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蔡冠深攜12份提案上會 多份涉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發展
中國網3月8日訊(記者 董寧)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此次參加全國兩會共提交了12份提案,其中有7份是個人提案,5份是蔡冠深為第一提案人的聯署提案。他非常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相關議題,帶來的提案中近乎一半都與之相關。他建議,在深港邊境設立“數據跨境流動試驗區”;希望打造港深雙核同城引擎,鼓勵香港內地人才雙向奔赴;充分發揮民營科創龍頭企業動能,推進粵港澳國際科創灣建設等。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五週年。蔡冠深一直積極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奔走,他于2017年牽頭組建了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聚合粵港澳三地各大商會、工商聯、機構和企業等。
蔡冠深指出,數據跨境是新一輪全球化的重點,更是中國制度型開放的關鍵領域。他認為,有必要率先在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的粵港澳大灣區內部加快數據跨境流動和治理試點,持續優化數據出境監管機制執行的方式方法,探索安全前提下的便利化數據出境機制,實現安全和流通的動態平衡,進而探索出更具相容性的中國方案。
他建議,要支援大灣區探索數據流動標準,實現數據跨境“管得準、管得實、用得好”;更加科學地建機制,實現數據跨境“出得去、進得來”。
他提到,首先要在深港邊境設立“數據跨境流動試驗區”,試點推進可視可控的跨境數據雙向流通。充分發揮香港擁有多個海底光纜登陸點和資訊“自由港”優勢,試行“區域內無限制,區域外有管制”的跨境數據流通制度,在數字特區範圍內進行資料計算、分析、挖掘、轉換、應用等工作,開展面向世界的科技研發和商業應用,實現數據處理結果可按要求流出試驗區,原始數據在區內留存。
“要適度下放數據跨境審批授權,試點高效高質審批機制。在北京、上海、深圳等數字經濟基礎好的城市,堅持包容審慎態度,以發展和鼓勵為導向,在社交、支付、雲業務等領域,下放數據跨境和交易審批權,持續降低跨境報批門檻。”
打造港深雙核同城引擎 鼓勵香港內地人才雙向奔赴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蔡冠深就建議,可以以 “香港人口倍增計劃”為突破口,全力支援香港深圳結合部協同發展,以形成粵港澳大灣區約二千萬人口的雙核同城引擎。今年,他繼續在此基礎上建議,中央持續支援香港引入優才、高才以及高品質勞工,並積極推進深圳口岸經濟帶與香港北部都會區協同開發,以最終參照《橫琴方案》的“共商共建共管共用”模式,賦予港深雙方更大的政策自主權和共同決策權,為整個大灣區的資金、人員、貨物、數據流動和規則對接等發揮先行先試的示範功能。力求早日在港深結合部形成一個人口約二千萬的雙核同城的大都會合作區,成為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世界一流灣區的超級引擎。
他還建議,由深港兩地政府高層領導牽頭,未來可以設立協同規劃委員會,增強規劃過程中的雙方參與,充分應對兩地發展訴求。同時在“一國兩制”前提下,鼓勵粵港兩地探索協同立法和法務合作,參照香港更加接軌國際的營商法律法規,在港深連接帶逐步實現法制環境融合。此外,積極探索人流、物流、資金流在合作示範區內的無縫對接,快速流通。並在保障資訊安全的前提下,允許粵港兩地建設資訊專用通道,支援跨境資訊服務。
蔡冠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去年粵港澳大灣區GDP已超13萬億元,這個體量非常大。除此之外,8600萬人口的龐大市場,已經由以前的出口生産變成現在的消費市場了。此外,大灣區現在正朝著高品質發展邁進,這裡匯聚的産業集群,上萬億的、千億的集群都不少,這是很大的突破。
