溶地質科技中⻘年人才,帶動岩溶科技創新合作發展。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就國際傑青計劃進行推介。國際地質災害與減災協會主席汪發武教授,奧地利科學院外籍通訊院士、國際地球化學學會會士程海教授,分別圍繞氣候變化下的岩溶區防災減災、岩溶記錄與氣候 變化做主旨報告。來自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斯洛伐克、土耳其等國家岩溶領域的知名學者圍繞各自科研重點、最新成果及創新合作需求做學術報告。

此次國際培訓班為期14天,將在北京、武漢、桂林開展培訓。室內培訓以岩溶水文地質研究、岩溶水生生態系統、岩溶地質災害預警與防治、岩溶地質遺跡多樣性保護為主要內容;結合水環境治理、岩溶水資源監測、岩溶地質遺跡保護等野外實習,將系統全面介紹氣候變化背景下的岩溶科技創新工作成果。

【責任編輯:韓得爾】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