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見中國】連接幸福的“彩虹”見證濱海生態城的前世今生
航拍天津濱海新區生態城彩虹橋。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中國網訊(記者 鄭亮)曾經網上有這樣一則留言:“走遍萬水千山,還是最愛歸家時,駛上彩虹橋的那份心安。”這説的便是天津濱海新區的地標建築之一生態城彩虹橋。
彩虹橋位於永定新河與薊運河匯合處,是連接濱海新區南北的重要通道。大橋于1996年8月開工建設,1998年10月正式竣工通車。該橋型具有拱橋的較大跨越能力和簡支梁橋對地基及溫度變化適應能力強的雙重特點,在沿海軟基、平原地區是具有較強優勢的一種橋型,獲得了天津市科技進步獎、建設部和天津市優秀設計獎。
航拍天津濱海新區生態城彩虹橋風光。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彩虹橋是濱海新區和生態城城市品牌形象的傳播者
彩虹本身就有著美好、幸福的寓意。作為濱海新區和生態城的地標建築之一,彩虹橋已經成為這裡的“品牌形象大使”。人們提到彩虹橋便會想到濱海新區和生態城。這裡也是眾多攝影愛好者的取景打卡地,靚麗的橋身,優美的造型,配上生態城和濱海新區的恢宏城市天際線,隨手一拍就是風景大片。
天津濱海新區生態城建設前後對比。受訪者供圖
彩虹橋是濱海新區和生態城建設發展的見證者
曾經走過彩虹橋踏上的是渤海灣的鹽鹼荒灘,現在走過彩虹橋,腳下則是一座生機勃勃的生態智慧新城。生態城是中國、新加坡兩國政府間重大合作項目,也是世界上首個國家間合作開發的生態城市。建成區面積22平方公里,綠化面積達到1100萬平方米,形成智慧科技服務、文化健康旅遊、綠色建築與開發等主導産業集群,累計市場主體突破2.8萬家,就業居住人口突破13萬人,是一座宜居宜業宜遊宜樂的綠色生態幸福之城。
航拍天津濱海新區生態城風光。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彩虹橋是生態城老百姓安居樂業的幸福守護者
如今的彩虹橋,已經成為代表濱海新區和生態城幸福生活的符號和守護者。作為生態城居民每天出行的重要通道,它已經跟這裡的每一個人産生了情感共鳴。彩虹橋不僅讓濱海新區南北實現連通,也讓更多的幸福感通過這道“彩虹”涌進生態城。生態城的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城市公共配套都是超前建設,已經由“基本滿足”向“優質均衡”跨越,建立了“生態細胞-生態社區-生態片區”三級居住模式,打造500米半徑優質生活圈;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區域常住人口突破13萬,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逐步變為現實。
生態城裏首個智慧小區季景峰閣。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跨過彩虹橋走進生態城首個智慧小區季景峰閣,這裡可以説是生態城幸福生活的具體展現。小區嚴格按照2020年生態城編制的國內首套《中新天津生態城智慧小區建設導則》標準及評價體系進行建設。2021年通過落地智慧應用場景、升級智慧化設施和搭建智慧平臺等方式實現由“智慧小區”到“智慧社區”的升級,將智慧應用從1個小區擴展到4個小區,覆蓋家庭數量由370戶擴展到4300戶。
生態城裏首個智慧小區季景峰閣內的智慧應用場景(拼圖)。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智慧小區按照“內、中、外”三個空間維度,打造智慧健康小屋、智慧人車管理系統、高空拋物監管系統、智慧跑道等30項智慧應用場景,實現小區“智慧鄰里自治、智慧健康服務、智慧安全環境、智慧和諧生態”建設目標。
天津濱海新區生態城彩虹橋風光。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彩虹大橋是濱海新區和生態城建設發展歷程的見證者、傳播者、守護者。它不僅是出行的重要通道,更是這裡居民的情感寄託。正如另一個網友的留言所説:
“遇見一座橋,愛上一座城,在生態城不用等下雨天,也能邂逅最美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