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峽工程開工建設10週年:數次抵禦西江編號洪水,保障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
中國網11月22日訊(記者 張艷玲)2024年11月15日,大藤峽水利樞紐迎來開工建設10週年。10年來,大藤峽工程在防洪、水資源配置、航運、發電、水生態保護等方面成效顯著,成為流域防洪安全重要保障、國家水網重要結點、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重要屏障、珠江黃金水道重要中樞、區域電力安全重要支撐、地方鄉村振興重要水源。
大藤峽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標誌性項目,集防洪、航運、發電、水資源配置、灌溉等功能于一體,是珠江流域關鍵控制性工程。工程規模巨大、技術複雜,多項指標創國際或國內紀錄:擁有國內水頭最高的單級船閘,其下閘首人字門高47.5米,堪稱“天下第一門”;配備8台國內最大的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單機容量20萬千瓦;佈置26扇位居國內閘壩式工程前列的弧形工作閘門,最大推力負荷達6820噸;建成“一中心、雙魚道、雙增殖站、五人造生境”的國內水利工程最大的水生態保護工程體系,滿足紅水河珍稀魚類繁殖洄遊的過壩需求。
大藤峽工程投入運作以來,工程建設者們戰勝高溫多雨、洪水頻發、地質複雜、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諸多困難,推動大江截流、下閘蓄水、船閘通航、機組發電等各項重大節點如期完成,實現工程品質優良、安全生産平穩、投資總體可控、移民和諧穩定、工程提前完工、綜合效益顯著。
在防洪方面,大藤峽工程成功抵禦9場次西江編號洪水,保障流域人民生命財産安全,凸顯流域防洪“王牌”作用;水資源配置方面,先後16次實施應急補水,累計補水量25.7億立方米,有力保障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航運方面,船閘實現24小時通航,過閘核載量超3億噸,帶動超過200億元産業發展;發電方面,累計發電近180億度,為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作出積極貢獻;水生態保護方面,雙魚道觀測過魚種類達82種,突破10種珍稀魚類人工繁育技術,累計放流魚苗1545萬尾,助力保護流域生物多樣性。
下一步,大藤峽公司將持續推動大藤峽工程安全運作,為保障流域防洪安全和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服務流域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編審:蔡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