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圖 片>

用忠誠描繪“忠誠”

2024-01-07 08:24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國網記者楊佳 攝影報道 

在海南島中南部鸚哥嶺自然保護區南麓的密林深處有一座20號哨所。

駐守在五指山市毛陽鎮的武警海南總隊儋州支隊執勤六中隊的武警官兵,每天都要在駐地與哨所之間進行24小時巡邏執勤。這一幹就是52年。

遠眺鸚哥嶺的山,總是濃郁翠綠,每一寸土地都被濃密的植被覆蓋。晨間山體時常飄著薄薄的雲霧,山間回蕩著潺潺的水流聲和不時出現的鳥鳴。

當綠色的竹葉青蛇出現在枝頭,又或是成群的紅火蟻躥到了身上……想要在這裡巡邏執勤,官兵們需要掌握很多技能。

夜巡背包裏的“秘密武器”

13年前,當18歲的張彬第一次出遠門,從山東老家來到海南,下連到中隊時,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夜巡。

張彬清楚地記得,13年前他第一次參與執勤巡邏——跟哨時的場景。剛下連隊的新戰士,還不具備獨立執勤巡邏任務的能力,需要跟隨老兵一起巡邏進行學習。

他跟哨的第一班崗是淩晨4點到6點。鸚哥嶺裏靜得出奇,除了路旁深谷裏潺潺的水聲,就是戰士們輕輕地腳步聲。

兩束昏黃的光線劃破山林中漆黑的夜,張彬並行在巡邏戰友的一側。他揮著手電筒,掃視前行的區域,緊張地觀察。

參加巡邏執勤前,中隊會給戰士們講解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危險,特別是遇見蛇該如何處置和被蛇咬後的應急處理。執勤前,戰友也給他打了心理“預防針”。

眼鏡蛇、銀環蛇……僅僅聽到這樣的名字,都難免會讓人緊張。如果非要問巡邏路上遇見蛇的機率,從戰士們巡邏攜帶的裝備可見一斑。每次巡邏,官兵們除了攜帶防爆器械之外,還會帶一根驅蛇棍和一個應急處理挎包,裏面有應對蛇咬的工具和藥物。

鸚哥嶺的植物不僅濃密,根系也是錯綜複雜,有不少裸露在石壁上,彎彎曲曲的樣子,像極了盤踞其間的蛇。

鸚哥嶺不只有蛇,還有猴子和野豬。巡邏官兵初次走在頭頂密枝兩邊峭壁的小路上,不自覺會提高警惕,豎耳聆聽。

“有蛇!”返程的路上,張彬第一個發現了蛇,叫住了同行的兩位戰友。

只見一條黑黃相間成人手腕粗的蛇盤踞在必經之路上。他們小心地將蛇趕向河谷,張彬描述,用手電照著可以看到,游動在河水中的蛇足有三米長。

曾經,這位從沂蒙老區來的戰士被眼前的畫面震撼著。如今,張彬淡然地説見到蛇已經習慣了。

金環蛇、銀環蛇、竹葉青蛇、眼鏡蛇、眼鏡王蛇……官兵們見到蛇的種類比不少動物園都豐富。

“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是中隊官兵生活的真實寫照。

鸚哥嶺是原始熱帶山地雨林保護區,官兵們在執勤巡邏中要面對的不僅僅是野生動植物,還有高溫高濕的天氣條件,在炎熱潮濕的夏季雨季,巡邏十里山路下來,執勤官兵迷彩服衣角滴汗,是常有的事。

艱苦的環境是戰士磨煉意志、鍛鍊鬥志的場所,中隊為戰士們的成長提供必要的土壤和養料。

張彬是家裏的獨生子,2011年,他新兵入伍來到海南,這也是他第一次出遠門。陌生的環境、不同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加之枯燥的訓練,讓他格外地想家。張彬講,那時在新兵連過年,曾在被窩裏偷偷地抹眼淚。

生活習慣和環境容易適應,精神上的動力還需要中隊的指引。中隊一直把培養官兵堅定的理想信念作為部隊建設的重中之重。

中隊駐地毛陽鎮曾是瓊崖縱隊司令部所在地,也見證過“孤島奮戰、艱苦卓絕,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瓊崖革命歷史的浴血歲月。中隊堅持把瓊崖革命精神作為傳家寶,不斷把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植入每位戰士的基因。近年來,新兵下連、發展新黨員、黨支部換屆等活動都要到五指山革命根據地學歷史、宣誓,用瓊崖革命精神不斷激勵每位黨員、每個官兵。

