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圖 片>

亞洲規模最大自然科學類專題博物館在河北保定建成開放

2024-01-04 10: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新網河北保定1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 呂子豪)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的自然科學類專題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1月3日正式面向公眾開放。時值2024年新年到來、京津冀協同發展迎來10週年之際,該館全新推出以“自然·生命·人”為主題、以“演化”為主線、呈現地球38億年來漫長生命演化史的大型展覽,備受矚目。

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脊椎所)、保定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總建築面積約7.31萬平方米,目前推出的展覽設有“地球脈動”“遠古海洋”“恐龍帝國”“哺乳新生”“滅絕之殤”等多個主題展廳,展館以古生物化石、現生動物、岩石、礦物等自然資源為載體,集科學性與趣味性于一體,系統普及地球科學知識、生命起源與演化歷程、生態保護理念,是一家面向世界的具備超連結、超共用、全開放功能的現代化自然科學類專題博物館。

1月3日,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的自然科學類專題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建成後正式面向公眾開放,圖為該館“鎮館之寶”之一的世界唯一中華猛龍“董氏中華猛龍”骨架化石。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所長鄧濤研究員表示,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建成開館,既為該所科研成果轉移轉化提供一個新的平臺,又為當地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帶來新的契機。他希望該館通過後續開放運營,發展成為一家有高度、有厚度、有溫度的博物館。

有高度方面,在運營理念上時刻要有豐富公眾精神生活、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意識,充分利用各類藏品開展公眾教育和社會服務,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進而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

1月3日,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的自然科學類專題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建成後正式面向公眾開放,圖為該館展出的猛犸象骨架化石。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有厚度方面,一是藏品豐厚,通過多種途徑實現館內藏品的多樣化、豐富化、系列化;二是研究深厚,藏品不僅僅是陳列展示,還要與科學研究緊密結合起來,樹立學術立館的工作導向,潛心鑽研,不斷提升自身的行業地位與國際影響力。

有溫度方面,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提供優質的公眾服務,創造良好的參觀環境,將博物館打造成為一處有溫度的友好空間,一座近悅遠來的文化場所。同時,深入發掘藏品內涵,傳播自然知識,講好自然故事,吸引更多公眾走進博物館。

1月3日,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的自然科學類專題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建成後正式面向公眾開放,圖為該館巨齒鯊化石。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館長金海月介紹説,該館集研究、收藏、保護、展示和教育功能于一體,除多個主題展廳外,還擁有兩個大型臨展廳、5D和飛行兩個特效影院、好奇中心和小劇場,開館之後將陸續開啟。目前館內展品約有6000件,其中許多為世界唯一的化石標本,包括世界唯一中華猛龍“董氏中華猛龍”骨架化石、已知世界最早有頜魚類“奇跡秀山魚”化石、大陸漂移的證據“水龍獸”化石、世界上首次發現的三維保存翼龍蛋、世界上已知個體最大的馬“埃氏馬”頭骨化石等鎮館之寶。

1月3日,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的自然科學類專題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建成後正式面向公眾開放,圖為恐龍人偶在活動現場。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她透露,2024年春節期間,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將推出“龍年、龍館、龍展”的龍年特展。未來,依託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的強大學術力量,該館一方面將致力於打造成為青少年開拓視野、激發好奇心的第二課堂,另一方面也將致力於科研隊伍的培養,爭取建設成為一個在國際上擁有重要地位的研究型博物館。

1月3日,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的自然科學類專題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建成後正式面向公眾開放,圖為該館大門入口。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當天開館活動現場還推出“博物館奇妙之旅”科普趣玩活動、“我與恐龍的親密接觸”觀影活動,並舉辦“岩石裏的生命奇跡”科普論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多位專家分別帶來《從“魚”到人的生命進化之旅》《脊椎動物演化數字化探索》《恐龍之旅——跟我一起挖恐龍吧》等科普報告。(完)


【責任編輯:楊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