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圖 片>

秦嶺北麓:“南竹北移”添新綠

2024-03-23 10:40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新華社西安3月22日電 題:秦嶺北麓:“南竹北移”添新綠

新華社記者付瑞霞

春至秦嶺,萬物吐綠。在秦嶺北麓的陜西省樓觀臺國有生態實驗林場西樓珍稀竹種基地,黑水竹、聖音竹、龜甲竹等珍稀竹種形態各異,搖曳在春風裏。該林場的竹子專家、高級工程師李作軍,最近一直忙於科研試驗苗的移栽工作。

“近幾年,我們林場從浙江、江蘇等地陸續引種珍稀竹種進行試驗,成活率在95%以上。”李作軍説,來自南方的竹種在這裡經過冬天的耐低溫試驗,安全越冬後才能在北方“安家”。

  樓觀臺國有生態實驗林場百竹園(資料照片)。 受訪單位供圖

“我國擁有豐富的竹資源,但是竹子大多生長在南方。現在秦嶺北麓能有這麼多竹種,緣于國家的‘南竹北移’工程和我們林場幾十年來堅持不懈的引種試驗。”樓觀臺國有生態實驗林場副場長曹崇文説。

我國的“南竹北移”試驗起始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旨在將南方耐寒性良好的竹類品種移植到北方地區培育擴繁,以支援北方生産建設。

“當時有多個北方省市先後引種毛竹,由於氣候及技術條件限制等原因保存下來的並不多。”曹崇文説,1963年林場職工熊質文回湖南老家探親,靠著自己肩挑背扛,不辭辛苦地帶回4蔸毛竹進行試種。“大家就像呵護自己的娃一樣精心照料毛竹,這些毛竹很快就適應了樓觀臺的環境並長出新筍。”

1965年該林場被林業部列為“南竹北移”試驗基地,此後開始了大面積的竹子引種試驗,毛竹、箬竹、羅漢竹、桂竹、壽竹、斑竹等竹種不斷出現在秦嶺北麓。目前,樓觀臺國有生態實驗林場共保存著竹類植物20屬180種,是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竹類種質資源庫。

“其實,在歷史上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是竹子的適生區域,《史記》中記載的‘渭川千畝竹’可以為證。由於戰亂和人為破壞,至解放初期,成片竹林在秦嶺北麓已屬罕見。在我們開始‘南竹北移’試驗之前,秦嶺北麓的竹子種類只有個位數。”據李作軍介紹,秦嶺北麓的常綠樹種比較少,現在竹子已成為秦嶺北麓重要的森林資源,有利於保護秦嶺的生物多樣性。

竹子不僅為生産建設提供竹材,為造林綠化增加常綠樹種,也為周邊群眾發展竹苗産業打開了新思路。“南竹北移”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持續釋放。

樓觀臺國有生態實驗林場宜君耐寒觀賞竹繁育試驗基地(資料照片)。 受訪單位供圖

近年來,陜西的“南竹北移”試驗不斷向陜北黃土高原推廣。2018年,樓觀臺國有生態實驗林場在位於關中平原和陜北黃土高原結合部的銅川市宜君縣建設了耐寒觀賞竹繁育試驗基地,先後栽植20余種耐旱耐寒的優良竹子品種進行試驗並取得成功。

在此基礎上,2021年該林場又新增了榆林市小紀汗林場、延安市南泥灣林場、子午嶺及宜君縣太安林場4個試驗點,通過實施《陜北地區竹類引種栽培試驗研究》科研課題,將竹類植物進一步向北引種試驗。

“通過開展耐寒竹種選育試驗,可以讓適生竹種為北方的國土綠化發揮竹子獨特的功能和作用。”從事多年“南竹北移”工作的李作軍希望,“南竹北移”的成果能為秦嶺生態修復和黃河流域生態治理貢獻更多力量。

【責任編輯:佟靜】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