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圖 片>

講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故事 |新型政黨制度“新”在哪兒(一):從中國土壤中生長

2023-11-18 12:47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國網哈爾濱11月17日訊 記者孫婉露)11月16日,“講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故事”網路主題採訪團走進了位於哈爾濱中央大街上的馬迭爾賓館。這座充滿著異域風情的百年建築是中國新政協籌備歷史的見證者。

賓館二樓的一號會議室,至今仍保留著當年的陳設和樣貌。

第十三屆哈爾濱市政協委員、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原副主任張軍在馬迭爾賓館一號會議室與記者們交流。

在這間會議室裏,第十三屆哈爾濱市政協委員、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原副主任張軍對記者們説,當年,正是在這個房間,中共中央代表與民主人士代表經過三次“新政協諸問題”協商會,達成了《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的協議》。這是籌備新政協活動的第一份正式文件,也是我國多黨合作産生的第一份重要文件。

時鐘撥回到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佈“五一口號”,提出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得到了各民主黨派迅速響應。哈爾濱作為全國最早解放的大城市,被中共中央確定為籌備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的地點。9月-11月,沈鈞儒、譚平山、章伯鈞、蔡廷鍇等民主人士先後到達哈爾濱,下榻馬迭爾賓館,同先期到達哈爾濱的民主人士一起與中共中央代表就新政協籌備工作進行廣泛討論和協商。

張軍表示,70多年前,北上民主人士在哈爾濱參與籌備新政協和協商建國,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最初的成功實踐,人民政協從這裡啟航。這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全新的政治實踐。

張軍在馬迭爾賓館“新政協籌備活動”宣傳展區為記者們講解。

記者團隨後在哈爾濱政協文史館看到的一組雕像和諸多文獻資料記錄了這段歷史的細節。當年,中共中央邀請各黨派民主人士秘密北上的安排傳達至香港時,沈鈞儒、蔡廷鍇等人準備立即行動,説走就走。有人悄悄問蔡廷鍇:“北上經過交戰區,難道你真的不害怕嗎?”蔡廷鍇拍拍胸脯,站起來説:“我高佬蔡不怕,為了國家民族的命運,死就死,有什麼可怕呢?”

第一批到達哈爾濱的民主人士雕像

“1948年,中國還處於國共內戰狀態,民主人士不遠萬里漂洋過海來到這裡,是非常不容易的,但他們依舊義無反顧,就是因為他們帶著建立新中國的堅定意志和決心,” 張軍説,“這也展現了他們對於迅速召開新政協會議的熱情。”

他表示,在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民主權利的政治目標上,民主黨派同中國共産黨是一致的。當時,中國人民面臨“三座大山”的壓迫,中國共産黨指明瞭一條民主、和平、獨立、有著光明前途的道路,並且帶頭去實踐、去奮鬥,因此各民主黨派自覺自願地選擇了追隨中國共産黨。

在當日的採訪活動中,記者們在馬迭爾賓館參觀了著名民主人士曾下榻的房間,觀看了新政協籌備活動的歷史紀錄片《啟航》,還在哈爾濱政協文史館先後參觀了“新政協籌備與協商建國”、“哈爾濱政協發展歷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協商民主”等三個展區。

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植根于中國歷史文化,形成于協商籌建新中國的偉大實踐。這些地點、影像和文物生動地印證著這一點。

【責任編輯:趙娜】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