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講了!科學課 | 從南極到火星!“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編者按:2023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像力、探求欲,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願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寄語廣大少年兒童,從小樹立“科技創新、強國有我”的志向,當下勇當小科學家,未來爭當大科學家,為實現我國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作貢獻。
為切實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引導中小學生深刻理解並把握科學家精神的時代內涵,激發他們學習科學的潛力和從事科學工作的興趣,從2024年暑假起,由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指導、中國網主辦,推出重磅公益類欄目《開講了!科學課》,聚焦重大科學節點、最新科研成果,與中小學生一同走進高校、科研院所,沉浸式“研學”。啟迪科學心智,厚植科學素養,為推動科技強國建設做準備!
中國網6月26日訊 (記者劉佳)零下42.5攝氏度、海拔4087米、氣壓559百帕、颶風12級……在南極內陸這片“白色沙漠”,他們“勇踏前人未至之境”,在中國南極崑崙站、冰穹A區域順利完成了第二代國産極地特種載具的技術測試與性能驗證。步履維艱、勇毅前行,這是國産載具實現在南極內陸長續存在,突破“超限”環境中載具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研製瓶頸的必由之路。全體科研人員、南極考察隊員的艱辛付出,就是“中國力量”實現“中國夢想”的最佳詮釋,更是“愛國、求實、創新、拼搏”南極精神的偉大實踐!
時值中國極地考察40週年之際,中國網攜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北京醫科大學附屬小學中小學生走進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對話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崑崙站(泰山站)副站長、中國第39次南極考察崑崙站(泰山站)隊員、中國“雪豹”載具“試飛員”、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航太載具研發中心主任孫鵬及其團隊,一起聆聽“從南極到火星”的故事。
1195天,中國“雪豹”2登陸“南極之巔”
2024年2月,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崑崙站隊“雪豹”2乘組依次抵達泰山站、崑崙站,並最終登上“南極之巔”——冰穹A區域,順利完成了第二代國産極地特種載具的技術測試與性能驗證,成功實現了我國在極地超限環境中全天候、全場域、全功能的自主科學考察與高效後勤保障,總體達到了極地特種載具在南極內陸長續可靠應用的國際水準。
全程1260千米,孫鵬及其聯合研發團隊卻整整“走”了1195天……從早期驗證模型到低溫系統模組化測試,從故障頻發的初代“雪豹”到快速迭代的“雪豹”2,從同步預研的全新一代“雪豹”3直至地外行星表面載人載具……整個團隊精誠團結,堅守“適應最艱難的生存,積累最純粹的失敗”的精神。“雪豹”2系列極地特種載具、無人智慧載具,具備應對南極內陸硬雪、軟雪、海冰、堅冰與砂石路面等多種地形的行駛能力,並且能夠抗住超低溫、高海拔、暴風雪、強輻射、多裂隙等各類極端自然環境的多重考驗。載具後艙還可根據現場考察需求快速改裝為站區快速運輸、站間內陸運輸、自主科學考察、陸空協同指揮、緊急醫療救援等模組化方艙。
從南極到火星,拼搏不倦挑戰“巔峰”
南極內陸與人類航太器既往選擇的火星著陸區,在地形地貌、氣象環境、科研任務、探索方式、載具特性、人因工程等諸多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南極內陸是航太強國進行早期人類登陸月球、火星技術測試與工程驗證的最佳試驗場。
從可靠的南極內陸載具,到先鋒的火星載人載具……這需要勇氣、堅毅和向死而生的意志,去不斷試煉才可能實現。這正是孫鵬及其團隊拼搏不倦的“巔峰”。
清華大學根據國家南極考察的任務需要,聯合研製適用於南極內陸“超限”環境與惡劣工況的特種載具及裝備,其增程型輕量化行駛系統、通用型可視化智慧系統、低溫型自主化儲能系統的研製,是現階段需要攻克的難關。“常駐崑崙是我們的真正目標,意味著我們要在現在這個階段完成基於航太、航空、極地考察的各種特型裝備的研製。”孫鵬與整個任務團隊,每天都與嚴苛的體能訓練為伴,“中國南極崑崙站載具試驗場”、挑戰世界紀錄的“平流層-先鋒”計劃,他們一直在挑戰自我、挑戰極限!
總監製:薛立勝
監製:蔡曉娟 劉鵬飛 王濤
策劃:劉佳
視覺:陶一輝
設計:顧榕楠
采寫:韓雅潔 孫曉彤 仝選
後期:劉佃水 賈紅亮
拍攝:孫超 周海偉
媒體推廣:常瑤 沈雪
編審:張艷玲
指導單位: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
主辦單位:中國網
特別鳴謝: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醫科大學附屬小學