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看博鰲|中外人士談南海問題:中國是南海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
3月27日,“點亮藍色,共建‘和平、友好、合作’的南海”主題分論壇現場。中國網記者 李智 攝
中國網博鰲3月28日訊(記者 李智)3月27日,以“點亮藍色,共建‘和平、友好、合作’的南海”為主題的分論壇在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期間舉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陳曉東,柬埔寨環境部國務秘書范恩·莫尼納斯、 印尼外交部東盟總司長西達托·禮薩·蘇約迪普羅、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鄭永年、越南外交學院高級顧問阮武松、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印尼外交政策協會主席及創始人迪諾·帕迪·賈拉爾出席會議並圍繞南海問題進行深入交流。
陳曉東在致辭中表示, 隨著國際形勢的演變,南海問題愈加突出。作為南海沿岸國,中國依據國內法和國際法堅決維護自身的領土和海洋權利。同時,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一直以實際行動維護南海和平,積極推進南海的和平發展,這充分顯示了中國的善意和包容。未來,中國將繼續踐行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堅定捍衛本國主權安全利益的基礎上,做南海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
在分論壇對話環節,范恩·莫尼納斯敦促各國政府,應本著相互尊重、信任和友誼的精神攜手合作,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南海願景。他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討論發起和制定促進南海藍色經濟的專門夥伴關係,共同點亮藍色,為所有國家創造和平與可持續發展的寶貴遺産。
西達托·禮薩·蘇約迪普羅指出,對於南海問題,印尼和東盟始終堅持開放和包容的基本原則。 此次舉行的關於南海主題分論壇,能夠為促進地區的穩定和構建包容性秩序作出重要貢獻。分論壇也是一個寶貴的平臺,為促進南海地區海上和平和合作創新提供了思路。
鄭永年強調,亞洲價值觀非常重要,東盟精神也值得讚賞。大家求同存異,更要避開外部勢力干涉。在過去四十年裏,亞洲是世界上發展最快也是最為和平的地方,大家應當繼續秉持“有事好商量”的原則,共同維護亞洲穩定發展的大局。
阮武松認為,東南亞國家應當吸取該地區的歷史教訓。他指出,近代以來,該地區沒有享受過和平,只有冷戰結束以後整個東南亞才擁有了和平,因此更應當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面。
迪諾·帕迪·賈拉爾表示,近年來,國家之間的政治互信顯著提升。但在南海問題上,仍有提升空間。值得肯定的是,東盟和中國之間在貿易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往來頻繁,南海問題則單獨討論,這種處理方式能讓雙邊關係整體保持穩定發展。
本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外交主題記者會闡述中方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時強調,過去一年,在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勢保持著和平穩定,仍然是全球航行飛越最安全,也是最繁忙的海域。中國與印尼就海上共同開發簽署了政府間共識文件。中國與馬來西亞啟動了海上問題雙邊對話,中方已實現同南海當事國涉海機制性對話的全覆蓋。實踐證明,沒有對話解不了的難題,也沒有合作達不成的目標。
編審:王月博 蔡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