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黨旗紅丨40年老黨員王玉發:這條巡邊路我要走到走不動那天為止
中國網阿爾山8月29日訊(記者 吳佳潼)築城守邊、強疆固邊,是國之大計。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阿爾山市邊境前沿、大山深處,大興安嶺哈拉哈河畔,佇立著幾間簡陋的平房,平房外高高飄揚著五星紅旗,這裡便是興安邊境管理支隊伊爾施邊境派出所的護邊員王玉發的家,這裡距離邊境線僅5公里。
邊境前沿、大山深處王玉發的家。左泰 攝
今年67歲的王玉發1984年在阿爾山林業林場工作期間加入中國共産黨,2003年開始巡邊。王玉發負責的邊境管段是中蒙邊境25.928公里的邊境線,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每一片土地,都有王玉發的足跡。
共産黨員、護邊員王玉發。中國網記者 吳佳潼 攝
“我的作業區都在邊境前沿,邊放牧邊巡邊,守國守邊就是守家!”王玉發笑著説,“我土生土長在這裡,熟悉這裡的一草一木,這山坳坳裏哪有溝溝坎坎,哪有特殊記號,哪座山頭有手機信號,都在我腦海中。” 得知阿爾山邊境管理大隊要建立一支護邊巡防隊的消息,住在邊境前沿的王玉發興奮不已,他主動報了名,成了一名護邊員。
王玉發放牧巡邊時帶的“裝備包”,裏面裝著望遠鏡、錐子、鉗子。中國網記者 吳佳潼 攝
自從加入護邊員隊伍以來,王玉發便把巡邊守邊當成自己的事業,背著裝有望遠鏡、錐子、鉗子的“裝備包”,數年如一日地堅守在邊境一線,傾心傾力為邊境地區安全穩定“站崗放哨”。“守好邊境一線,晚上睡覺都踏實。”王玉發説。
20餘年巡邊路,王玉發走了一遍又一遍。巡邊路上,遇到野獸是常態,他曾手持棍棒直面熊和狼。多年來的工作經驗,讓他對邊境管段所有敏感地段、通道便道瞭如指掌,邊境前沿的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王玉發家裏的照片墻。中國網記者 吳佳潼 攝
工作期間,王玉發協助伊爾施邊境派出所抓獲5名企圖偷越國(邊)境人員,累計巡邊近萬公里,常態化協助派出所開展巡邊踏查近千次,核查邊境地區務工、從業人員800余名,迷失群眾70余人次,救助受傷野生動物76隻,修補邊境鐵絲網100余次,贏得了邊境線“活地圖”的讚譽。先後獲評內蒙古自治區“優秀邊民”、“中國網事感動內蒙古”2023年度網路人物、興安盟“十佳護邊員”“最美戍邊家庭”等榮譽稱號。
巡邊時,王玉發拿著望遠鏡眺望遠方,看到鬆動的鐵絲網,用鉗子和錐子加固。中國網記者 吳佳潼 攝
守邊的日子固然寂寞,但在王玉發看來,卻是忙碌而踏實的。他不僅邊放牧邊守邊,還是邊境線上的宣傳員和調解員,他利用業餘時間深入邊民家中,宣傳法律法規和黨的方針政策,增強了邊民的法治觀念和愛國意識。在他的影響下,先後有13名群眾自願加入護邊員隊伍,共同守護邊境平安。還在牧民因草場發生糾紛時,積極配合派出所調解矛盾糾紛。
王玉發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巡邊、客觀公道的處事原則、耐心細緻的工作作風和持之以恒的奉獻精神,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充分信任,在“紅色堡壘戶”的投票選舉中,他以幾乎滿票的票數當選。
王玉發用石頭堆砌的“愛邊 護邊 守邊 強邊”八個大字,每個字4米*4米。左泰 攝
“剛到這裡時條件十分艱苦,沒水沒電,現在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邊境穩定,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要感謝黨和國家對邊境地區的大力支援。古人以勒石銘記,我也要把守護邊境、愛黨愛國的心刻印在邊疆的石頭上。”2019年,王玉發自發用1000余塊石頭親手堆砌出“愛邊 護邊 守邊 強邊”八個大字,也訴説著自己的護邊決心。
王玉發(最後一位)與邊境警察和其他護邊員一同巡邊。中國網記者 吳佳潼 攝
談及家人是否支援他的工作,王玉發笑了,“我妻子聽我的,我的決定她都支援。但孩子們總勸我別做了,擔心我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王玉發曾在10年前做了2次心臟手術,還有高血壓,平時外出放牧巡邊時也會隨身帶著藥,遇到突發情況也學會了自己緊急處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改變的是時光,不變的是忠誠。“作為中國人,作為共産黨員,就應該有這個覺悟和責任心,巡邊工作已經成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這條路,我要一直堅定的走下去,直到走不動為止。”王玉發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