蔡冠深認為,推進粵港澳國際科創灣建設,需要充分發揮民營科創龍頭企業動能。他建議,粵港澳大灣區搶抓人工智慧創新機遇、強化民營經濟發展動能,高水準高品質推動國際科創灣區建設。以人工智慧技術創新為牽引,充分發揮民營科技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讓科技、産業、企業、人才資源“擰成一股繩”同向發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建設高水準“科創灣區” 推進産業創新“政策試點”
他認為,當前,全球科技競爭正從企業、城市之間的競爭,走向生態、城市群之間的競爭,世界級的灣區和城市群是創新鏈、産業鏈、供應鏈的集中承載。“粵港澳大灣區科創企業集聚,創新氛圍濃厚,是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排頭兵,也是參與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力量。”
談及具體建議,蔡冠深在提案中表示,第一,進一步加強科創灣區的佈局,增強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科技競爭力。要全力“鍛新板”,加快建設高水準“科創灣區”。“數字經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優勢,更是科技創新的基本盤。堅持審慎監管,支援粵港澳大灣區以大模型、先進算力、人工智慧、量子資訊等領域為重點,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典型場景、典型應用。 ”
此外,要全力“築底板”,加快推進産業創新“政策試點”。強化國家重大科技、重點産業計劃等專項資金對大灣區産業創新專案的支援,支援大灣區在數據交易、數據跨境流動、深港數字合作等領域先行先試,推動國家級數字創新平臺、數字交易平臺、數字設施平臺等在大灣區佈局。
利用香港優勢推進國家創科高品質發展 可探討推出“大灣區卡”
蔡冠深在兩會期間表示,當前國家高度重視高品質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科技創新是推進大灣區建設的重點。他認為,要促進大灣區乃至國家整體高品質發展,需要用好河套“一區兩園,一區兩制”的機遇,爭取在河套香港園區試行各種新規劃、新措施,充分發揮香港國際化優勢,吸引海外人才,並借助大灣區龐大而成熟的製造業産業基礎,協助提高香港科研成果轉化率,加快形成新的生産動力,為國家創科發展創造新的增長點。
他建議,在港深河套交界設置專門通道,便利科企研發及工作人員往來交流。為進一步促進人員及資源流動,並作為帶動港深創科融合的起步功能,建議國家在港深河套交界設置專門通道,為符合“白名單”的人員進出及貨物流動、科研機構採用的科研設備、貨物等提供免征收關稅及快速便利的特殊過關通道。
此外,他建議可探討推出“大灣區卡”,給予港澳和大灣區內的創科和高端人才更方便即日往來工作和生活,充分發揮好一小時生活圈的優勢作用,並容許內地持有相關專業資格的專業服務人員以簡便備案流程往來港深河套園區,進一步推動人才雙向流動,方便內地人才來港發展,促進香港人才與深圳對接、前往大灣區發展,為兩地創科要素流動增助效益。
可借助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據悉,粵港澳大灣區經貿發展蓬勃,既涵蓋外貿第一大省廣東,也融合了高度國際化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區內具有兩種制度和三個關稅區的特點。蔡冠深指出,目前,大灣區積極利用“一國兩制”推進內地城市和港澳的制度對接,下一步可以深化大灣區的內外貿聯通試點,並以此為引擎助力全國內外貿一體化加速發展。
蔡冠深表示,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有利於暢通國內國際雙迴圈,對促進經濟發展、擴大內需、穩定企業具有重要作用。蔡冠深建議,一是在大灣區打造“內外貿一體化制度創新試驗區”。他稱,港資港企參與國內國際市場程度高,是國家內外貿發展的重要力量,但受困于制度壁壘,相關港企的內貿和外貿市場長期分割。建議結合大灣區擁有眾多內外貿港資港企的特點,以港資港企作為突破口建設特殊試驗區,探索實現從外輸入和向內輸出的制度連通,為全國其他地區實施內外貿制度創新提供參考借鑒。
蔡冠深希望,加強國家有關部門與粵港澳三地協作,建設“內外貿一體化專業人才培育試驗基地”。加大內外貿一體化相關專業建設力度,在基地內實施産教融合、校企合作,開展內外貿實務及技能培訓。融合粵港澳三地資源,定期組織人員在基地內交流聯動,培養熟悉國內外法律、規則和市場環境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