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劣Ⅴ類到“聚寶盆”——解密“南四湖”專案
中國網11月14日訊(記者 彭瑤)依託一湖清水,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大力發展生態養殖産業,成功創建國家級水産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範區,“微山湖大閘蟹”品牌價值達到95.3億元,“中國麻鴨之鄉”品牌更加響亮,微山湖旅遊區也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去年旅遊總收入突破30億元——這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南四湖”的生動實踐。
山東、江蘇、安徽、河南四省交界處,有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四水相連,被總稱為“南四湖”。“南四湖”水系涉及4省8市34縣(市、區),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京杭大運河航運交通要道、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輸水幹線和重要調蓄水庫。過去,這裡曾存在工業污染嚴重、生活污染涉及面廣、養殖污染面廣量大等問題。十多年來,雖然地方黨委政府一直致力於治污,但因多重污染交織,跨行政區劃治理不統一,邊治理邊污染的局面沒能得到根本性扭轉。2020年8月汛期,“南四湖”流域多個斷面出現Ⅳ類至劣Ⅴ類水質。
2021年,經生態環境部建議,最高檢決定基於“南四湖”流域生態環境受損事實進行公益訴訟立案,並成立由四級檢察機關組成的一體化辦案團隊。歷時1年零11天,相關四級檢察機關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205件,其中行政公益訴訟案件185件、提起民事公益訴訟20件。通過督促各地行政機關依法履職,多重污染在根源上基本得到控制。“南四湖專案”奏響了“跨界治水”的“大合唱”,讓老歌中“青松巍巍綠水滔滔”的畫面重現,讓沿岸百姓重展歡顏。
11月13日,最高檢舉行“南四湖專案”指導性案例新聞發佈會。
推動“南四湖”全流域行政執法標準有效統一
眼見為實。11月13日,在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湖興村,最高檢在微山湖畔舉行“南四湖專案”指導性案例新聞發佈會,發佈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五十四批指導性案例,通報最高檢督促整治“南四湖”流域生態環境受損公益訴訟案有關情況。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南四湖”專案組組長張雪樵介紹,“南四湖”流域屬於跨省際區劃,由最高檢直接立案並成立專案組,並以“組團方式”統一辦案。因“南四湖”有53條入湖河流,湖區面積1266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17萬平方公里,最高檢首次運用衛星遙感技術對“南四湖”全域污染問題進行了監測,為專案的精準、高效辦理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援。
同時,跨區劃流域治理成為世界性難題,其根源在於行政執法標準的不統一。“南四湖”是山東省設立的省級自然保護區,蘇魯兩省的工礦企業分別執行不同的外排廢水硫酸鹽和全鹽量標準,兩省的運輸船舶雖然行駛在同一條航道上,但在船舶污染物是否可以直排入湖的規定上截然不同。為此,最高檢專案組將推動統一“南四湖”流域關於工礦污染、農業養殖污染、船舶污染的執法標準作為首要辦案目標。
“通過專案辦理,最高檢協調生態環境部淮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共同督促山東、江蘇、安徽、河南四省編制‘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推動全流域行政執法標準有效統一,打贏了‘南四湖’專案的關鍵一仗,為‘南四湖’流域得到成功治理奠定了基礎。”張雪樵説。
檢察公益訴訟融入法治監督體系
張雪樵認為,“南四湖”專案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多年難以完成的治理任務,成功在於檢察公益訴訟融入了法治監督體系,善於將中國特色的政治體制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專案組包括三省分組以及各級檢察機關,主動爭取黨委、政府支援,貫通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凝聚合力,確保破難攻堅。
“南四湖”治理牽涉地域廣,關係到數千萬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對於行政機關是否依法履行職責、公共利益是否得到有效保護等問題的分析研判,有必要通過公開聽證有效聽取相關各方意見,了解有關情況。
記者注意到,從辦案期間到個案辦結後,最高檢、三省三級檢察機關、三省辦案分組根據案件辦理需要,舉行了數十次聽證。其中,2021年6月,最高檢辦案組到山東省微山縣張樓鎮湖興村現場核實住家船生活污染及治理情況時,村民代表反映了漁民搬家上岸所面臨難以就業的生計問題。經最高檢辦案組與山東辦案分組研究、與當地縣政府磋商,調整為“成熟一批、上岸一批”的分步治理目標,對已上岸的漁民由政府幫助安排就業,對上岸條件暫不成熟的,則由政府負責安裝污水收集設施和建設處理站,切實防止生活污水直排污染環境。
