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圖 片>

長達10.691公里!集通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全線最長隧道順利貫通[組圖]

2024-01-21 16:13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1月21日11時18分,經過3年多時間的艱苦奮戰,由中國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承建的集(寧)通(遼)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克什克騰隧道貫通。這項控制性工程的順利貫通,為集通鐵路早日完成電氣化改造,蒙煤東運大通道提前實現擴能奠定了基礎。

舉行隧道貫通儀式活動現場。(張浩楠攝)

克什克騰隧道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隧道正洞全長10.691公里,最大埋深267米,為單洞雙線隧道,隧道設有3座斜井,是集通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全線最長的一座隧道,也是內蒙古自治區在建隧道中地質狀況最為複雜的隧道之一,以“地質條件複雜、圍岩變化頻繁、地下水系發育、涌水突泥多發”著稱,被建設者稱為隧道“地質博物館”。

施工人員進行鑽爆施工。(張浩楠攝)

克什克騰隧道正洞共穿越九條斷層破碎帶,仿佛是在“積木塊”裏打隧道。隧道圍岩完整性和穩定性極差,IV級、V級圍岩近46%,針對隧道施工中圍岩破碎、圍岩初期支護變形量大、施工風險高等問題,建設者堅持“岩變我變”的施工思路,通過超前地質預報結果、每迴圈開挖揭示的掌子面圍岩情況、監控量測數據及時調整支護參數。在隧道施工中,管理人員嚴控超前地質預報、超前支護、開挖掘進、初期支護、監控量測、結構防、排水、二次襯砌等關鍵施工工序。同時,針對不同圍岩地質,採用全斷面法、臺階法、三台階法、三台階臨時仰拱法和三台階預留核心土法進行施工,合力保障了隧道順利貫通。

施工人員進行爆破作業。(張浩楠攝)

克什克騰隧道地處燕山余脈與陰山的交匯地帶,表面乾涸,但地下水極其豐富。正常情況下隧道正洞涌水量在6萬立方米左右每天,但在施工中最大涌水量達到17萬多立方米每天,總排水量達到3464.7萬立方米,相當於2.4個“杭州西湖”的蓄水量。

“施工中,最嚴重的一次圍岩突變,拱頂左側出現突水突泥險情,水量達500立方米每小時,水流沖刷導致拱頂持續掉塊,泥沙堆積長度約150米。我們立即採取空腔堆填沙袋、泵送混泥土填充、長距離中管棚超前加固、鋼拱架加強支護等措施,確保了突泥突水段安全順利通過。”中國中鐵電氣化局集通鐵路項目現場負責人徐小寧説。

現場測量人員對隧道斷面進行測量。(張浩楠攝)

在1000多天不間斷施工中,建設者需克服全年近60℃的溫差,在多個作業面同時施工,才能確保施工進度。而在冬季零下33℃施工中,更需將原材料做加溫、保溫處理,才能確保混泥土品質。項目部在隧道洞口搭設保溫棚進行封閉,洞內加裝大型暖風機,保證了洞內施工環境溫度。同時,設置專門的烘衣房,改善了施工人員的工作環境和條件。

“在隧道施工中,我們嚴格遵循‘管超前、嚴注漿、短進尺、強支護、快封閉、勤量測’十八字方針,對隧道每道工序嚴格把控。同時,採用視頻監控系統、門禁系統、人員定位系統,通過多位一體的科學化管理手段確保了隧道安全順利貫通,創下了內蒙古自治區在建鐵路已貫通隧道中施工長度、施工速度、排水技術等多項紀錄。”中鐵電氣化局集通項目現場負責人徐小寧説。

施工人員對掌子面進行噴射混泥土。(張浩楠攝)

集通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沿線有世界地質公園、達裏湖、石陣景區、黃崗梁國家森林公園等旅遊基地,隧道下穿既有集通鐵路、村莊和303國道,環境保護、控制爆破要求高,要確保隧道施工安全及地面既有建構築物安全也是工程施工控制的重點和難點。項目部制定了環境保護、水土保持、臨時土地復墾、控制爆破等多項措施減少對周邊環境和建構築物的影響。為加強環境保護,項目部在隧道口設置多級沉澱池對施工用水進行處理,經處理達標後排放。由於當地處於酷寒地區,冬天排出的水易結冰,項目部進行除冰並運走,避免對當地耕地、道路和養殖場帶來不利影響。開挖過程中靠近或下穿附近村莊時,通過合理規劃爆破作業時段,基於數位電子雷管錯相減震設計原則,對電子雷管單孔起爆時差進行精確授時,減少開挖進尺及裝藥量等措施,降低對周邊居民的影響,同時,嚴格對廢氣、粉塵管控,始終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落實到施工中的每一個環節。

參建員工慶祝隧道順利貫通。(張浩楠攝)

集通鐵路是西起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東至通遼市,途經內蒙古4個盟市、13個旗縣,2022年累計運輸貨物5622萬噸,發運煤炭3325萬噸,是連接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地區,保證東北地區能源和物資供應的重要鐵路幹線。集通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于2020年4月啟動,全線共923公里,設計時速120公里,預計2024年建成。改造完成後,鐵路品質將大幅提升,客車全線運作時間縮短6個小時左右,開行旅客列車數量由13對增加至30對,設計貨運能力也將由3600萬噸提高至8000萬噸以上,對推進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戰略實施、拓展快速客運網深入內蒙古中東部腹地、帶動沿線地區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通訊員:丁玲 李金燕)

【責任編輯:倫曉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