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本網獨家>

獻禮澳門回歸祖國25週年:澳門坊眾學校傳承武術操,弘揚中華情

2024-12-19 21:00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國網12月19日訊(記者 劉佳 孫曉彤)12月19日,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週年文藝晚會上,澳門坊眾學校師生的一套武術操表演驚艷亮相,師生們抖擻的身姿、精湛的招式,令人動情。“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背後凝聚著全體師生對“中國根,民族魂”的高度認同,以及對澳門未來發展的熱切期盼。

澳門坊眾學校武術操隊師生排練。校方 供圖

傳承武術操,弘揚中華情

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是澳門坊眾學校的建校初心,這一初心始終貫穿于學校日常教育教學當中。武術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中最具代表性的實踐之一。

“在武術隊成立之初,武術操就是一種訓練和表演形式。”此次回歸晚宴表演的帶隊教師,武術隊教練、杭州亞運會武術女子長拳冠軍李祎認為,中國武術不僅僅是一種體育運動,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練習武術,除了強身健體,更要學懂武德,要尊敬長輩、尊重同輩,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於增強學生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我們利用課餘時間,把中國傳統詩詞融入武術隊訓練基本功中,希望同學們擁有健康體魄的同時,還能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

在武術操之外,學校還積極創設不同場景、多樣形式,讓學生通過日常的學習加深對祖國的認同,培養家國情懷。民樂隊教練吳冠恒告訴中國網記者,在日常課堂上,教師會介紹不同民族的特色樂器、音樂風格及經典樂曲,讓同學們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知識。“我們希望通過學習少數民族的藝術及文化,讓同學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

澳門坊眾學校武術操隊師生合影。校方 供圖

背靠祖國,澳門師生共用時代紅利

“澳門回歸祖國以來,經濟不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這得益於‘一國兩制’方針在澳門的全面貫徹落實。”學生曲文苑説,澳門回歸祖國的“紅利”已惠及每位澳門民眾。

曾經的小漁村如今成為了國際化大都市。回歸祖國25年來,澳門正從“一業獨大”走向多元並進,充分發揮國際自由貿易港優勢,通過大力推進“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金融、會展、中醫藥等新興産業嶄露頭角。

澳門中小學與內地中小學校合作日益密切。舞蹈隊教練羅曉慶介紹,在教育合作方面,兩地互動頻繁,澳門與內地學校之間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不久前,教育部教育家精神宣講(港澳站)暨粵港澳大灣區師德師風建設學術研討會在澳門舉行,內地多位教書育人楷模與澳門教師分享教書育人心得,讓澳門教師受益匪淺。

此外,內地師生還舉行送教、送課到校活動。吳冠恒介紹,近期在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文化和旅遊部的組織下,中央民族樂團的演奏家到校指導並共同演奏,為學生提供了難得的學習機會。澳門學生也多次走進內地,參與展示演出,為開闊學生視野提供了難得的機會。“明年粵港澳三地將共同舉辦全運會,這些平臺都是同學們很好的學習機會。”李祎説。

今年5月,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到澳門坊眾學校考察,高度評價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教育工作,並對學校未來發展提出期望。澳門坊眾學校校長江超育表示,這為學校的辦學發展指明瞭方向。學校將以立德樹人、學生健康成長、提高教育教學品質為發展重心,重視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注重教育創新,努力為國家和澳門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澳門坊眾學校。校方 供圖

抓住時代機遇,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

背靠祖國,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連接粵港澳大灣區,澳門在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實現自身更好發展中,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在澳門回歸祖國25週年之際,澳門師生誓言將與時代、與祖國、與澳門共奮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世界級城市群,其目標之一是加強區域內經濟融合與協同發展。地理學科教師許文祿表示,在此背景下,粵港澳三地必將加強人才交流與科技創新方面的合作,這將提升澳門的整體競爭力。他希望大灣區內加強教育合作,推動學生交流學習,拓寬其視野,增長其見識。

作為澳門的青年教師,中文學科教師林怡對澳門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並期待澳門能夠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深化教育合作,提升教育品質,培養有家國情懷的優秀學子,為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和國家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作為教師,她將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努力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

多名學生也紛紛表示,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發努力。“我相信,在澳門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精心培育下,澳門青少年一定能為澳門發展貢獻力量。”學生許舒漫的心聲道出了新時代澳門青年學子對祖國、對澳門未來發展的熱切期盼。

江超育表示,未來,學校將加大愛國主義教育,配合澳門特區政府“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加快學科教學改革步伐,加大科普科創教學和人工智慧教學的發展力度,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對此次報道給予特別支援)

編審:韓雅潔 張艷玲 王月博


【責任編輯:孫曉彤】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