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醫學成立新學院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用四大關鍵詞寄予期待
中國網11月16日訊(記者 劉佳)昨天,清華醫學發展大會舉辦。會上,清華醫學新學院正式揭牌。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頂級學府,又同是一所綜合型大學,清華大學“從醫”將有哪些新亮點值得期待?在活動現場中,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正部長級),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益新給出了四大關鍵詞。
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正部長級),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益新致辭。中國網記者劉佳/攝
2001年10月,清華大學醫學院成立,至今已有23年。清華大學醫學院下設教學研究機構和附屬醫院,教學研究機構包括基礎醫學院、臨床醫學院(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醫療管理學院、器官移植與倣生研究院;附屬醫院包括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美國國家醫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副教務長黃天蔭擔任醫學院院長。
“當前,我國醫學類院校或專業並不少。”在致辭環節,曾益新首先分享了一組數據:我國每年有資格考取臨床醫學執照的學生約24萬人,其中近8萬人為大專層次學歷,剩餘為本科層次學歷。但院校之間的差距比較大,他指出:“以醫生執照考試首考通過率來看,有的通過率達到百分之九十多,有的不到百分之三十。”在醫學類學生的培養過程中,他認為,醫學專業需要大量的教學資源配備,因此,在保證醫學教育品質方面,醫學院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是他著重強調,“清華醫學教育的定位”的關鍵所在。“作為一所綜合型大學的醫學院,應該區別於獨立辦學的醫學專科院校,明確自己的特色和定位。”以清華醫學為例,其具備醫工、醫理等多學科交叉的優勢,還可以更好地將人文融入到醫學中,培養真正“懂病人、關心病人、能治病救人的好醫生”和“能引領醫學科技創新的醫學大家”。對於未來清華醫學教育的發展,他提出四大期待:探索、示範、引領、創新。
清華醫學發展步入新階段,醫學院將以“推動醫學創新,共創健康未來”為願景,秉持創新、引領、國際、融合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優勢,建設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工程技術為驅動、以臨床需求為導向、以數字化賦能為特色的學術型醫療體系。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臨床研究等方面不斷發力,全面提升在醫學教育、醫學研究和醫療服務領域的創新力、影響力和領導力,服務最廣泛乃至全社會的患者、健康人群等。
編審:孫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