在中隊的教育引導下,張彬的心態也在一點點調整,慢慢改變。他告訴自己,班裏還有其他戰士,中隊還有數十名官兵,全國還有更多的戰友,大家都離家在外。“既然選擇來當兵,就要安心做個好兵。”

訓練場上的“黑閃電”

新兵過了“想家關”,接下來面對的就是“苦累關”。張彬講,自己出生在農村,從小吃苦長大。艱苦的訓練,對於他來説並不是一個難關。

張彬的身體素質在新兵隊伍裏算是比較優秀,5000米能跑到18分鐘。因為跑步特長和黝黑的皮膚,戰友們親切地稱他“黑閃電”。

他跑得快,但身體靈活性不足,有時會記不住動作。在中隊,優秀是一種習慣,也是戰士拼搏向前的動力。

在班長的鼓勵下,張彬更加努力地訓練。別人跑3000米,他背著裝備跑5000米;別人練幾圈,他練十幾趟……

他的各項軍事訓練成績突飛猛進,保持著5項中隊軍事訓練紀錄多年,身兼多個訓練科目教員,所帶應急班更是“叫得響、拉得出”,多次在上級組織的比武中取得好成績,成為中隊打贏制勝的一把“尖刀”。

中隊始終洋溢著“氧氣足幹勁更要足,氣溫高熱情更要高,環境好狀態更要好”的氛圍。

訓練場上,郭鐘亮背著槍械飛身一躍從獨木橋上落地,向前幾步又有個跳躍,攀上高墻……

剛下連隊來到中隊時,郭鐘亮也有張彬一樣的速度,在支隊組織的季度比武會操上榮獲5000米第一名。

但在其他單項科目比賽中,他總是屈居第二、第三,常與全能第一擦肩。

優勝者是郭鐘亮的榜樣,但超越第一才是他的目標。這幾年,郭鐘亮在賽場上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訓練始終不曾有絲毫的鬆懈。

楊興科曾在執勤六中隊任指導員,對官兵們的情況十分了解。看到平時積極訓練的郭鐘亮,楊興科問,還想去不想去參加九月的比武,郭鐘亮回答,還想再去試試。

隨後,郭鐘亮便開始積極備戰。他在網上購買了一副數十斤的沙袋綁腿,每天早起2小時跑步練耐力、深蹲練腿力,器械練臂力……期間,他跑爛了兩雙作訓鞋,體重減輕了幾公斤。

比武中,郭鐘亮不負眾望獲得支隊群眾性練兵比武個人全能第一名。

楊興科清楚戰士們的脾性,也深知比武場上的成績不僅來自刻苦的訓練,更有臨場的心態狀態調整和策略支撐。他看著這些朝氣蓬勃的戰士,笑著告訴記者,“好事多磨”。

兩年一趟“長征路”

在中隊的13年,張彬完成了從一名學生到一位成年人的人生蛻變。

張彬説,原中隊長鄭首秦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人之一。

隊長做事的態度、做事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是他學習的榜樣。在隊長的指導下,他在中隊快速成長。

群策群力解決問題的方法、黨員模範帶頭的先鋒示範作用、推心置腹地為戰士們解決實際問題,都是通過傳幫帶,從老一批戰士傳承下來的優良作風和工作方法。

張彬説,以前是一個人,現在是一個家庭;以前是自己出去集訓,現在是帶隊去比武,每個人每個階段的認知都不一樣,落在肩上的責任也不同,唯一不變的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意識,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面對班裏有個人想法的戰士,張彬也會抽出空閒時間,多了解戰士的心態,找出原因,用自己的經歷經驗耐心説服,解決他們的心理牽絆。

在20號哨位的深處,老哨所門前的哨訓墻上,用紅筆寫著“深居大山顯忠誠”幾個大字。

每當新兵下連,中隊都會組織他們來這裡參觀學習,了解中隊的歷史和哨位的故事。

楊興科指著墻上的字問戰士們,你們怎麼理解“忠誠”?

有的戰士説,忠誠就是在哨位上執勤,有的戰士説是在巡邏的路上,有的戰士説是艱苦的條件環境,是孤獨……

楊興科告訴戰士們,他理解的忠誠是聽黨話、跟黨走,是一種職責,是守護一方平安;是信念,更是具體的行動。

24小時巡邏的執勤官兵又上路了。

兩人兩棍步行十里山路巡邏,兩月走破一雙解放鞋,兩年走完一趟“長征路”。

52年來,一茬茬官兵就在這深山密林、艱苦奮鬥中,用實際行動描繪著“深居大山顯忠誠”的牌匾,繼續用“忠誠”守護群山深處那面屹立不倒的紅旗。

【責任編輯:楊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