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圖 片>

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生態保障 山水工程讓荒山披綠裝

2024-04-22 09:13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航拍沂南縣岸堤鎮王山峪片區生態修復工程。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中國網山東訊(記者 鄭亮)沂蒙山區域位於國家生態安全戰略大江大河(黃河、淮河)重要水系骨架內,北連華北平原,南接江淮平原,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是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2021年,山東省臨沂市成功申報實施沂蒙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是全國“十四五”第一批公佈的10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之一,工程在實施過程中,部署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有害生物防治、森林保育、退化公益林修復與森林品質提升、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荒山造林、廢棄礦山環境生態修復、地質環境問題治理修復、小微濕地生態修復、水生態水污染治理、農村污染防治、土地整治等53個治理工程,沂南縣岸堤鎮王山峪片區生態修復工程便是其中之一。

位於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的東汶河流域過去因荒山坡地較多,植被覆蓋率低,導致水土流失問題較為突出。主要表現為表土流失,基岩裸露,土壤有機質及營養元素流失,耕地被洪水帶下來的泥沙淹沒。致使山上土壤變淺薄,山下耕地退化,自然植被退化,生態功能衰退。植被的退化又進一步導致水土流失加劇,形成惡性迴圈。

沂南縣岸堤鎮王山峪片區作為生態修復工程中土地整治與水土保持主體修復單元,總面積15平方公里。片區遵循“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按照全市“一河三區八單元”實施方案統籌規劃,實現以流域修復為主線,上游下游聯動治理,山上山下一體化修復的思路,形成林、田、水要素互補和良性生態迴圈。

工程區內通過荒山綠化有效的提高了植被覆蓋面積,種植側柏、黑松、楸樹、烏桕、黃櫨、五角楓等當地樹種20萬株,總計完成造林1200余畝,退化公益林修復與森林品質提升800余畝,改善了區內的植物多樣性,提升了公益林品質。

要提高造林的成活率,首要解決的便是水的問題。工程區內修復了具有北方特點的季節性河流小微濕地2km,汪塘型小微濕地2.1公頃,配套建設了1座泵站、4座地埋式蓄水池,鋪設輸水管網1.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20公頃。

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工程還為當地居民提供護林員、消防員等崗位,採取“以工代賑”模式來增加收入,讓群眾從生態環境的提升中切實受益。

工程的實施不僅有效改善了周邊生態環境,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生態保障。同時也讓村民在參與工程實施的過程中體會到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起到生態環境保護科教宣傳的目的。

航拍沂南縣岸堤鎮王山峪片區生態修復工程。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工程通過荒山綠化有效的提高了植被覆蓋面積,種植側柏、黑松、楸樹、烏桕、黃櫨、五角楓等當地樹種20萬株,改善了植物多樣性,提升了公益林品質。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為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工程區內修復了具有北方特點的季節性河流小微濕地2km,汪塘型小微濕地2.1公頃,配套建設了1座泵站、4座地埋式蓄水池,鋪設輸水管網1.6公里。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沂南縣岸堤鎮王山峪片區生態修復工程通過植樹造林及林分品質改善,預計可年增加林業碳匯約1500噸。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沂南縣岸堤鎮王山峪片區生態修復工程為當地居民提供護林員、消防員等崗位來增加收入,讓群眾從生態環境的提升中切實受益。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責任編輯:楊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