“‘南四湖’專案對如何處理好與生態環境部門等行政機關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的關係作了有益探索。”張雪樵表示,對行政機關充分履行監管職責但違法行為仍然持續、公益依然受損,同時符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條件的案件,檢察機關可以督促國家規定的機關以及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權利人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式或者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賠償權利人未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式,或者經過磋商未達成一致,賠償權利人又不提起訴訟的,檢察機關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按照同一區域、同一時相、同一種衛星遙感數據等基本方式對比,2021年10月,“南四湖”水體富營養化程度高污染水體區域佔比由治理前(2020年10月)降至8%,正常區域由38%增加到61%;黑臭指數水體高污染水體區域佔比由治理前的15%降至10%,正常區域由32%增加到59%;懸浮物濃度高污染水體區域佔比由治理前的14%降至7%,正常區域由27%增加到71%。2022年,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監測數據顯示,“南四湖”流域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歷史上首次達到100%。
專案結案後,最高檢還協調中國工商銀行與濟寧市政府簽訂金融合作協議,服務支援當地工礦企業産業轉型升級、退湖漁民安居樂業,推動“南四湖”片區綜合開發和生態産品價值實現,從長效機制上徹底解決因經濟發展、生産生活帶來的環境污染反彈問題。
“南四湖”專案實現三重功效
“好水養好魚,‘南四湖’生態漁業發展成為百億産業。‘南四湖’是一座日出鬥金的‘聚寶盆’,擁有鳥類298種、魚類78種、水生經濟植物74種。”山東省微山縣縣長郭鑫用數據充分展現了“好山好水”的好成效:當地生態高效養殖面積發展到23萬畝,建成國內首家機器人管理的智慧漁業園區和國內首家寬體金線蛭標準化養殖基地;水蛭幹品交易量佔全國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大閘蟹生態養殖規模突破20萬畝,蟹農畝均增收2000元以上;麻鴨生態化養殖規模達到110萬隻;在微山湖國家濕地公園建成山東省首家生物多樣性體驗地,微山湖旅遊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去年接待遊客389萬人次,微山縣獲評山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同時,京杭大運河穿“南四湖”而過,水運通航里程460公里,微山搶抓內河航運發展戰略機遇,建設億噸大港,構建“一港五區”發展佈局;規劃建設臨港産業園,推動“港産城貿”深度融合,變“裝卸港”為“貿易港”“物流港”,年貨物吞吐量近2000萬噸。
以微山縣為例,“南四湖”治理後帶來的經濟效益斐然。而在生態、司法領域,專案的“含金量”更進一層。
生態環境部淮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分黨組成員、副局長、二級巡視員程緒水錶示,在生態環境部的領導下,在“南四湖專案”的推動下,按照“統一編制、分別報批、分省實施”原則,會同山東、江蘇、安徽、河南四省生態環境部門開展了“南四湖”流域統一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編制工作。四省在此基礎上,分別制定或修訂了本省“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並於今年4月1日起開始實施。“南四湖”標準是跨省流域水污染物排放協同管控的重大創新,對推進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協同保護具有重大意義,為全國其他跨省流域綜合治理起到引領示範作用。現在,全國越來越多的河湖正在由“分段治”“各自治”,走向了“全域治”“聯合治”。
“‘南四湖’專案作為最高檢繼萬峰湖專案之後又一跨區劃流域生態治理公益訴訟案件,是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在跨區劃流域生態治理領域的成功實踐,標誌著檢察機關通過一體化履職、組團式辦案模式、異地管轄立案、公開聽證等機制創新,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破解跨區劃流域生態治理難題的‘中國方案’”。張雪樵説。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推動重要流域構建上下游貫通一體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為河湖流域生態保護治理現代化提出了明確方向。“南四湖”案例證明了檢察公益訴訟作為監督之訴、公益之訴、督促之訴、協同之訴的獨特製度價值,更彰顯了檢察公益訴訟制度作為習近平法治思想標識性概念和原創性貢獻的司法文明新高度。
11月6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法律司司長帕特麗莎·莫伯特到訪最高檢,在觀看“南四湖”案的短視頻後,高度讚賞中國檢察機關在環境治理方面發揮的巨大作用,並表示要推動其他國家分享中國公益訴訟的制度與經驗。
編審: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