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圖 片>

薪火相傳 接續奮鬥——援中非醫療隊賡續援外精神

2024-02-11 10:18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新華社班吉2月9日電 通訊|薪火相傳 接續奮鬥——援中非醫療隊賡續援外精神

新華社記者王澤

清晨,中非共和國首都班吉街道上行人寥寥,但在援中非中國醫療隊駐紮的班吉友誼醫院,樓道裏候診的患者已排起長隊。

2月5日,在中非共和國首都班吉,援中非中國醫療隊隊長、內科醫生王賡歌(中)在班吉友誼醫院為患者診療。新華社記者 韓旭 攝

一個多月前,第20批援中非中國醫療隊抵達這裡,馬上投入緊張的工作。在艱苦的環境中,他們以精湛的醫術向當地人民交出了一張滿意的“答卷”。

“鄭醫生的針灸技術太好了,我的右臂麻木無力,經過他一個多月的治療,現在已恢復正常了。”本傑伊·艾梅從針灸科醫生鄭嵩的診室裏出來,對記者邊説邊揮動右臂。

艾梅上個月發現右臂無法動彈,被推薦來此接受針灸治療,經過四次治療已基本痊癒。他對中醫的神奇療效感嘆道:“針灸不用藥物就能産生如此明顯的效果,以後有病還會來這兒看。”

2月5日,在中非共和國首都班吉,援中非中國醫療隊婦産科醫生梁丹(中)與助手(右)在班吉友誼醫院為患者診療。新華社記者 韓旭 攝

眼科醫生陳金桃幾乎每個工作日結束門診後還要加班做手術,迄今已完成20余臺。陳金桃説,中非靠近赤道,紫外線強烈,導致很多民眾患上眼病。“看到一個又一個眼病患者經我治療後恢復健康,心中感到無比自豪。”

比達納·法比安來醫院進行術後復查。他三年來一直飽受青光眼的折磨,服藥未見好轉,經人介紹找到醫療隊接受了手術。“自從半個月前陳醫生給我做完手術,我的眼睛舒服多了。”

2月5日,在中非共和國首都班吉,援中非中國醫療隊眼科醫生陳金桃在班吉友誼醫院為患者做眼部檢查。新華社記者 韓旭 攝

中非位於非洲內陸,是最不發達國家之一,醫療設施和水準難以滿足當地人民需求。中國政府援建的班吉友誼醫院建於1987年,目前院內一些設施已顯得陳舊。中非條件艱苦,停水停電是家常便飯,醫療隊依靠發電機保障生活和工作用電。

在工作中,醫療隊盡力用精湛醫術彌補醫療條件不足的現實困難。提起剛到中非不久進行的一台手術,麻醉科醫生金蒼元仍心有餘悸。那是一名危在旦夕的槍傷患者,需要立即進行全身麻醉手術。“當時班吉各大醫院都無法提供醫用氧氣,班吉友誼醫院的制氧設備老舊,壓力不足,且隨時面臨停電。”

2月5日,在中非共和國首都班吉,患者在班吉友誼醫院援中非中國醫療隊的診室區域候診。新華社記者 韓旭 攝

金蒼元解釋説,在沒有穩定氧氣供應和電力的環境下,進行全身麻醉就像在“走鋼絲”,風險極大。醫生們迅速制定方案,將病人氣管插管後,把氣管導管和簡易呼吸囊連接好,接上家用制氧機,由3名麻醉醫生手動輪流擠壓呼吸囊進行輔助通氣,順利完成了4個小時全麻手術。

中非設備與公共工程部長埃裏克·雷科塞-卡莫高度評價中國對中非衛生領域的幫助。他表示,中國對中非的幫助從不講求條件,真正為中非人民著想,讓人敬佩。

2月5日,在中非共和國班吉,援中非中國醫療隊麻醉科醫生金蒼元在班吉友誼醫院為患者做鎮痛治療。新華社記者 韓旭 攝

據統計,自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援外醫療隊以來,中國已累計向76個國家和地區派遣醫療隊員3萬人次,診治患者近3億人次,為許多國家培養醫療人員10萬餘人。

2月5日,在中非共和國首都班吉,援中非醫療隊中醫科醫生鄭嵩在班吉友誼醫院為患者做針灸治療。新華社記者 韓旭 攝

在一代代援外醫療隊員中,既有像金蒼元一樣多次參與援外的醫務工作者,也有父子接力、夫妻共進、姐妹攜手,他們將汗水、青春甚至生命奉獻在非洲這片熱土,用自己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造福了當地人民,贏得非洲有關國家政府和人民的讚譽。

2月4日,在中非共和國首都班吉,援中非中國醫療隊隊員在位於班吉友誼醫院的駐地內一起包餃子。新華社記者 韓旭 攝

第20批援中非中國醫療隊隊長王賡歌表示,他們將盡最大努力發揚“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中國醫療隊精神,為當地民眾解除病痛,繼續書寫中國援外醫療新篇章。

2月4日,在中非共和國首都班吉,援中非中國醫療隊隊員在位於班吉友誼醫院的駐地內貼對聯。新華社記者 韓旭 攝

“今天是中國農曆除夕,我們將舉辦一場社區義診迎接新春佳節。”王賡歌説。“雖與祖國相距萬里,我們將用仁心仁術守護中非的萬家燈火,用實際行動為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貢獻力量。”(參與記者:周楚昀、李成、韓旭)

 

 

 

 

 

 

 

【責任編輯:趙娜】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