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 我有所應 給“農民專列”幸福車點讚
有這樣一趟列車,票價最低1元,最高6.5元,30多年不變。它全程運作101公里,連通承德市5個縣區102個村。36年來,它穿行于莽莽群山中,將農民攜帶的10余萬噸,相當於18000個集裝箱的果蔬運出大山,為農民創收近8億元。如今,沿線已形成100多公里的果蔬産業帶。當地的居民都把這趟6433次列車稱為“幸福車”。
12月26日上午,在6433次列車上,靠這趟車進城賣水果、蔬菜致富的承德縣葦子峪村村民陳淑華將繡有“助人為樂 溫暖如春”字樣的錦旗交到了列車長鄒國利手中。她激動地對記者説:“這趟車就是我們的‘農民專列’。它是我們的‘搖錢樹’‘聚寶盆’!”
承德地處燕山腹地,很多村都種植果樹,因交通不便,果品運輸一直是個大難題。1960年,京承鐵路開通,但列車夜間到達承德站,鄉親們只能在候車室等待天亮。1987年,承德車務段申請開通了6433次列車。經15次調整,列車運作時間最終定為每天7點15分從興隆站發車,17點44分由承德站返回,終於實現了村民“早出晚歸”“方便賣貨”的願望。
村民上車,又是筐又是簍還有小推車,一些人覺得“嚴重影響車容”。時任承德車務段段長的馬凡海説:“大筐的背後是農産品銷售難問題。這一筐筐裝的都是老百姓的希望!人民鐵路為人民,我們不能將其拒之車下。”車務段研究決定:允許上車,妥善安置。
為進一步做好服務,乘務人員連續多年開展“當旅客、挎大筐、趕大集”體驗活動。除了在車上聽取意見,他們還定期走村串戶,問需於民。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36年來,乘務人員換了一茬又一茬,但他們細緻入微的服務始終沒變。村民感覺“新杖子站停車兩分鐘時間太緊”,他們將停車時長延至7分鐘;老鄉搬著筐簍上下車不方便,他們主動幫忙;大筐不好放,他們拆座設筐架;小推車不便攜帶,他們幫助設計拼裝式獨輪車;村民挎筐過閘機費勁,他們開通可推車的綠色通道;村民想了解市場行情,他們創建微信服務群……記者看到,列車服務台還備有免費使用的包裝繩、充電寶、雨衣等物品。“‘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只要老鄉需要,再小的事我們也要做好。”鄒國利説。
“坐這趟車,我們享受的就是貴賓式服務啊!”有31年“乘齡”的農民孫秀榮告訴記者,正是靠著這趟“農民專列”,她家不僅翻蓋了老屋,還在城裏買了樓房。
何止孫秀榮一家。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講,因為政府的扶持和這趟“農民專列”的鼎力相助,現在,沿線近百個村都走上了果蔬産業發展之路,果蔬種植面積達23萬餘畝。僅承德縣新杖子鎮就種植果樹3.5萬畝,與36年前相比,面積擴大了近70倍。
(文:周易 李金宏 李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