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圖 片>

第七屆中國學術評價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

2023-12-18 09:48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會議現場

    12月17日,第七屆中國學術評價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大廈召開,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數字創新平臺、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復旦大學國家智慧評價與治理實驗基地聯合主辦,《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復旦教育論壇》《甘肅社會科學》《科研管理》《情報資料工作》協辦。此次論壇的主題為“哲學社會科學原創學術概念與自主知識體系建構”,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發佈了《標準·方法·示例: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原創學術概念分析報告》,報告對原創學術概念進行了理論和實證分析,並以“別現代”“帝制農商社會”“反梯度”“公共闡釋”“和合學”“科技審度論”“跨體系社會”“天下體系”“藝術公賞力”“致毀知識”(按概念音序排列不分先後)十個概念作為示例開展學術研討。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多家單位的原創學術概念提出者、知名學術期刊主編、科研管理專家、各學科學者和相關媒體共約150人參加了會議。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軼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教授出席論壇開幕式,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軼教授主持開幕式。林尚立教授在致辭中談到,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是使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屹立於世界哲學社會科學之林的必由之路。哲學社會科學的創新來自於偉大的實踐。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創造了一個嶄新的國家、嶄新的社會,正是人類文明歷史上的偉大實踐,為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他還指出,學術評價在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中具有引領性作用,有利於體現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自信和學術責任,是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一個基礎性工程。構建標準統一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體系迫在眉睫。原創學術概念為後續的研究提供了邏輯基點,本次論壇從“原創學術概念”視角展開梳理分析,意義重大且具有前瞻性。在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體系的過程當中,我們要有對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文化、中國歷史和中國學術的自信,充分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方法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提升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自主創新水準。中國人民大學將一如既往地支援書報資料中心“傳播中國學術精品、服務中國知識創新”的探索,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提供服務平臺。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主任洪大用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主任洪大用教授出席論壇並講話,他首先肯定了第七屆中國學術評價論壇成功舉辦的重要意義,認為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不僅發揮了重要的資料精選作用,還日益發揮著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的功能,並正在努力用科學的評價來引導哲學社會科學高品質發展。其次,他指出,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關鍵是要增強主體性,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要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創造的輝煌燦爛文化;要增強實踐自覺,直面中國社會的巨變和實踐創新,一定要走出書齋,走向田野,以實踐為觀照;要認識到中國文化強調的“美美與共”,促進世界各文明的交流互鑒;要增強前瞻性,堅定信心,面向未來,不斷創造,引領新發展。最後,洪大用教授希望,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不斷適應新時代、奮進新時代,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特色深化學術評價體系改革,創造出更好的學術品牌,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高品質發展提供更好的公共産品,作出更大貢獻,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將一如既往積極支援哲學社會科學評價體系建設。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主任徐擁軍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主任徐擁軍教授發佈了《標準·方法·示例: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原創學術概念分析報告》。徐擁軍教授在報告中提出,概念是哲學社會科學的基本單元,也是知識體系的基本單元,而原創學術概念是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的基本要素。在給出“原創學術概念”定義的基礎上,他指出判斷原創學術概念要重點關注新術語、新內涵、新結論、新優勢和新開拓五個特徵。他還談到,此次概念分析過程中發現,當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論文存在關鍵詞標注缺乏知識標引性、相同語義關鍵詞表述不一、將創新觀點提煉為新概念的能力有待加強、社會科學原創學術概念明顯少於人文學科等問題,此外,此次遴選出的原創學術概念示例存在明顯的跨學科特徵且偏重文史哲領域,多數概念需要多年的長期積澱,學者提出概念時的平均年齡是49.7歲,但可喜的是這些概念的首發期刊均為中文期刊。最後,面向學者、期刊、科研管理部門和學術評價機構,他分別提出了關注和參與學術原創概念提煉和遴選工作的具體建議。

    論壇的第二階段是主旨報告,由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總編輯高自龍編審主持,共有三位專家作了報告。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闡釋學高等研究院教授、中國編輯學會副會長李紅岩教授在報告中談到,原創性是推動學科發展和創新的核心要素,並提出了“原創”的五個基本內涵,認為其中意義最高的是思想理論上的“原創”。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冀祥德研究員以《概念原創與過程耦合: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的使命擔當》為題作報告。他指出,能否擁有自主的知識體系、推進自主知識體系的創新與發展,關乎國家發展與文明興衰,並認為學術出版應以優秀的學術出版成果推進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楊偉國教授的報告提出,勞動科學的自主知識體系應以工作任務為基礎,緊密結合實踐需求和工作場景,提出具有原創性和實用性的理論和方法。

    論壇第三階段的專題報告,由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黨委書記李紅宇研究員主持,共有六位原創學術概念提出者作了報告。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闡釋學高等研究院院長張江教授提出了“公共闡釋”概念。張江教授在報告中談到,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需要從民族思維特質、思想文化資源和漢語表達方式出發,不斷提出和豐富發展原創學術概念。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榮譽一級教授劉大椿提出了“科技審度論”概念。劉大椿教授在報告中闡述了“科技審度論”的含義與現實意義,並指出該概念是中國科學哲學家對科學哲學新趨勢作出的重要回應,為全面、深入地認識科學技術提供了一條恰當路徑。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劉益東提出了“致毀知識”概念。在報告中劉益東研究員分析到,科技風險治理日益受到重視,在西方主流的科技與經濟發展模式下,致毀知識增長、擴散與應用是不可逆、不可阻止的,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更加迫切。

    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主任王一川教授提出了“藝術公賞力”概念。王一川教授在報告中呼籲,要從中國自己的學術傳統及其同其他學科的對話中提煉和研究中國藝術學問題,這是建設中國藝術學自主知識體系的一條可行之道。

    上海師範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所所長王建疆教授提出了“別現代”概念。王建疆教授在報告中指出,“別現代”概念的發展歷程超越了“走出去”和“發出中國聲音”的訴求,是典型的在全球範圍內宣講中國故事的學術案例。

    天津慧聰書院資訊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凡生研究員提出了“反梯度”概念。郭凡生研究員的報告回顧了“反梯度”概念的誕生契機與近四十年“反梯度”在中國與世界、東西部等重要經濟社會發展問題中的解釋與指引作用。

復旦大學國家智慧評價與治理實驗基地副主任趙星教授為論壇作了總結發言,呼籲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繼續關注原創學術概念遴選工作,攜手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做出應有貢獻。

    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正在學術界如火如荼地推進,如何講好“中國原創”故事,進而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是目前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領域的核心話題。本次論壇圍繞“原創學術概念”遴選所進行的思想碰撞與方法研討,將會引起學界對中國自主原創學術概念及其評價的進一步關注,進而對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産生積極影響。

【責任編輯:董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