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圖 片>

金秋十月,帶你網上雲遊文昌航太發射場[組圖]

2023-10-17 14:59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國網10月17日訊  今年5月10日晚,伴隨著一陣山呼海嘯般的巨響,長征七號火箭宛如一條巨龍,托舉著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直衝雲霄。

當騰飛的火箭照亮夜空,發射場不遠處的沙灘上人山人海,人們歡呼雀躍、揮舞國旗,目送“天舟”奔赴太空。

在濱海城市文昌,火箭與人潮,星辰與大海,構成了一幅中華民族探索浩瀚宇宙的壯美畫卷。

淇水灣畔逐夢星辰

海浪拍打著沙灘,濺起浪花朵朵。

兩座巨大的發射塔架不遠處,綠色的植被、遼闊的大海與蔚藍的天空融為一體,讓人對這座年輕的發射場充滿遐想。

從文昌東部綿延近30公里的漫長海岸線上,淇水灣無疑是一塊耀眼的明珠,它靜靜地與文昌航太發射場相依相伴,見證著中國航太事業的發展與未來。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走進發射場大門,路旁十個大字格外醒目。在這個理念指引下,一個個大國重器在這裡一飛沖天。

中國空間站建造母港、中國“天舟”出發港、中國行星探測母港、中國探月新母港……在一次次發射中,這座我國最年輕的航太發射場茁壯成長,綜合測試發射能力不斷躍升,已經形成了我國新一代大、中型運載火箭高密度發射能力。

大火箭騰飛的烈焰照亮了淇水灣,也照亮了文昌航太人探索浩瀚宇宙“新長征”的征途。

銅鼓嶺間牧箭逐星

海南島最東端,有個坐落在荒嶺之間的濱海測控點號,名曰“銅鼓嶺”。因相傳東漢“伏波將軍”馬援揮師渡海,在此遺下銅鼓,後人掘之,故得“銅鼓嶺”之名。

臨海遠眺,清晰可見海對岸的兩座發射塔架。這裡,也被形象生動地稱為“萬里海天第一棒”。

之所以這麼稱呼,是因為每當文昌航太發射場的火箭點火起飛,銅鼓嶺測控點將是第一個接過測控接力棒的單位,為指控中心第一時間提供火箭起飛和初始飛行階段的數據資訊。

行至測控區,“牧箭逐星”四字石刻剛勁有力,形象生動地描述了銅鼓嶺航太人的工作特點。遠鬧市、近偉業,遙想當年,參建人員幾乎是清一色的年輕面孔。但他們以“勇立潮頭、敢於擔當、築夢海天”的頑強拼搏精神,在一塊蠻荒之地,讓嶄新的現代化航太測控站破繭而出。

西沙島上乘風破浪

碧藍的海水宛如琥珀,而西沙衛星觀測站就像一顆寶石,鑲嵌在這風景如畫的大洋深處。

美景的背後,離不開航太工作者的艱苦奮鬥。西沙衛星觀測站常年高溫高濕高鹽霧,無淡水無土壤無社會依託。

上島初期,駐島黨員自發形成“艙室不夠黨員睡甲板、淡水不足黨員後洗澡、補給緊缺黨員少夾菜”等“潛規則”。

近年來,這些傳統拓展為工作有黨員責任區、任務有黨員先鋒崗、攻堅有黨員突擊隊,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黨員總是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為圓滿完成衛星觀測任務提供了有力支撐。

鬥天鬥地鬥風浪,種花種樹種信仰。如今,該站所在的小島上綠樹成蔭、椰果飄香,已然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航太文旅大美文昌

航太給文昌嶄新的希望,文昌也為航太搭建堅實的舞臺。

2012年12月,清瀾大橋正式通車,橋身跨越八門灣,東郊椰林美景盡收眼底。沿著清瀾大橋而下,一條寬闊的4車道瀝青公路直通文昌航太發射場。

如今,來到文昌,驅車沿著航太大道慢行,可見航太科普中心、好聖航太科技小康村,以及一個個高檔旅遊項目,猶如一顆顆耀眼的珍珠,散落在美麗的文昌大地上。

航太發射場內,參天古樹和椰林相映,大面積濕地與大海相連,生態美景讓人流連。

距離文昌航太發射場7.2公里的好聖村,如今已是以航太科技主題和民俗文化為重點的星級美麗鄉村,一批批遊客慕名而來,他們採摘航太育種的瓜菜、品嘗“航太菜”、購買航太主題旅遊商品、體驗航太創客民宿。借著“航太”的東風,村民收入也不斷翻番……

碧海藍天,椰風習習。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卷卷海浪,奔涌不息,它帶著中華民族的騰飛夢想,與這座年輕的發射場一道向前,迎接世界一流的美好未來。(黃國暢 胡煦劼

【責任編輯:李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