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圖 片>

他們是航太發射中“離危險最近的人”

2023-09-04 10:36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初秋的清晨,天微涼,雄偉壯觀的“功勳塔”,隱沒在淡淡的晨霧中,黎明的發射場是那麼的溫馨而幽美。塔架下,瞪大眼睛盯著道路拐角處的安全員,一個個紅白相間的安全帽與忙碌的身影,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樣的景象,對於給火箭注入“血液”的常規燃料加注團隊來説再熟悉不過了。他們知道,發射場又要沸騰起來了。今天,請跟隨筆者一起走進西昌發射場常規燃料加注團隊,聽一聽他們背後的故事。

今年37歲的李君,是常規加注偏二甲肼系統指揮員兼主控微機操作手,膽大心細,大夥們都親切地稱他為寶藏“指揮員”。從事加注工作17年,120余次執行火箭測試和燃料加注任務。每天他都有一堂“必修課”,那就是對錯綜複雜的所有管道進行一次認真的檢查,這既是多年形成的習慣,更是確保安全的一項重要措施。

李君進行設備維護

面對系統複雜繁瑣的工作,他始終瞄準“安全+可靠”這個靶心,及時調整人機狀態,熟練掌握突發故障下的應急處置及指揮流程,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微小的狀態變化。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北斗收官之戰的燃料泄回,這是我國航太史上首次全箭常規燃料泄回,誰都感覺壓力大,桌面推演和實際操作是兩碼事,同事們心裏其實都沒底。”

2020年6月,萬眾矚目的北斗收官之戰,卻在發射前夕因技術問題被按下了“暫停鍵”,全箭燃料泄回迫在眉睫。正準備鬆口氣的李君臨危受命,顧不上連軸轉的疲憊,拿起圖紙,和同事們開始連夜制定泄回方案。這是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發射歷史上首次全箭燃料泄回,他立志要帶領團隊拿下泄回任務的成功,確保北斗組網任務圓滿成功,確保北斗衛星在西昌發射場全戰全勝,這是李君與加注團隊的約定,更是李君與航太的約定。搶險團隊在未知的狀態條件下,緊急實施劇毒燃料泄回,頂著毒氣和熱浪爬塔架、連管路、開閥門,上演了加注人的“最美逆行”,他們連續工作整整兩天,安全泄回400多噸常規燃料,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航太史上的奇跡。

時隔一年,李君又一次勇挑重擔。當時,“風雲四號02星”衛星發射在即,偏二甲肼推進劑加注後卻發現某器件出現故障。面對突發狀況,李君再次帶領團隊泄回單個助推推進劑,待故障排除後第二次成功把推進劑“擠進”火箭。之後,他大膽提出更換某濾網孔徑的建議,經過各方反覆論證,最終得到專家的認可,進一步提升了加注可靠性。

類似的經歷不止一次,但每次李君都能冷靜處置,處變不驚。這得益於他專業技術過硬、理論功底紮實,靠著一身真功夫,在關鍵時刻,他演繹出了完美結果。

加注團隊誰還沒個“小秘密”。加注團隊的張全宇剛來隊裏的時候,總喜歡戴手套。個人的隱私事兒,指揮員李君也不好説,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喜歡戴就戴吧。直到某天李君查點號起了個早,迷迷糊糊瞅見張全宇“躲”泵間裏蒙眼摸閥,一雙手磕磕碰碰,又是水泡又是傷痕。李君既心疼又感動,是啊,在加注團隊誰還沒個 “小秘密”呢?

張全宇管路氣密性檢查

大夥都知道,燃料加注應急處置必須分秒必爭,為此團隊還專門組織了穿戴防護服穿戴比賽,張全宇每次都是第一名,還創造了42秒完成穿戴的紀錄。高密度任務過程中,張全宇更是將他的防護服視為“生命守護神”,雖然穿著並不怎麼舒適,冬天像冰窖,夏天像蒸籠,但用他的話説:“防護能快一秒,處置險情就能早一秒。”

執行任務過程中,張全宇需要不間斷巡查泵罐間及其管線,面對易燃、高腐蝕的火箭推進劑,絲毫不敢掉以輕心。他每次都要穿戴20多斤重、密不透風的防護裝具,這一趟下來,汗流浹背已經標配。雖然已成為團隊中的佼佼者,但張全宇沒有絲毫鬆懈。“在我們團隊,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激勵著大家前進。”張全宇説。為練就過硬專業操作技能,確保操作安全準確,他們經過數百次的嚴格訓練,每名操作手都能達到一模準、一口清、一次到位、準確可靠的要求,可以隨時處置各種緊急情況。

實裝操作幫帶

無論走到哪,張全宇的心裏總惦記著防護裝具,腦子裏總想著發射場。大家都説他是系統的“領頭羊”,幹起活來總衝在最前,每到放假卻把調休機會讓給別人。他知道自己欠家人的太多太多,每當想起家中年邁的父母、辛勞的妻子還有幼小的女兒,宇哥的內心便久久不能平靜。但是,他更清楚所有的這些割捨和付出都是為了什麼……

“無形的力量來自堅定的信念和本領精神的代代傳承。”張煌豐説道。2020年,常規加注控制系統改造項目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此時身為加控臺崗位主操作手的張煌豐,堅守在發射場改造一線。研究圖紙、翻閱設備原理書、調試設備、記錄表格與數據……每天都會加班學習到淩晨時分才上床睡覺。這便是他一天生活的真實寫照。

傳授技藝

有什麼樣的師傅,就有什麼樣的徒弟,金彥科來到加注團隊後,就一直跟著師父張煌豐。執行貯罐改造任務時,張煌豐作為品質監督員駐廠跟蹤40余天,期間發現貯罐內部存在大面積黃斑多餘物,傳統吹除清洗方法效果不佳。“潔凈度是加注供氣系統最為關鍵的指標,絲毫多餘物都有可能給任務帶來災難性後果。”為了把問題徹底吃透,他利用微米電子螢幕分析多餘物的樣品。

“謎底終於揭開了!”張煌豐形象的比喻道:“這就像一件容易掉色的衣服,你再怎麼洗也很難解決掉色的問題。”經過反覆論證,他們完善了工藝措施和品質監督標準,並得到廠方專家的認可,確保了項目的按時竣工。“這次成功排故完全得益於師父對設備基本知識和原理的了然於心,讓我深受觸動,我必須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確保百分之百的成功。從那天起我就給自己定下目標,要像師父那樣成為一名航太工匠。”金彥科激動地説道。每當有新同志加入,老師傅們都會從一顆螺栓、一根管子、一個閥門、一塊儀錶開始講解,由淺入深,傾囊相授,既是師徒傳承,更是為中心開啟第三次創業新征程,著力加快世界一流航太發射場累積人才。

“3,2,1,點火!”隨著一聲鏗鏘有力的密碼,火箭騰空而起,觀看發射的人群中響起一片歡呼喝彩,看著“神箭”呼嘯升空,加注隊員懸著的心才終於放了下來。

這些“與魔鬼打交道”的航太人,與危險相伴的日與夜裏,他們是對流程、管路、螺栓“微雕”,練好本領挑重擔,急難險重見擔當。在反覆單調的日常裏,他們用青春和熱血,以忠貞的堅守和艱辛的付出,確保了火箭的一次次一飛沖天。

(作者:張飛

【責任編輯:楊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