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圖 片>

托舉天舟六號的“智囊團”

2023-05-10 22:39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滿足發射條件!”

“天舟”啟航前的最後一次發射場指揮部會上,高級工程師甘思舊代表氣象系統工程師團隊做出了發射日氣象預報結論,由此扣動了“天舟”出征的發令槍,發射正式進入倒計時階段。

此前,他們就以精準的預報,使天舟六號貨運飛船與長征七號遙七火箭組合體提前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完美避開了原定轉運日的不利天氣。當雨水如約而至,印證了預報的準確,他們又一次戰勝了挑戰,為任務順利實施乃至最終成功保駕護航。

航太發射是巨大的系統工程,扣人心弦的點火密碼下達前,還有諸多關鍵緊張的工作甚至意想不到的挑戰。正如甘思舊所言,“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站出來,消除或者減少突發險情對發射的影響,這是作為一名系統工程師的責任和使命。”

舉北斗、托嫦娥、送天問、築天宮、放天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逐夢星辰大海的過程中不斷刷新中國航太的高度。一聲聲山海問天的鏗鏘點火背後,這支系統工程師團隊功不可沒。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心在技術部組建了這支特色團隊承擔航太發射任務技術指導和品質監督工作,由此揭開了中心品質建設和接續成功的嶄新局面。

他們認真總結歷次任務經驗,建立符合航太發射任務需求和中心工作實際的品質管理體系,並在此基礎上持續迭代優化,建成了完備的一體化管理體系和運作機制,為任務安全和圓滿打上了牢固的保險。

無論是30多年前的西昌發射場,系統工程師莊軻將長三甲火箭“推進劑溢出”故障精準定位到液位感測器,重新計算泄回多餘推進劑,確保火箭準時成功發射;還是30多年後的文昌發射場,系統工程師樊晶,敏銳發現某雷達接收機故障及時排除回波異常問題,確保了天舟六號任務氣象保障順利開展。

他們始終把工作當做一種修行,秉持著對細節和完美的極致追求,不斷踐行著“精益求精”的使命價值,用“萬無一失”的責任擔當護航著火箭的順利飛天。

第33、34顆北斗衛星發射點火前,遭遇突發強雷雨天氣,任務告急!發射告急!千鈞一髮之際,氣象系統工程師站了出來,給出了“8點半後無雷暴”的判斷。9點48分,火箭托舉著衛星直刺蒼穹,在雨後晴天劃出一道壯美的航跡。而這樣的臨危受命對於系統工程師而言早已不是首次,每一次的處變不驚也絕不僅僅只是巧合。

航太是一項高風險的事業。萬無一失,不僅要靠日常工作的嚴慎細實來把關,更需要關鍵時刻的攻堅克難去托底。低溫動力系統工程師孫一龍坦言,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系統工程師,不僅要對本系統知識熟練掌握,還要具備其他專業系統知識儲備,他們無一例外,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2017年4月,天舟一號任務中,孫一龍所在團隊為保障加注供氣軟體穩妥運作,備足了60份軟體文檔和10余種應急處置方案。低溫推進劑加注過程中,面對液氧過冷器點式液位失效故障,孫一龍沉著應對,迅速調整軟體判定依據,保證了低溫推進劑加注工作的順利進行。此次天舟六號任務中,孫一龍和同事們又對加注控制系統軟體進行了適應性維護,開展了多輪軟硬體調試,確保軟體運作正常,滿足天舟六號任務需求。

為成功助力,為航太獻“智”。這些年,伴隨著中心逐夢山海、奮進一流的征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一路披荊斬棘、創新登攀,不僅在指導把關中守護星箭騰飛安全,更在創新攻關中支撐發射能力增長,在規劃論證中領跑中心建設發展,成為中心名副其實的智囊團。

測發地面系統高級工程師楊文及其團隊致力於裝備數字化建設,加快推進發射場數字化智慧轉型升級;

數據專家何京江率領數據處理團隊精心構建覆蓋整個發射場的數據中心,讓大數據技術助推航太測發智慧化進程;

測發總體系統工程師馬國忠帶領團隊開展中心全面建設論證規劃,為發射場未來建設發展描繪美好遠景、提供理論支撐……

近年來,在中心黨委的堅強領導下,他們緊盯“特色、優勢、前沿”目標,以打造現代化新一代中型液體火箭發射場關鍵技術創新團隊、航太氣象保障新技術研發應用團隊等9支創新團隊為重要抓手,開啟了“任務、科研、人才、規劃”體系建設融合發展的嶄新曆程,完成了以建設世界一流發射場發展戰略深化論證為代表的重大建設規劃論證、200多項創新成果投入西昌文昌兩個發射場發射任務應用,培養出院士增選重點對象1名、文昌發射場首位女性高級工程師、發射場相關係統責任總師5名,呈現了出成果、出人才、出典型的良好發展態勢,助力中心取得了文昌發射場液氧煤油並行加注、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測試發射流程優化、航太發射高空風精細化預報保障等核心關鍵技術突破,為建設航太強國作出了重要貢獻。

作者:何玲、黃國暢 攝影:鄭樹宏、毛星翔

【責任編輯:楊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